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年收益率8%~9%的保本理財產品有哪些?

2021-01-20 老金財經

任何投資與理財,都是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例關係,又要保證本金安全,又要收益率高,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這麼好的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中的理財產品就是這樣的,本金安全有保障的,收益率是肯定非常低的,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但真正想要尋找年收益率8%~9%的理財產品,而且還要進行保本的,現實生活中是絕對不存在這種理財產品。

根據當前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率的關係進行劃分,分成以下四種:

1、保本的收益率不超過6%

2、年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

3、年收益率超過8%很很危險

4、年收益率超過10%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從這個收益率與風險劃分界線可以得知,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年收益率8%~9%的保本理財產品。

因為當年收益率8%~9%的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而是存在不同風險的,甚至本金出現虧損的風險;反之那些保本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在6%以內,根本達到8%~9%的收益率。

下面根據現實生活當中各種理財產品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解答這個困惑,下面分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分析。

第一,保本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當中,按照風險進行排名的話,真正實現保本,被稱為零風險的投資工具,唯獨國債,國債是所有產品當中最安全的。

其次就是銀行存款了,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本金安全有保障;再有就是一些債券和貨幣基金等,這些都是保本理財產品。

1、國債年收益率在3%~4.5%之間

2、銀行存款年利率在0.35%~5.88%之間

3、債券年收益率在3%~4%之間

4、貨幣基金收益率在2%~4%之間

以上這四種就是現實生活當中屬於保本產品,根據這些產品的年收益率來看,最高都是不超6%,體現保本理財收益率肯定會較低。

第二,非保本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中非保本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的,這類理財產品非常多,主要包括銀行類、保險類、券商類、基金類、以及一些信託類的各種理財產品。

但在這些各種理財產品當中同樣有風險等級的,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

1、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2、中風險,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3、偏高風險、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根據這些風險等級不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分析,真正中低風險以內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能達到5%的收益率都算比較高的。

而在所有理財產品當中想要尋找年收益率在8%~9%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一定在中高風險以上,意思就是本金存在虧損的可能性。

所以按此進行推算,在各大金融機構當中真正想要實現年收益率在8%~9%的,必須要冒風險,接受本金出現虧損的概率,比如可以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或者炒股、投資指數基金,炒期貨、炒黃金等等,這些是可能實現這麼高的收益率。

匯總分析

通過上面進行分析得知,現實生活當中,想要保本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想要實現年收益率在8%~9%的就是有風險不保本的理財產品。

所以總結會現實生活中年收益率在8%~9%的保本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認清各種理財產品風險與收益之間關係,要麼追求保本,要麼追求高收益率,沒有兩全其美的事。

