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01: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紐扣電池、硬幣、棗核 隱藏著可致命的大危險 醫生支招——
這些致命小物件被寶寶吞下肚 你該怎麼辦
孩子們對他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除了用眼來觀察這個世界,用手來觸摸這個世界之外,有時也會用嘴來「品嘗」這個世界。他們有時會把各種異物放入口內,比如硬幣、首飾、果核、紐扣電池等,甚至一些玩具上的小零件也有可能被他們拆下來吞入口中。被吞入的異物大部分都能順利通過消化道隨糞便排出,但部分異物可滯留在消化道,不及時取出有時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如黏膜潰瘍、穿孔等,對兒童身體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為避免孩子出現消化道異物,每位家長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寶寶誤吞異物千萬別打孩子
消化內科團隊提醒家長,孩子發生類似誤吞異物時,家長切記不要慌張及打罵孩子。而是要及時了解孩子吞下的是什麼異物,吞了多久。若異物小且外表光滑,並已經到了胃腸道,則可等待異物從大便中排出。在排異物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腹痛、便血等,應緊急就醫。
當孩子出現咳嗽、憋悶的情況時,就可能是異物掉進氣管內,家長必須爭分奪秒採取搶救措施。另外,當發現孩子吞咽了尖銳異物、腐蝕性異物或多個磁性異物後,切記不要盲目進行自救,一定要儘快到權威的醫療機構就診。
近九成異物可自行排出
消化道異物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自然排出、內鏡處理及外科手術。80%-90%的消化道異物可自行排出,10%-20%的病例需要內鏡處理,僅有1%的病例需要外科手術。
消化道異物的症狀往往是非特異性的,與異物類型、異物的位置、物體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等因素有關。多數異物存留在消化道可不引起任何症狀。不過,如異物堵塞消化道可出現嘔吐、腹脹等梗阻症狀,尖銳異物損傷消化道黏膜可出現便血、嘔血,刺穿消化道管壁引起腸穿孔者可出現腹脹、發熱、腹痛等症狀。
一般來說,高危異物以急診處理為主,普通異物常於擇期內鏡下進行處理。如有以下情況必須進行急診處理:尖銳異物、腐蝕性異物、多個磁性異物或磁性異物合併金屬、出現消化道梗阻者、食管內異物停滯時間大於24小時。
吞下不同小物件 處理方法各異
下面就針對被寶寶吞進肚的小物件類型,介紹一下不同的處理方法。
(1)尖銳異物:魚刺、棗核、牙籤等尖銳異物易損傷消化道黏膜及血管。該類異物較短時間內即可導致黏膜損傷、出血,甚至穿孔等嚴重併發症。應行急診內鏡檢查,條件允許時在內鏡下可同時將異物取出。
(2)紐扣電池:紐扣電池是6歲以下兒童常見的腐蝕性異物,電池一旦停留在食管,很容易造成短路,容易造成食管損傷甚至壞死,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對於食管紐扣電池,早發現、早診斷、早取出異物,是治療的關鍵。
(3)磁性異物:單枚磁性異物可自然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但兩枚或以上的磁性異物由於在體內可以相互吸引而持續壓迫腸壁導致壓迫壞死,引發穿孔、腹膜炎、腸瘻、腹腔膿腫,甚至腸梗阻等。只要確定誤吞兩枚以上磁性異物或一枚磁性異物與其他順磁性金屬,則無論有無症狀或症狀程度輕重,均應早期行急診處理。
(4)硬幣:是最常見的兒童消化道異物,容易嵌頓於食管。其臨床症狀及處理方式與硬幣位置有關:硬幣處於近端食管,孩子可能出現呼吸道阻塞症狀,如咳嗽、喘鳴、呼吸窘迫;處於中間或遠端,兒童可能出現胸痛、流口水、吞咽困難。若硬幣嵌頓於食管,建議急診內鏡取出;若硬幣處於胃內,無任何症狀,可等待其自然排出。父母需要仔細觀察患兒大便中異物排出情況,3-4周未排出者需要內鏡下處理。
文/姚坤宇 (首都兒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