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她」來定義他,有人用「他」來糾正他,但沒有人否認,他是英國藝術影響極大、不可或缺的當代藝術家。
形狀
Shap
你印象裡的大學校長是什麼樣的?
是成熟穩重、身上自帶威壓,還是像鄧布利多一樣散發著智慧和仁慈的?
2015年8月1日,即將迎來新校長的倫敦藝術大學的學生們或許也這樣想像過,直到...他們看到了校長阿姨。
精緻的紫色小帽,象徵身份的桃粉外袍下內搭白色小裙子,精心打理的金色捲髮,微笑著的玫紅唇,再帶上一個沒有殺傷力的小眼鏡,校長阿姨看起來真的太和藹可親了。
不過,當Grayson Perry(格雷森·佩裡)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一出來,大家頓時肅然起敬了。
眼前如春風般散發著溫柔的「阿姨」,是個貨真價實的男人,也是個活在傳說中的大佬。
卸妝後的校長
佩裡身上的標籤可太多了。
他是英國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特納獎(英國最高藝術獎)得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世界最著名的藝術設計學院)的皇家院士、大英帝國勳章司令...他也是人們口中的「怪胎」、「異裝癖」、「來自地獄的批評者」...
他平時的畫風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他的學生們爭搶著給他這個校長做「戰袍」,誰做的衣服能被校長穿在身上將會成為一件很光榮的事。
別人家的校長VS自家校長:
完勝。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一般出現這種「異裝癖」,都會緊跟著大型喊打、辱罵場面,更遑論他還是一個大學校長。
怎麼到佩裡這裡,反倒成了行走的「金字招牌」了呢?
要說佩裡的「異裝癖」從何而來,還是要從他小時候講起。
7歲的時候佩裡遭遇了家庭破裂,因為他老爹發現自家媳婦和送奶工有外遇,於是果斷離婚。
父母離婚後,佩裡就跟著母親再嫁了,嫁的就是那個送奶工。
而這個便宜繼父,是個暴力狂。
佩裡的童年時光並不美好,為了躲開有暴力傾向的繼父,他經常躲在臥室或者工具間裡,和自己的小熊Alan Measles呆在一起。
他給自己和小熊建立了一個幻想世界,直到他後來長大,這隻被他幻想成父親的小熊仍然陪在他身邊。
「一個人的早期經歷對塑造他們的審美和性取向很重要。」
如今已經活到60歲的佩裡從沒想過做變性手術、也不是個同性戀,他喜歡女人,也喜歡扮女人,而這個愛好的意識覺醒於十歲。
游離在沒人愛的家庭中,他13歲的時候就試著把自己打扮成女人去逛街,女裝讓他感到柔軟、舒適。
但不能否認的是,剛開始穿上女裝時,他也覺得羞恥,15歲搬去和父親一起生活,被父親發現他有「異裝癖」後,他也承諾不再碰女裝了。
可惜,繼母把他的癖好廣而告之,他被父親趕出家門了。
「秘密通常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更具破壞力。」與其忐忑著把自己的秘密交到別人手上,不如自己親自揭開,佩裡乾脆就不遮掩。
在生活裡,佩裡大多數時間是穿著襯衫、格外普通的男人,但當他穿上女裝時,他稱呼自己是「克萊爾」(Claire)。
女裝佩裡——「克萊爾」出現時,往往濃妝豔抹,穿漂亮的花色小裙子。
佩裡興致好的時候,還會給自己縫小裙子。
「如同古柯鹼一樣讓人上癮的事情……柔弱,甜美,不切實際」。
在韓劇《高跟鞋》裡,男主尹智旭也經常偷偷的穿女裝,只不過他在心裡一遍遍的唾棄自己:這樣是不對的,是我病了。
在別人的非議和眼光裡逆來順受,永遠不會變好,只會讓更多的罪名埋沒。
而佩裡,則實現了徹底的自我。
他的漂亮小裙子從來不只出現在家裡的鏡子,他用自己的才華,將「克萊爾」正大光明的送到了所有人面前。
看不慣我?那就忍著。
在英國藝術圈拿特納獎,他穿著豔麗的小裙子,還點上了誇張的胭脂。
無論是和凱特王妃出席活動,還是和一眾名模走紅毯,他都是最搶眼的那個「女人」。
從查爾斯王子手裡接過「英國騎士勳章」時,他穿收腰及膝裙,還帶了頂大簷帽。
他讓「克萊爾」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
上任倫敦藝術學院校長後,每年畢業典禮上,穿梭在在教授們定製禮袍間的佩裡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於是在德高望重、面色嚴肅的教授們合照中,我們經常能看見一個花裡胡哨的佩裡,微笑著站C位。
學校的社交帳號上也全是他的美照,用於招生宣傳,並配文:
「只有倫敦藝術大學才有這樣的校長,如果想和校長一起探索藝術,請來!」
倫敦藝術大學每年的畢業典禮,還有一個堪稱年度盛世的傳統:給他們的校長佩裡設計一件衣服。
誰做的衣服能入了校長的眼,那麼他就會把這件衣服買走,然後穿著它出席各大重要場合。
佩裡和給他做衣服的學生
獲此殊榮的學生,基本直接出名。
所以每到畢業季,都會有一批摩拳擦掌的學生,和猜測著「佩裡這次相中了誰的設計」的媒體,注視著校長大人的動向。
人人想得到佩裡的認可,而佩裡評選出的前三名,會得到他親自製作的獎盃。
至於獎盃的名字,叫「克萊爾」。
他把這個名字推上了無尚光榮的地位。
為什麼大家對佩裡如此推崇?因為他與眾不同的「異裝癖」?