相關焦點

  • 承諾保本 設最低收益率 中資行發力結構性理財產品
    中資行加碼布局結構性產品「我行正在發行一款最高預期年收益率達到10%的1年期保本型產品」,昨日,快理財記者走進一家外資行詢問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介紹說,當記者驚訝該預期收益率這麼高,想了解產品投向時,對方說,產品掛鈎香港股票,「按照以往的情況,一般都會實現的」。
  • 哪些理財產品很安全,適合老百姓投資?當中誰的收益率最高?
    種類多了,相互之間利率就有差別,既然都是穩當的理財,追逐一下高利率也沒什麼不對,那麼在下面這些穩健理財當中,誰的利率是最高的?哪些理財產品很安全且收益率較高?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基金、保本理財、非銀金融機構的保本產品等是目前比較安全,適合普通老百姓投資的理財方式,它們的利率又是怎麼樣的呢?
  • 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量價齊跌」 消費者還有哪些新選擇?
    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一向以「穩賺不賠」吸引投資者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在北京走訪多家銀行發現,近期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量價齊跌」,發行額度有所降低,收益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收益率一降再降。」
  • 保本理財將徹底消失!理財不再保本之後,投資什麼比較好呢?
    那麼,當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後,該投資什麼好呢?後保本理財時代該怎麼投?首先,保本理財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無非就是安全,而保本理財的收益率一般都不會很高。所以,如果僅僅是考慮安全性的話,就算沒有了保本理財,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銀行存款、國債、結構性存款。
  • 投資有風險,包商銀行給儲戶上了一課!有什麼保本型理財產品?
    那麼普通老百姓們可以比較方便投資的保本理財產品究竟有哪些?一、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可別不把儲蓄存款不當作是理財工具啊!你可以把積蓄和日常閒錢存進商業銀行,而銀行會每天按照約定的利率給你計算利息,到你需要用錢去銀行提款時,除了能拿回本金,還能夠得到一筆利息收入。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前100個為什麼交通銀行能有前三個?
    在今年9月16日在售高收益前100名銀行理財產品中,一直以來曾經國有銀行最小、股份制銀行老大、業績發展不好不壞、市場反響默默無聞的交通銀行,竟然佔據了前三個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交通銀行的2019年"得利寶·慧理財"(看跌鯊魚鰭)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2461190277)(全國)銷售的理財產品,起購點是人民幣1萬元,期限34天,從9月12日開始起售,9月18日正式成立,風險等級是低風險,類型是非保本浮動型,預期最高收益率8.2%。
  • 寶寶理財收益率創新低,零錢理財還有哪些選擇?
    現在穩健型理財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比一年期存款利率略高一點,除了寶寶理財,零錢理財還有哪些選擇?目前理財市場上,除了貨基寶寶之外,活期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四類:1、銀行T+0理財很多銀行都有T+0理財產品,尤其是大中型銀行,不過門檻要比貨幣基金高很多,普遍1萬元或5萬元起購,目前收益率大多在3%-3.5%
  •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售產品 哪類產品居多?收益率如何?最高年化收益率...
    從年化收益率來看,數家銀行理財經理介紹的情況是,產品以6個月及以上的中長期限為主、業績比較基準在4.2%~5%(年化收益率)。這之中,有一款產品——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09年01期,特別標註有中銀理財公司,該產品當前已售罄。
  • 理財收益率怎麼算? 小心「年化」、「預期」等陷阱
    該保險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保險產品並不能算是理財產品,只能算是有理財功能的「保障產品」。他還指出,保險產品的收益往往是不固定的,「以萬能險為例,其實際收益率為保險公司每年公布的結算利率,與預期年化收益率並不一樣。」固定收益類產品不一定「保本」那麼固定收益類產品就一定安全嗎?前段時間,某銀行發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就深陷虧損傳聞,記者的座機幾乎因此被市民打爆。
  • 手裡有20萬元,大額存單和銀行保本理財該選哪個?
    2、期限和利率大額存單有9種期限,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5年,但是1年期以內的大額存單利率太低,其中1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在2.7%左右,跟貨幣基金差不多,2年期利率在3.2%左右,也不算高,只有3年期和5年期利率才有優勢,平均在4.1%
  • 網際網路寶寶平均收益不及銀行理財 上周寶寶理財最高收益率僅4.01%
    對比來看,上周網際網路寶寶平均收益遠不及銀行理財平均收益。實際上,從今年5月份以來,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普遍出現環比下滑。據普益標準數據,5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下降5BP(1個BP=0.01%)至4.11%,信託理財產品收益下降11BP至8.62%,貨幣基金產品收益下降9BP至2.43%,P2P產品收益下降9BP至9.15%。
  • 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28天利率6%,1000塊錢起步……在「唯一還保本」的銷售口號中,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悄然「出圈」。新京報貝殼財經了解到,自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以來,銀行部分淨值型理財產品跌破初始價,打破「剛兌」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如今,不少券商開始營銷自己的固收產品,即收益憑證,保障本金的同時可以約定利率。有券商稱,甚至出現了產品「秒光」的情況。
  •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現7% 日光碟擬再次浮現
    自本周一開始,不少固定收益交易員反映,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而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從上周逐步加高收益水 平,目前35天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6%已屬常見,一些中小銀行甚至已經出現118天產品預期收益率接近7%的叫價。有銀行個金部負責人介紹,預計到本周 周末,短期理財收益率還將水漲船高。
  • 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較為適合普通人?
    有網友提問——「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較為適合普通人?」,銀行的理財種類繁多,每一間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各不相同。其實,凡是理財都會有風險,因為它不是存款,不能保證本金,也不能保證穩定收益。1、 活期類的銀行理財這種活期的銀行理財,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一般是中低風險類別,預期收益率在2%-3.5%,屬於固定收益型的產品。其主要宗旨就是通過運用儘可能保證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的投資策略,獲取穩健的收益。其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和固定收益證券的比例為組合總資產規模的八成左右。
  • 江蘇國泰: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月20日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增加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額度的議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580,000萬元(含580,000萬元)閒置自有資金進行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投資,在上述額度內,資金自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
  • 31隻理財產品發售 最高預期收益14.85%-更新中
    【17:20 最高預期收益率4.50% 天津濱海農商行06月01日開售3652天理財產品】天津濱海農商行發行新理財產品,該產品為非結構型,產品名稱為"2020年濱海金芒果穩贏共享人民幣理財計劃1902號10期(年開型)",投資幣種為人民幣,產品期限為3652天,銷售起始日為2020-06-01,銷售截止日為2020-06-10,風險評級為中低風險,收益類型為非保本浮動,發行地區為天津
  • 這些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超4.5% 達到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圖)
    其中,更有一些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超過了4.5%,即三年期定存利率水平。昨天,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搜集了目前在售的理財產品信息,為追求更高收益的讀者提供理財參考。  本報記者 周喆  產品信息:三類產品收益率超4.5%  年化收益率超4.5%的理財產品,大致可分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超短期理財產品。
  • 募資買理財產品浦發搶首單 建行對公理財產品最多
    東材科技發布公告稱,於2013年1月15日使用閒置募集資金7000萬元購買了一筆名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利多多對公結構性存款2013年JG012期」的產品,該產品為保本型,年化預期收益率為3.40%。浦發銀行也成為首家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進行理財的銀行。
  • 存款利率超過理財收益率,錢該存在銀行還是買理財?
    自2018年初以來,貨幣政策較為寬鬆,市場利率不斷走低,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不斷走低。截至目前,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由4%以上跌至2.5%以下,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從接近5%跌至4.2%以下。數據顯示,2019年5月全國各大銀行的3個月~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全線上漲,均達到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的平均利率分別為2.670%、3.381%、3.351%,均超過了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要知道,上述的是銀行存款的平均利率,從實際情況來看,有很多小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已經超過4%甚至5%,比理財收益率還要高。
  • 南山鋁業:關於2013年一季度使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實施情況...
    、    銀行理財產品等,該等產品需有保本約定)。根據當期可投資資產收益率,扣除產品的成本,本期理財產    品預期較高年化收益率為4.2%    7、產品名稱:中國工商銀行保本型法人人民幣理財產品(91天)    購買額度:50,000萬元    期限及起始、到期日:91天,2013年2月6日—2013年5月7日    產品類型: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