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網絡報」近日發表評論說,3年執政3年空轉,蔡英文領導下的臺灣,國際「外交」節節敗退,兩岸冰封臺海動蕩,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族群對立益加嚴重;「中華民國」依然是她曾經認定的「流亡政府」,而她口口聲聲的「這個國家」,則充滿了令人難以捉摸的想像。儘管如此,蔡英文仍舊在各方質疑聲中,以超乎常理的民調數字,擊敗民進黨內初選對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取得了2020大選角逐連任的門票。
蔡當局上臺3年多以來,民調不滿意度居高不下,民怨沸騰,去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等同對蔡英文投下不信任票。然而,她辭去民進黨主席,說「最需要改變的是我自己」,結果,她變得更獨霸頑固、一意孤行,堅持錯誤的發展路線,卻硬要臺灣人民快一點跟上她的腳步。
民進黨內領導人提名初選,蔡英文面對她曾經任命的「行政院長」挑戰,心中焦慮方寸大亂,於是,英系人馬「機關出盡」,為她打造一個「穩贏模式」,初選時程拖延了三次,民調辦法也違反已公布的遊戲規則,硬是做了改變;最後是5家民調公司做出了像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結果,原在各家媒體民調始終落後的蔡英文,竟能在民進黨內外全面領先群雄。
專家洪永泰痛批「這個民調千萬別當真……只為了讓特定候選人勝出,寫下了臺灣民調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綠營自家人、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這是「史上最離奇的民調」;前領導人陳水扁則跳出來質疑「打死也不相信」。雖然賴清德在第一時間表達接受初選結果,民進黨也公布十點說明回應各界質疑,但並未止息民進黨內外對民調細節暇疵的疑慮。
事實上,這些紛紛擾擾都源自於蔡英文執政3年多,人民看不到推動改革的正面成果,因此,民心失去了,民意遠離了,還得面對來自深綠多次「逼宮」的壓力,可謂是內外交困,這也是蔡英文辛苦越過連任之路的第一道關卡之後,不得不改變態度的原因。擺在眼前的是,賴粉揚言絕不含淚投票,以及「獨」派人士威嚇「割『綠委』……絕不投小英」的新難題。蔡英文未來如何放下身段拉攏挺賴勢力,弭平民進黨內團結裂痕,將是一項嚴苛的考驗。
更大的挑戰則是,對蔡英文玩權弄勢、拿不出政績極度不滿的廣大民意,這也是她在明年大選爭取連任的最大阻力。
日前,蔡參拜廟宇提出「四個拜託」,重申自己「才是2020最好的選擇,希望大家作夥衝、作夥拼、作夥贏,全民團結起來,繼續堅持改革拼經濟,讓臺灣人過更好的日子」。問題是,這些熟悉的口號,蔡英文2016年大選就宣示過,為什麼三年多過去了,卻無法用具體的成績訴求人民支持她連任?而空洞的口號,又如何能喚起已經對她放棄希望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