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哈代,他厭惡城市回歸鄉野,她嚮往奢華投奔毀滅

2020-12-17 瀟湘夜雨靜翻書

《還鄉》:哈代,他厭惡城市回歸鄉野,她嚮往奢華投奔毀滅

「十一月的一個禮拜六下午,已近黃昏,這片廣袤無邊、莽莽蒼蒼的埃頓荒原,正在逐時逐刻變得昏暗起來。頭頂那片青天已漫起了一片空濛的灰雲,這片灰雲就像一頂帳篷,罩住了整個荒原。」在《還鄉》的開篇,哈代就用灰雲籠罩下的埃頓荒原為小說的悲劇性抹上了濃濃的宿命色彩。

從情節上看,小說主要圍繞託馬茜、其堂兄克萊姆、紅土販子、懷爾德夫、尤斯塔西雅五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展開。託馬茜依附於姑母生活,違背她的意志嫁給了懷爾德夫,而所託非人,婚後悲慘。屈從於鄉間輿論和道德綁架,為了維護名譽而嫁給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所以她婚後的悲劇是由於自己的懦弱和無識造成的。但哈代對於這種鄉間的無知少女總是心懷憐憫,最終還是安排紅土販子給了她一個幸福的歸宿。

克萊姆是小說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攪動這些感情漩渦的暴風。他的還鄉,點燃了尤斯塔西雅心中的火焰,離間了尤斯塔西雅和懷爾德夫的關係,激起了懷爾德夫的嫉妒,同時加劇了表妹的道德壓力。所以,在悲劇的高潮,尤斯塔西雅曾經怨憤地指責他不該回來。但他終究要回到這片荒原,因為他的性格最接近這片廣袤莽蒼的荒原。

他回到荒原的初衷,是對巴黎為代表的精緻文化和世俗享樂的厭倦,他希望遠離塵囂,來這片原始粗樸的土地上從事啟矇事業。他看似善良,實則冷漠,只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無視或輕視身邊人的需求。他自認為看破了繁華世界的真相,就一心想在僻遠的地方追尋安寧,而他所謂的自由實則是對尤斯塔西雅的圈禁。所以他們的關係會一步步疏遠,這不全是尤斯塔西雅的原因。

尤斯塔西雅則是全書中最為迷人的尤物。黑色的異教徒之眼,黑色的長髮,不羈而浪漫的個性,甚至周圍人的誹謗,都為她渲染出一股神秘的迷人氣息。哈代甚至為她注入了一個樂師的基因,讓她晝伏夜出,仿佛遊蕩於荒原的精靈。然而她嚮往的是外面的紙醉金迷,克萊姆的出現,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往理想世界的門。

她從未見過克萊姆一面,就不惜冒著風險制定出接近他的計劃。所以,她並不愛克萊姆,就像她也不愛懷爾德夫一樣。她的性情既熱情又陰鬱,多變不定,始終都在矛盾中左衝右突。她和克萊姆是荒原人格的兩面,克萊姆克制而穩定,能夠承載命運的各種打擊而巋然不動,尤斯塔西雅則狂放而激情,她天生不會安於任何現狀,哪怕走向自我毀滅。

這個看似多角戀的故事其實沒有多少真正的愛情因素。紅土販子和託馬茜的所謂「前情」一筆帶過,他的感情是作者強加的,莫名其妙的鐘情到底。託馬茜和懷爾德夫之間也很難稱得上愛情,託馬茜只是需要通過婚姻擺脫姑母的束縛,開始獨立的生活。而懷爾德夫則浪蕩風流,他需要的只是填補自己的情慾而已。

尤斯塔西雅嚮往繁華都市的上流社會,克萊姆是她的工具,她也有懷爾德夫式的控制欲,但她也誰都不愛。最富有個性活力的尤斯塔西雅死了,德行有虧的懷爾德夫也死了。死者和倖存者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荒原則依然像開篇一樣莽莽蒼蒼,無情地注視著一切悲歡離合,吞噬著一切情感與道德。

