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今天分享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課文知識點清單,學習資料。希望對大家對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01第1課《 草原》知識點
1.《 草原》一課作者(老舍 )。作者按照(事情發展 )順序,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寫了(草原風光)、( 喜迎遠客 )、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等場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草原的景色特點是:遼闊、碧綠;草原的人:熱情,好客
3.理解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呢?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
4.我從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這些場景體會到「蒙漢情深」。
02第2課.《丁香結》知識點
1.丁香結引發了「我」對人生怎樣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答:「丁香結」是指人生解不開的愁怨。「結」乃常態,要學會坦然面對。「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麼?」我們在學習中會享受收穫,同時也會遭遇挫折,我們應該笑對學習中遇到的「丁香結」。
2.閱讀連結
(1)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春天剛來不久,芭蕉葉還未完全展開,丁香花也未綻放,打著丁香結兒。在春風中它們都有著自己的憂愁。
(2)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陸龜蒙《丁香》
如果誰能夠發現並且解開丁香心中的那個結,他必然放縱地釋放自己的情懷,自己才能飄香萬裡。
(3)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 ——馮延巳《醉花間》
經過霜的樹木全都只剩下謝落的枝條,最讓人傷心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丁香結。
(4)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攤破浣溪沙》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
03第3課《古詩詞三首》
一、《宿建德江》
1.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他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2.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主題思想:《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作者介紹: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自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詩、詞、書法、畫等都有傑出成就。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他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他曾兩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築蘇堤,造福於杭州百姓。
2.譯文: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只見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色的蔚藍。
3.主題思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讀來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作者介紹: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2.譯文: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涼的晚風中傳來遠處的蟬叫聲。一陣陣濃濃的稻花香撲鼻而來似乎在告訴(行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時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歡叫聲。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3.主題思想:《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體現了作者的豁達、樂觀的心胸。
四、課後問答題: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都寫了月夜的景色,它們表達的情感一樣嗎?
答:《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都是寫月夜。但卻不一樣。例如《宿建德江》中的詩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表達了思鄉之愁;「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則是借景抒情表達了孤寂、愁悶。《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寫出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表達了陶醉、喜悅的感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每一行詩句都是一幅畫,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答:我看到了:1.從「黑雲翻墨未遮山」詩句看到:黑雲匯聚圖;2.從「白雨跳珠亂入船。」詩句看到:西湖驟雨圖;3從「捲地風來忽吹散」詩句看到:狂風散雲圖;3「望湖樓下水如天。」詩句看到:雨後西湖圖。
04語文園地一
一、詞句段運用: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手法,使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1.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緻。
2.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有形象生動之效。
3.運用排比,細緻入微地寫出了野花的多、亮、絢爛的特點。
二、分號的用法:分號是一種介於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係(並列、轉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並列關係居多)的兩句分句——分句可以屬於單重複句,也可以是多重複句的第一層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並列部分。除此之外,分號還可以用來分隔作為列舉分項出現的並列短語,或是辭書中同一義項的不同釋義。
三、日積月累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
1.注釋:
過:拜訪。 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具:準備,置辦。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飯,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邀:邀請。 至:到。 合:環繞。
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
斜(xiá):傾斜。因古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開:打開,開啟。 軒:窗戶。 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
圃,菜園。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2.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3.賞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
05習作
例文1:我是一盞路燈
我是一盞路燈,每天晚上我都會睜著我的眼睛,讓夜晚回家的人們能安全地到家。不管颳風還是下雨,我都會堅守我的崗位。
一天,有四個人開著一輛大貨車,停在我們面前,說什麼該換新燈了,聽見這句話,我的心「咯噔」一下,燈光馬上暗了下來,但又一想,不是要換新燈嗎?我立刻改了改面貌:精神煥發。但等那些人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他們用各種各樣的工具,把我從水泥地裡撬了出來。我被他們放到了車子的後面,哪裡還有許多兄弟,也和我一樣,哭的「稀裡譁啦」。
「真的要把我們扔了嗎?」我用一種還抱有希望的語氣,問了一句。「這可不一定,」「坐」在前排的一個兄弟說道:「我聽他們說了,我們只是要去刷漆。」
「真的要把我們扔了嗎?」我用一種還抱有希望的語氣,問了一句。
「這可不一定,」「坐」在前排的一個兄弟說道:「我聽他們說了,我們只是要去刷漆。」
「真的!」我們有掩蓋不住的喜悅 。「 滴滴滴」,到站了,門口有一塊大牌子——路燈刷漆修理站,我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了下來。經過那裡邊工作人員的細心修理,我們又回到了從前的家。
現在的我們比以前更容光煥發了,我們還是照樣為人們照亮前進的道路,只不過是燈光更亮了。我為我是一盞路燈而驕傲,能為人類做出這麼多的貢獻。
例文2:地球自述
我是被汙染的地球。我曾是多麼的美麗啊!
大片大片的青草鋪在我身上,清清的河流是我的項鍊。當然,我也有許多朋友——動物們,那時候,是多麼快樂啊!但是,自從人類開始不斷砍伐樹木,綠地變高樓,我身上變得傷痕累累,我的心很難受,恨不得也毀了他們的家!
他們把垃圾重重地砸在我身上,使我疼痛難忍。他們把工廠裡的廢水倒到河流裡,把我弄得髒兮兮的,他們把我的「綠衣裳」——小草砍光,我背上變得光禿禿的。人類又用什麼混合物質給我塗上黑乎乎的「顏料」,然後又用那個叫「汽車」的東西在我身上滑來滑去,弄得我老痒痒的。
那些馬路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然後我就把馬路弄了個縫,沒想到,一開縫,他們就到處亂跑,到處亂叫,我才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大的錯誤,我趕快把縫收起來。黃河兄弟實看不下去了,他向田野、莊稼奔去,淹沒了它們,還毀壞了房子。人類的行為讓平時溫柔的火山弟弟也惱火了。他再也忍不住,「哧!」「火山爆發啦!」「救命!」「啊——」救命聲,叫喊聲都淹沒在了熊熊烈火中。
從那以後,人類幫我治好了「病」,給我設立了保護基金會,還在世界各地植樹造林,給我建立了公園,還動員廣大人民群眾一起保護地球。
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為了讓我重現生機,不讓我的朋友們發脾氣,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