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美國和加拿大開展的兩項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給益生菌產業澆了一盆冷水:對急性胃腸炎的患兒補充益生菌進行輔助治療,完全無法改善患兒的症狀。而且這兩項臨床試驗考驗是號稱全球被研究最多最透徹的鼠李糖乳桿菌,即LGG益生菌。
雖然益生菌的作用目前有很多不確定,證據也不充分,但輔助治療胃腸道疾病,尤其是表現為腹瀉、嘔吐的急性腸胃炎,是益生菌目前用得最廣泛的領域,甚至有臨床指南的推薦。急性腸胃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有170萬次兒科急診是由急性腸胃炎引起。
作為人類最早認識的益生菌之一,LGG菌早在1983年就被美國科學家發現,之後經過了科學界長期研究,相關的論文有800多篇,含有LGG菌的保健品在市場十分廣泛。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有力證據可以證實LGG菌在治療腸胃炎方面的益處。
本次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兩項臨床試驗結果,分別出自美國和加拿大團隊開展的大規模試驗。在美國10家醫院開展的PECARN試驗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主持,研究共入組了971名因為患急性胃腸炎,到醫院急診就診的3-48個月大患兒,按照1:1的比例分組,分別每天兩次服用含有LGG益生菌的康萃樂(Culturelle)或安慰劑。
急診治療後,試驗人員會對患兒進行為期兩周的隨訪,對患兒父母報告的嘔吐、腹瀉等症狀進行評估,評價患兒的胃腸炎症狀嚴重程度。試驗的主要終點,就是患兒胃腸炎症狀為中重度(Vesikari評分不低於9分)的比例。
試驗結果出乎意料,康萃樂治療的患兒和安慰劑治療的患兒,出現中重度胃腸炎的比例分別是11.8%和12.6%,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在研究的次要終點,比如腹瀉和嘔吐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患兒由於症狀加重需要再次就診的比例、家長照顧孩子而誤工的時間等一系列指標上,使用康萃樂也沒有任何獲益。
而由加拿大團隊開展,入組了886名患兒的PERC PROGUT試驗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這項試驗中使用的益生菌產品稍有不同,是兼有LGG和瑞士乳桿菌兩種益生菌的Lacidofil,但多一種益生菌也沒帶來什麼優勢。具體到患兒中重度結腸炎症狀的發生率來看,補充Lacidofil的試驗組患兒是26.1%,還要略高於安慰劑組的24.9%,而在次要終點方面,試驗組患兒出現嘔吐症狀的風險更是升高了36%。
因此,主持這項試驗的卡爾加裡大學副教授Stephen Freedman在採訪中直接表示:「治療腸胃炎一直是益生菌最熱推的目標,但這項試驗的結果已經說明問題了,益生菌雖然無害,但也無益。」
原文連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