相關焦點

  • 《還鄉》:淺談哈代筆下的自然環境與悲劇命運
    朵蓀自幼生長在荒原上,熱愛荒原,並且她也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典型的田園代表人物,她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融為一體「她身後跟進一縷斜陽,和她的體態很配,把她照耀得奪目生輝,就跟她的到來給荒原帶來了光明一樣」。但是克林的返鄉打破了荒原的平靜,改變了五個年輕人的命運,克林在巴黎勤奮學習並接受先進的思想,當他認識到只有學習先進的知識才能提高鄉村人們的智慧,才能幫助他們走向現代文明後,他毅然放棄巴黎的城市生活回到了故鄉,同時他也懷揣獻身於家鄉的教育事業的理想,立志改變家鄉貧困落後和愚昧的面貌。
  • 思想是肉體之病:哈代《還鄉》經典語錄
    思想是肉體之病:哈代小說《還鄉》經典語錄八十三條 @託馬斯·哈代[原文] @王之光、徐偉彬[中譯] @笑獨行[選摘編訂] / 鐵山青士按:哈代(Thomas
  • 清新自然派詩人哈代
    1878年發表《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寫遊苔莎嫁給在巴黎當過鑽石店經理的青年姚伯,幻想丈夫能帶她離開荒原,後因種種誤會和不幸夜間出走,失足落水而亡,最後姚伯因得不到鄉親的諒解和支持而事業難成,當了傳教士。一些評論家認為《還鄉》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 英國現實主義作家:哈代
    在倫敦的六年間,哈代除攻讀專業外,還去大學聽課,從事文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並嘗試寫作。學成回鄉後,哈代當了幾年建築師不久即完全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職業作家。他寫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和劇本等多種體裁的作品。 哈代的一生基本上是在他家鄉度過的,因此他十分熟悉英國農村。
  • 哈代的長篇小說(考研筆記94)
    ,農民階級毀滅的悲劇性命運。哈代的長篇小說常常著力描寫偶然因素導致人物命運的關鍵性轉變。受叔本華哲學和進化論的影響,他把社會悲劇的部分原因看作是人類受神秘命運支配的結果,在其長篇小說的創作中,偶然因素直接導致了人物命運難以控制的變化,表現了人無法戰勝命運的悲觀思想。例如,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小說一開篇就描寫了苔絲家唯一的一匹老馬偶然死去,她不得不離家出走,從此踏上悲劇性的人生道路。
  • 看,這就是託馬斯·哈代!
    在作為人類文明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領域之內,哈代屬於大家之列,他以自己創作體裁之眾多、題材之廣泛、思想之深遠、藝術之高妙而擁有不沒的歷史地位。由於他本身是以小說家出道,也由於他主要是以《德伯家的苔絲》《還鄉》《三怪客》等長、短篇小說而引薦給中國讀者,長期以來,在中國,哈代就是小說家哈代;而小說家哈代,就是寫《德伯家的苔絲》《還鄉》《三怪客》等幾部小說的哈代。
  • 哈代:傳統農村社會遭遇資本主義侵入下農民的悲慘命運
    他最具特色的藝術手法是優秀的寫景技巧,他筆下的景物描寫往往還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哈代的小說結構清晰精密,具有詩意。 哈代的創作歷程 哈代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伍爾芙認為,他是英國最偉大的悲劇作家,韋伯還將他稱之為英國的莎士比亞。
  • 哈代詩歌精選|鐵達尼號之沉沒
    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等。哈代1840年出生於英國多塞特郡,1862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878年發表小說《還鄉》,1891年發表小說《德伯家的苔絲》,1896年發表小說《無名的裘德》,《無名的裘德》中因為講述男女主角是表親的婚戀,導致哈代受到輿論攻擊,自此哈代不再寫作小說。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詩劇《列王》。
  • 託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哈代的兩段婚姻
    哈代則在詩中表達了相遇的奇妙:當我踏上前往萊昂奈斯之路百裡之外的地方枝頭還掛著白霜閃閃星光照亮了我的孤獨 ……當我從萊昂奈斯回歸眼中充滿著魔力哈代和愛瑪此後一直生活在這幢別墅中,直到他們先後逝世。哈代的創作生涯一路攀升,進入了自己曾經嚮往又諷刺過的上流社會,但他的婚姻生活卻沒能夠保持同樣的步調。哈代和愛瑪的相遇帶有夢幻色彩,雙方都感受到了具有魔力的相互吸引,但在美好的想像中卻忽略了對方更為真實的一面。
  • 董元奔‖悲與勇:哈代作品對徐志摩詩歌創作的影響
