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佛家告誡世人,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過去造下了太多的口業所導致的。
在佛教所說的諸多戒律業障中,口業往往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犯下的罪業。因為人們在不經意間就會說出一些惡語、妄語、誑語等等。
佛教認為一個人口業積累太多,這是最容易消磨自身福報,招災引禍的行為。所以說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要學會謹言慎行,平日裡少造口業,多積口德,如此一來福運才會源源不斷。
做人懂得如何說話很重要,一個人的福氣多少藏於言行之中,善用言辭,才能為自己積累功德福祿。就好比人生在世,如果一個人從來不說這三種話,越活越有福報,不妨參考一下,看看你是嗎?
01 行善的功德
過去佛門將世人的功德分為兩種,即「陰德」和「陽德」。
所謂「陰德」,就是指做好事不讓人知道,默默行善,不求功名利祿,這累積下來的功德就叫做「陰德」;而「陽德」,通常泛指有目的、有圖利的做好事,常讓他人所知,這種功德就叫「陽德」。
「陰德」積得越久,帶來的福緣善報也就越大,而「陽德」雖然當下獲得的善報來得更快些,但是所求回報多了,積累下來的福氣也就會被消耗沒了。
佛陀時常教導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佛陀口中所言的積善,即是指積累陰德。行善積德,一定要發菩提心,發本我之心,而是不要為了一時利好功德去做好事。
現實中,很多人稍做善事,就時常把功德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這種行為最是愚昧。
因為越是喜歡炫耀功德,即使做了再多好事,福運都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可能還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不忿,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禍患,如此一來,待到福報消磨殆盡,豈不是樂極生悲了。
為人處世,多行善事雖好,但也不能忘記低調、內斂的本質。有道是「上有蒼天,下有厚土,良心放在中間」,做了多少好事,自己心中有數即可。
積德無需人知,行善自有神明,種如是因,得如是果。自己埋下了善果的種子,那麼不論說與不說,它都會一直存在,丟不掉也跑不了。在沉默中自己耕耘福報的良田,因緣顯現,鴻運福氣才會越積越多,如此一來,豈不快哉?
02妄語、兩舌、惡語的話
妄語、兩舌、惡語,是口業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即不切實際的話、捏造是非的話、惡意傷人的話。
生活中,論人是非,嚼人舌根、惡語中傷的現象隨處可見,這樣的話說得越多,就會嚴重折損自身的福報,招來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