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獨家專稿,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文/Sean)按年份把唱片一字排開,香港歌手總是會遇到一些尷尬。香港地方語言的局限性一再收緊,資源的再利用就勢在必行。陳奕迅已經算是幸運,在廣東歌曲江河日下的今天他仍舊堅持品質,一曲兩唱雖屢屢發生,也不算頻繁。《認了吧》屈服於行業規範,終於在《不想放手》中揚眉吐氣。《好好好賣》應該會好賣,至於在下一張國語會不會聽到一曲兩唱的情況又很難說。奔向林暐哲和張亞東的下一張國語大碟與現在新廣東碟班底不盡相同,也許在這一年裡,除非新藝寶真的奉行搶錢計劃,否則我們不大容易聽到陳奕迅在一樣的調調裡唱出兩種情懷了。藉此機會,一同來懷念下在特殊文化氛圍裡我們接觸到的陳奕迅一曲兩唱的國粵語金曲。
華星時期:
《安守本分》(試聽)vs.《一滴眼淚》(試聽)
挾著若有若無的新秀冠軍光環,陳奕迅可以說是少有的在出道伊始就幾乎分別同步發行國粵語專輯的藝人,不僅與他良好的語言能力有關,也是他多種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藝人身份起了作用。
首張同名專輯裡的《安守本分》最初是以國語身份《一滴眼淚》出現的,由臺灣著名創作人吳旭文包辦詞曲,是一首戲劇意味極強的歌曲,情緒起伏較大。這首歌講的是兩情相悅的一方放棄了戀情之後另一方的感嘆,因此陳奕迅在處理上甚至用到了很多類似張學友演繹歌曲時的濃烈感。轉身在廣東版《安守本分》裡,林夕筆鋒一換,描寫的是相愛的兩個人各自心裡無法相互溝通的內心戲,略微平淡。
這是陳奕迅在事業初期的一次嘗試,在第二年發行的《與我常在》和《醞釀》這兩張專輯裡,華星很明白的擺出了各自為營的姿態,我們可以聽到陳奕迅在唱片製作和企劃上的的嚴謹認真。
英皇時期:
《K歌之王(粵語版)》(試聽)vs.《K歌之王(國語版)》(試聽)
《低等動物(粵語版)》(試聽)vs.《低等動物(國語版)》(試聽)
此時的陳奕迅已成為同輩中的翹楚,英皇娛樂挖掘了他最為大眾樂意接受的一面:平淡感情中的深情款款,玩樂中有點痞子似的淘氣。在這之前,陳奕迅已經告別國語歌壇有一段時間,英皇娛樂大部分精力放在改編廣東熱門歌曲從而擴大國語版圖這件事情上。
於是在英皇製作的第一張國語專輯《反正是我》裡,除了陳奕迅苦心加入的豐富元素之外,易唱易聽的《K歌之王》和《低等動物》首先被改編。其中《低等動物》可以說及其尊重「原著」,不僅依舊由廣東版的詞人黃偉文操刀,開篇都一模一樣,主旨未變,連編曲也不曾有分毫挪移。《K歌之王》同樣仍然是林夕填詞,不過為了應景,用過的廣東歌名都基本換上了國語流行曲,編曲也從原來的《約定》換成了國語歌元素,不過金曲相似,起承轉合也都接近,並無變動。
《明年今日》(試聽)vs.《十年》(試聽)
《歲月如歌》(試聽)vs.《兄妹》(試聽)
經過特地打造的國語專輯《Special Thanks to…》之後,《黑白灰》問世時又不得不藉助此前大熱的歌曲。《明年今日》被改編為中文地區耳熟能詳的《十年》,兩者同樣都為林夕執筆,嚴格來講《十年》並不是失敗的改編。同為時光調轉不同情境下的感情畫面,兩者從各自角度都完美的演繹了歌曲主題。前者對來年的平淡寄望與後者對十年前後的對照在不同地區成就了這兩首歌曲的市場成績,成為陳奕迅在華人世界裡路人皆知的歌曲。
無線臺慶劇《衝上雲霄》的主題曲《歲月如歌》尚未正式發行時,林夕又妙筆生花為《黑白灰》這張講述中間地帶的專輯寫出了國語版本《兄妹》。這首歌關於全世界最熟知的病態情感,惟妙惟肖的描寫著即親密又疏遠,即享受又掙扎的一段感情關係,同樣也受到了人們的好評。廣東版則稍後收錄在了陳奕迅的最後一張英皇廣東大碟《Live for Today》中,或許是搭上劇集的關係,《歲月如歌》即使和《兄妹》編曲完全相同,也脈脈一派浩然正氣,積極向上。劉卓輝這一闕詞不僅緊扣劇集的主題,也將「活在當下」的美好一併代入其中。
《New Order》(試聽)vs. 《Last Order》(試聽)
《Shall We Talk(粵語版)》(試聽) vs.《Shall We Talk(國語版)》(試聽)
《Lonely Christmas》(試聽)vs.《聖誕結》(試聽)
《大開眼戒》(試聽)vs.《寂寞讓你更快樂》(試聽)