不是,因為他很牛。
佩裡不是靠著他那些花花綠綠的小裙子得到皇家院士、騎士勳章的,他是個極具才華的藝術家,是英國最炙手可熱的陶藝家。
他製作的陶瓷,在收藏市場裡備受歡迎,連復刻品都能隨隨便便賣出一萬英鎊,更別說他的原作了。
愛上陶瓷也和他的「異裝癖」有關。
他覺得陶瓷身上有女性的溫柔,那讓他覺得踏實、有安全感。
工作起來的佩裡絲毫不見給自己上妝時的精緻,他糙的像個油漆工,頭髮衣服都是亂糟糟的,不修邊幅。
他塗鴉的陶瓷,充滿了對社會文化現象的諷刺,虐待兒童、暴力、犯罪、性...他將社會的發展演變紀錄在陶器上。
他還格外犀利的指出:某些藝術概念都是垃圾。
毫無顧忌,非常大膽,這也是他被叫「來自地獄的批判者」的原因。
他設計的陶瓷、印花地毯沒人模仿的來,他的陶瓷所要求的高度技巧及其複雜性讓它們與手工藝陶器相距甚遠。
Grayson Perry 《 We've Found the body of your child(我們找到了您孩子的遺體)》
佩裡製作的紡織品,《Walthamstow Tapestry》
運用二十世紀初的蘇門答臘蠟染技術
他的作品除了出現在世界頂級美術館裡,還陳列在一個專門的地方:
自己設計的小屋。
從外表上來看,這個矗立在草坪上的小屋有點像童話裡的城堡,還挺浪漫美好的。
但進入裡面就會發現,濃濃的「佩裡氣質」:
房屋裡面鋪陳的2000多塊手工瓷磚、雕塑,都是他自己製作的。
還有稀奇古怪的掛毯、壁畫、瓷器擺件、手繪天花板...全都是他的作品,獨一無二,也不知道市價幾何。
紅色、綠色、黃色、金色。
這濃墨重彩的顏色跟他的彩妝和小裙子有一拼了。
奇奇怪怪,一般人應該get不到,但看起來還挺舒服。
不過,這樣明豔的色彩,一看就是佩裡的風格,很徹底的大膽,像他的性格一樣。
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前後,佩裡所遭受的非議其實很多。
「辣眼睛」「變態」「心裡有病」...一類的言語都曾伴隨在他身側,主流社會更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看起來不正常的「異裝癖」。
誠然,佩裡的內心很強大,對自我的認同度很高,可當外界所有的抨擊鋪天蓋地的時候,他還是會產生質疑,這也是他40歲還考慮去接受心理治療的原因。
不過,他的妻子和孩子從來不覺得他奇怪。
佩裡和妻子
佩裡認識妻子Phillipa Perry的地方是在異裝俱樂部。
倆人結婚後,經常有人問他妻子:和佩裡結婚是什麼感覺?
Phillipa Perry:「很美好的,他總能把我打扮得看起來棒極了。」
他們的女兒,也從未嫌棄過老爸的特殊癖好,當有人問她「有一個異裝癖的爸爸是什麼感受」,她直接回懟:
「我沒有不是異裝癖的爸爸。」
一家三口
不過,這些外界異樣的聲音在他拿到了特納獎後,都變成了理解和讚譽。
後來,就是他穿著女裝在大英博物館晚宴上和官員們坐在一起,也沒人再說什麼。
如果有外國客人感到驚訝,在場的英國人會告訴他們:不用驚訝,是格雷森·佩裡。
這段時間,疫情有所緩解,佩裡又穿得粉嫩嫩的去理髮,準備重新開始「藝術圈」辦展營業了。
這粉色的一套私服,女孩子們見了都躍躍欲試。
以佩裡如今在藝術圈的身份和地位,其實已經消解了很多異樣眼光,大家心裡會有一種概念:
畢竟是藝術家嘛,奇怪一點,與眾不同是應該的。
但對於佩裡來說,在他還沒成為藝術家前,他已經對女裝上癮了,所以這並不是什麼「藝術家的綁定」。
準確的說,「異裝癖」這件事,不過是因為他擁有獨特的靈魂罷了。
靈魂沒有性別,也沒有界限。
你想要做什麼,想要成為誰,都不必在意別人怎麼看,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要求他不認同的東西消失。
就像接納這個世界沒有相同的葉子一樣,接納這個世界各種形狀的人,難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
[1] 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yson_Perry#cite_note-ESMagazine-16
[2] Pinterest優選:60歲最騷校長變身小20歲女人:脫下女裝後,卻意外讓人心酸...
[3]鄧娟:穿在身上的恥感和靈感
[4]時尚芭莎藝術:不僅僅是異裝癖——「妖豔校長」Grayson Perry還得過透納獎!
//
多一點腦洞,少一點套路
我們是全宇宙第一所
致力於打開職業想像力的虛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