走進古鎮大溪老街
www.zjol.com.cn 2003年45月06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走過黃金歲月的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老街,如今雖已落寞頹寂,卻幽幽散發歲月滄桑之美。8月5日,當我們帶著些許落寞和惆悵,悠閒漫步在雨中散發悠悠古意的老街時,心中都會有種懷舊的感觸……
歲月流逝,老街日顯老態龍鍾
細雨中的大溪鎮老街有一種江南特色的韻味,青磚牆是溼的,石板路也是溼的,給人的感覺帶有一種含蓄的朦朧美。老街不長,就那麼百餘米長。直來直往的主街向周圍分出不計其數的分枝。
老街有多老,沒有人曉得。從長輩口中相傳的點滴信息,也無法拼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筆者從新華社2002年的通稿中,尋到了有關大溪古鎮的變遷史:12月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和文史學者匯聚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就大溪古城遺址進行研討和鑑定,確定分布在東海之濱的大溪裡宅、大岙一帶的遺址為戰國時期城址。去年9至10月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大溪鎮境內古城遺址進行了初步發掘,發現遺址內的上層堆積物為宋代,下層堆積物為戰國時期。該遺址東西長390米,南北寬26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
大溪古城遺址跟老街相距不遠,均分布大溪鎮轄區,這大概就是我們走進古鎮大溪老街探訪的緣故吧!所謂的老街,只是兩排對峙的青磚瓦房中間夾了一條今天看來很窄的石板街道。兩邊無一例外的都是木板門店面,還可以依稀看出她曾經有過的輝煌。可今天,老街上的居民還在痴痴地經營著他們祖輩傳下來的小本生意。老街老了,當我們走在石板街道上,照樣能聽清老街發出的呻吟聲,可居民們就是不明白,過去寬寬的老街,如今怎麼變得窄窄了!
大溪的歷史離不開老街,是她一次次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巨變。老街在改革開放中,向世人展現了她如今的落後。當嶄新的現代化小城市——大溪鎮,出現在老街的身旁時,可老街沒變,它依然石板街面、依然青磚黑瓦。
古鎮大溪老街商鋪密集緊湊,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後坊」的經營格局和特色,建築高僅二層,木結構,石礎、磚砌、小青瓦。老街路面寬3至5米,均用石板鋪成,至今古風猶存,人們其上,儼然回到古時,引發無盡的遐思……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街逐漸落盡往日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店鋪經營外。這裡沒有往日車水馬龍的景象,只有寂寞的店主守著寂寞的店鋪。
已經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記得,是從哪年哪月的哪一天開始,老街周圍陸續興建起一幢幢高樓。大廈建設高歌猛進春風得意,著實讓老街深感腹背受敵。漸漸地,老街步履蹣跚,覺得自己倦了,累了,它渴望自己能獲得重生,期冀人們能給予它新的活力。老街的黃金地段也逐漸失去黃金的色澤。己經不再是城市的亮點,實在令人遺憾。
走進老街,撲面而來的都是一些熟悉的氣息,那些斑駁的老房子,那些吱吱嘎嘎的木板門,還有那些沿街排開的小商鋪,總能勾起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記憶。走進老街,去感受它的氣息,去品味它的神韻,會讓人感到親切、溫馨、難以釋懷。老街的老房子歷經滄桑,大多顯得有些陳舊,但石板牆、青磚、小青瓦之間透出的神韻,如今依舊存在。
老街是條非常狹窄的街道,老街很窄,對門鄰居端著飯碗可以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站著說話可以聽得見,車輛走過擠得很。晾衣服沒地方,拿個竹竿,這個房子上搭到對面那個房子上,衣服放上去。老街悠悠長長,站在兩邊沿街的屋簷下,讓人倍添一種古老、凝重的色彩。
走進老街,我真不知道是快樂或是憂傷,我所熟悉的是走在老街上,那種回家的感覺特別好,讓人難以忘記。
我們懷舊老街,肯定不是她的擁擠、悶熱、三代同室的往日時光,而是鄰裡間的相濡以沫的友愛鄰情。如今,當我們掏出一大串鑰匙,打開公共鐵門、自家的防盜門、房門,走到被鋼柵密密封鎖的陽臺上,才想到不妨到老街走走,感受溫馨。
每次重返老街,觸摸著老街深處古老而遒勁的根須,撫摸著老街的門窗,感覺像似散發著線裝古書般的黴味兒,因為在繁華的城市裡生活久了,再回望過去熟悉的老街,卻有點不敢相信這就是少年時遊戲打鬧的地方。
我們想會不會在哪一天,我們或我們的後代一覺醒來,那曾經賦予我們想像力和深深感染過我們的老街,已完全消失在茫茫的歲月風塵之中。當我們繼續在老街的深處探索它本質的精華。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下次再回來的時候,它是否還存在,我們只知道老街已經很老很老了,老得令我們肅然起敬。
走進老街,有人擺個小攤叫賣著小商品,也有人在扯著家長裡短的閒話,還有人就在路邊支個棋盤,閒敲棋子,享受著一份老街特有的閒適。漫步在老街,都市的喧譁顯得十分遙遠,時光的移動也顯得十分緩慢。
我們想,只要有時間,我們還是願意回大溪老街走走。
老街全景圖。
在老街修了38年鐘錶的屠德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