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竹園古鎮老街完成保護性修復的上街風貌(12月9日攝)。位於長江三峽庫區的重慶奉節縣竹園鎮始建於明末清初,300多年來一直是奉節北部重鎮。每逢三、六、九趕場天,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騾馬叮鐺,雞鳴狗叫與買賣吆喝,川戲鑼鼓一道形成喧鬧的市聲。據奉節縣誌記載,竹園的鐵器生產曾經支撐了周圍幾個縣的農業經濟。如今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竹園鎮中心區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的老街老屋,2002年,這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重慶歷史文化名鎮。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2月9日,航拍竹園古鎮老街一角。位於長江三峽庫區的重慶奉節縣竹園鎮始建於明末清初,300多年來一直是奉節北部重鎮。每逢三、六、九趕場天,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騾馬叮鐺,雞鳴狗叫與買賣吆喝,川戲鑼鼓一道形成喧鬧的市聲。據奉節縣誌記載,竹園的鐵器生產曾經支撐了周圍幾個縣的農業經濟。如今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竹園鎮中心區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的老街老屋,2002年,這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重慶歷史文化名鎮。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2月9日,一名女孩在竹園古鎮一棟老宅內拍照。位於長江三峽庫區的重慶奉節縣竹園鎮始建於明末清初,300多年來一直是奉節北部重鎮。每逢三、六、九趕場天,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騾馬叮鐺,雞鳴狗叫與買賣吆喝,川戲鑼鼓一道形成喧鬧的市聲。據奉節縣誌記載,竹園的鐵器生產曾經支撐了周圍幾個縣的農業經濟。如今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竹園鎮中心區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的老街老屋,2002年,這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重慶歷史文化名鎮。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