除去旗鼓相當的這兩首,最有巧思的其實是剩下這一對。Eric Kwok旋律一貫流暢,他交出的這一曲首先發表的是黃偉文填詞的《Last Order》。黃偉文歷來國語詞作不多,這一曲卻是神來之筆,在靈動的jazz bar氣氛編曲之下,白描出一位在酒吧消磨不已的留客,隨意中帶著自嘲,間或的酒後之言又有點倒插順序的回憶。也不知是誰激發了誰,在隨後的《Live for Today》裡,林夕隨即讓聽眾見到了自己的詮釋。仿佛是照應黃偉文筆下「再來一杯」的酒客,林夕蘸水為墨,揮灑出一位面帶微笑的吧檯適應,好心地將點單擅自改為不醉人的雪碧,打烊前向客人吐露心聲,即便日復一日,扔覺得美好夢想在前。編曲同樣為Eric,調子一變,開篇成了深沉的薩克斯風,輕輕一撥,光線又明亮起來,為兩張專輯的結尾處添彩不少。
此後幾番沉浮的陳奕迅人氣急跌,慘遭雪藏。英皇娛樂倒是不疾不徐地亮出底牌,將國語情歌整理有暇,交由老夥伴艾回發行了《七》。在這張精選集裡,英皇煞有介事的改編了陳奕迅的三首招牌廣東歌曲《Shall We Talk》、《Lonely Christmas》和《大開眼戒》。前兩首改編仍然是中規中矩萬變不離其宗的。林夕又再次將自己廣東歌的思路翻譯成了國語版本,不僅面貌相似,姓氏都未曾改。何啟弘改編的《聖誕結》也仍然是講述單身人士過節的失落,雖然也有理有據,到底沒有李峻一包辦詞曲的形神兼備。郭小宏寫的《寂寞讓你更快樂》則有點取巧,原曲《大開眼戒》講了一段好似弗蘭肯斯坦般的戀愛自白,國語版則成了循著寂寞而來的一段露水感懷,教化成分加深,反倒顯得有點刻意。說到底,《七》不過是英皇一封急需兌現的支票,這三首改編歌大概也是陳奕迅在英皇最敷衍的幾首國語改編作品了。
點擊查看第二頁:陳奕迅在新藝寶時期的國粵語金曲
新藝寶時期:
《黑擇明》(試聽)vs.《月黑風高》(試聽)
《富士山下》(試聽) vs.《愛情轉移》(試聽)
加盟新藝寶,同時又調度到陳家瑛麾下,陳奕迅真正地攀上了事業高峰。他也到了真正可以隨心所欲按喜好唱歌的時期,於是在加盟伊始,《U87》和《怎麼樣》都為他累積了口碑。可惜好景不長,他終究也得妥協,《認了吧》這張專輯他自己每每提起都滿是遺憾。原本的概念是新專輯會採取國粵語對照的形式,將相同的旋律通過不同的編曲和不同的語言演唱出來,可惜不遂人願,《認了吧》終究變成了《What's Going On...?》的附屬品。
專輯之中的八首歌曲全數來自廣東專輯的改編。林夕仍舊盡力將自己的作品改編成了國語,抽象的《黑擇明》被點化成了寫實且具象的《月黑風高》、委婉的《富士山下》成了直白的《愛情轉移》。且不說前者的沉重主題,《富士山下》原本「悲傷無用」的主題不知怎麼變成了林夕過往典故大集合的國語版,在內地的風行多數應歸功於電影和歌曲旋律本身。
《不如不見》(試聽) vs.《好久不見》(試聽)
《白玫瑰》(試聽)vs. 《紅玫瑰》(試聽)
《裙下之臣》(試聽)vs.《煙味》(試聽)
《粵語殘片》(試聽)vs.《白色球鞋》(試聽)
詩意綿綿的《不如不見》交給施力寫成《好久不見》,意蘊上差了一籌,整體也只能說保守有餘。《紅玫瑰》與《白玫瑰》都有李焯雄親力親為,不管是「硃砂痣」還是「床前明月光」,一樣的包裝和製作之下,文字的對比意倒是出了三味,有心人自然也在整整斜斜的字裡行間讀出了「張愛玲」三個字。《裙下之臣》和《煙味》無法拿來比較,就算長得一模一樣,可兩份完全不同出發點的歌詞已經把這寫成了兩首不同的歌,再沒什麼好說。同理還有《白色球鞋》與《粵語殘片》,一為潮物,一位古舊,鋪陳其實相同。
《心深傷透》(試聽)vs. 《愛是一本書》(試聽)
《最後的嬉皮士》(試聽)vs.《第一個雅皮士》(試聽)
剩下的兩首歌反而深得陳奕迅的初衷,從完全不一樣的音樂和文字表達方式講出了不一樣的態度和故事。樂團味道濃鬱的《心深傷透》走到國語變成了R&B情歌,前者煞有介事的唱腔,到了後者變成懶洋洋的講述,一個灑脫一個溫情,饒有趣味。《最後的嬉皮士》裡的貝斯轟鳴在《第一個雅皮士》裡變成big band搖頭晃腦的眾樂樂,前衛和懷舊又再相遇。
《不想放手》和《H3M》在製作思路和創作班底已經明示了不會有一曲兩詞的現象,陳奕迅不是張愛玲,不會把廣東歌拍進框框就拿到國語市場來走一圈。過去的事,或許是有意或許是無奈,或許是無聊或許是有趣,都已經發生。這些情歌並列到一起,化作陳奕迅名下不大不小的註解。假如聽陳奕迅是快樂的,但願這樣的對照能讓快樂變得更多一點。假如聽陳奕迅是壓抑的,不妨把這些重合拍進你的回憶,畢竟,《H3M》將是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