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的人總是令人反感,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方式使周圍的人感到自卑。而自卑情緒的對象則可能不盡相同,或許是自卑自己的表象不如人,或許是自卑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尼採《與孤獨為伍》
伊能靜與哈林的兒子個人社交帳號曝光,帳號中他多次曬出自己穿女裝的照片,長假髮+性感短裙,精緻妝容,個性十足,在不少人為其敢於做自己的勇氣點讚稱「酷」的同時,也有一些人直呼無法接受這種怪異的癖好,甚至對其性向進行猜測。
這個新聞一出,「異裝癖」一詞無疑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內容。我想,在我們加入這場聲勢浩大的討論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與「異裝癖」相關的信息。
異裝癖屬於一種心理症狀
1. 定義
異裝癖也叫「異裝症」,從學術角度來講,異裝症(transvestitism)是指反覆出現穿戴異性裝飾的強烈欲望,並付諸行動,通過穿戴異性服裝而激發和滿足性慾。常見於男性穿女性服裝,尤其在西方社會較為流行,加上西方社會開放程度很高,這種本屬於小眾癖好的行為不再被視為一種異常行為,反而成為了一種特立獨行的時尚。
2. 特點
擁有異裝癖的人在剛開始時,一般會偷偷躲在房間裡穿異性的服裝,通過自我欣賞以滿足心理訴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穿異性服裝的數量和次數逐漸增加,他們會逐漸開始享受公眾場合中他人的關注。
3.爭議
有人將異裝癖定義為性識別障礙症,因為不少異裝癖者在正常的性行為中會被自己的癖好所影響,他們其實並不一定渴望自己成為異性,只是在變裝過程受到阻礙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罪惡或羞恥感。
當然,也有人只是把異裝當做個人喜好,他們享受自己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狀態呈現在大眾視野中。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表現力給觀眾帶去視覺、心理的享受,並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因此,我們無法將異裝癖定義為某種疾病,或者說,我們只能在某一領域或某一地域內稱之為一種疾病。
異裝癖的形成原因
異裝癖好形成的原因是多樣的,一般常見於以下幾種:
1.心理障礙
通過查看不少臨床病例我們了解到,有一定基數的異裝癖者對兩性關係存在心理障礙,在不穿異性服裝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正常進行性行為;但是穿上異性服裝後,這種症狀則會消失不見。因此,異性裝扮解除了患者潛意識中對性活動的憂慮情緒或罪惡感。
2.環境因素
我們身邊有不少父母十分渴望能擁有個女兒,但是得知生下的是男孩時,為了滿足內心對女兒的希望,他們會給兒子從小穿女裝,按照女孩來打扮。久而久之,男孩會產生性別認知障礙,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生理性別。
3.家庭因素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讓調皮搗蛋的男孩以乖巧聽話的女孩為榜樣,於是男孩們在父母的敦促下會下意識的模仿女孩言行,養成異性化的特點;另外,父親在家庭中一般比較嚴厲,而母親則比較溫柔,男孩跟母親比較親近,也會下意識地模仿母親。
異裝癖形成的原因很複雜,有先天原因,也有後天個人際遇、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所以在看待問題時,一定要先去了解真相和起因,妄加指責,或許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傷害。
異裝癖我怎麼看?
安吉拉·卡特在《焚舟紀:別冊》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在藝術家的世界裡,刻意特立獨行的人總是很尊重並敬佩那些有勇氣真能有點瘋的人。」
一個人敢於在大眾面前展示真實的自己,至少我們應該為他的勇氣點讚。提起舞蹈家金星,人們在肯定她的舞蹈功底時,恐怕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變性人身份。不談她做手術時的那份痛苦,僅說她選擇忠於自己的勇氣,我們都應該給她鼓掌。
她敢做別人無法想像的事情,有勇氣面對家人和社會,這樣的金星,已經不能只簡單地看做是一個「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也許更應該變成一個符號。她的毒舌有些狂,卻沒人敢說她狂,因為沒有相當的經歷,自然也就沒有可以比肩的氣魄 。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榮獲奧斯卡金獎的《男孩不哭》這部電影?電影的主人公布蘭頓常常以一個男性形象示於人前,但其實他是個女人。他的體內禁錮著一個男人的靈魂,他無法認可自己是個女人,於是痛苦的撕扯,對生理同性的依戀,加之社會的偏見,最終,他死在了愛的人面前。出於尊重,我稱呼布蘭頓為「他」,另外,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看完這部影片,我發現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開放,真正殘忍的並非殺害布蘭頓的人,而是人們心中固有的偏見。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會被譴責,只有在死後或許才能喚起旁人一絲絲的疑問:原來,真正的ta是這樣啊?
在別人的喜好沒有影響到我們時,嚴厲的措辭,無端的謾罵其實是沒必要往外講的。這個世界本就多樣,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們可以不接受,但尊重並不難。
如果這些喜好對於本尊的心理或者身體造成了困擾,甚至是折磨,從個人喜好發展成為一種病態的症狀時,或許這個人就是正在閱讀此文的你,筆者希望你能及時進行對應的心理疏導和醫療協助,因為比起你特立獨行的靈魂,筆者更希望看到你笑起來彎彎的眼睛。
作者介紹:我是小賊丫,愛寫作,愛空想,愛生活,愛一切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