    也就在這一年,他接受狄更生早前的建議,讀了哈代的一些小說和詩歌,後來於1924年1月在《東方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評論談了他對哈代作品的感受,他說,讀哈代的作品「仿佛看得見時間的大喙兇狠的張著,人生裡難得有剎那的斷片的歡娛與安慰與光明,他總是不容情的吞了下去,只留下黑暗似的記憶……刑苦你的心靈……」哈代的作品有著濃厚的悲觀色彩。
  • 哈代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
    幼年的哈代身體虛弱而又少年老成,8歲前一直待在家裡,然後被送進多爾切斯特附近的學校。16歲時,他當了名建築師和教堂維修者的學徒。其後,他就全靠自己閱讀和學習了。1862年,哈代前往倫敦,受僱於一家建築事務所。在那兒他讀達爾文的進化論,經歷了一個智力發展的過程,有可能類似於喬治艾略特,不過缺乏她那樣堅定的宗教信仰。
  • 哈代現代詩歌《黑暗中的鶇鳥》欣賞
    託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國詩人、小說家。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等。
  • 哈代:數學家一生是少年
    提起哈代,更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苔絲》的作者託馬斯·哈代。其實就在作家哈代出生三十多年後,英國又誕生了一位擁有相同姓氏的數學家,他就是 G.H.哈代。哈代,圖源:維基百科和作家哈代一樣,數學家哈代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只不過他的故事不需要寫成小說,他自己就像一部小說的主人公:他是儀表堂堂的紳士,也是特立獨行的怪人,他從小就是數學天才,卻考慮過棄理從文,連希爾伯特都直言他是頂級數學家,他卻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對其他數學家的幫助。哈代是一個複雜的人嗎?
  • 為你讀書:生態的哈代|關注人與自然的聯結
    「生態的哈代」是英國最著名的一位鄉土小說作家。在他生活的年代,英國資本主義工業快速發展,農村不可避免地遭受衝擊。哈代正是以他所生所長的英國南部鄉村為背景,以樸素而深刻的筆法,展現農村社會與工業社會衝突中的悲劇命運。
  • 失身又殺了人的苔絲,為什麼在哈代眼裡,卻是一個純潔的女人?
    但她在哈代的眼裡仍然是純潔的,這些都不是她的錯。苔絲的一生充滿著戲劇性,仿佛都因為偶然的因素,由命運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死亡的結局。哈代書中描述這個情節,隱喻了命運之詭: 這個可愛的女孩,將再也沒有了機會做白馬王子翩翩而來和灰姑娘相見的好夢了。父親虛榮心作祟,讓她自報家門去攀親,以期擺脫貧賤的處境,。
  • 難以回歸的英國傳統
    託馬斯·哈代是中國讀者熟悉的英國作家,從哈代的作品中,我們也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得到一些啟發。許多人都讀過他的小說《苔絲》,或者看過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卡斯特橋市長》,然而,哈代在開始寫作的時候是一個詩人,而且詩歌創作貫穿了他的文學生涯。在1896年出版《無名的裘德》之後,哈代放棄了小說創作,回歸他文學創作的初衷,陸續出版了8部詩集,成為他那個時代的著名詩人之一。
  • 英國小說家哈代妻子的信件曝光,原來他的婚姻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
    據《鏡報》4月2日消息,近日英國著名詩人、小說家託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第二任妻子弗洛倫斯·杜格代爾(Florence Dugdale)的信件公之於眾,字裡行間透露著對丈夫的愛與崇敬,原來他的婚姻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
  • 永恆的哈代
    若粗淺地領略哈代一派的數學風採,也許可以讀讀他的兩本廣為流傳的教材,一本是《純數學教程》,另一本是他和利特爾伍德、波利亞合著的《不等式》。當然,還少不了他最著名的小書《一個數學家的辯白》。哈代的這本《純數學教程》和他作為英國分析數學事實上的旗手,其實大有說頭。英國是微積分的故鄉,但偉大的牛頓賦予微積分的是自然哲學的靈魂。
  • 《哈代詩歌研究》項目最終成果簡介
    通過深入分析這六個基本主題,可以看出哈代詩歌的中心內容:探索人類生存的困境以及尋求擺脫生存困境的途徑。  在哈代的愛情詩中,他十分重視現代文明下人們的愛情悲劇和愛情的喪失給人們的心靈帶來的巨大痛苦,揭示現代社會的異化現象和人的孤獨感。哈代的愛情詩是他對生活的集中表現。他的愛情詩融合了他的個人感情生活和他對整個世界,整個人生的深刻思考,所以樸實而動人,深刻而不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