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無縫銜接應急體系
創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訪遼寧省大連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張福久
■ 何敬宇
●進一步建立完善統一高效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成 立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統 一組織、指揮、調度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全面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通過專業化安全 診斷檢查和專家指導服務,推動城市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 業搬遷
「大連市重大危險源數量多、分布廣,安全生產事故風險較高,同時地處沿海,颱風等自然災害相對較多,如何找準職能定位、構建起符合大連市實際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遼寧省大連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張福久說。
構建大應急體系 打贏「創城」攻堅戰
在談到應急管理局組建一年來的感受時,張福久說:「組建運行一年來,有些地方仍有瓶頸,比如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仍有壁壘,這也是大部分地區應急管理系統的通病。」
今年,大連市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力爭打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任督」二脈,打造無縫銜接的應急管理體系。
該市將進一步建立完善統一高效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成立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統一組織、指揮、調度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建立完善的、縱向到底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探索推動行政執法力量向基層延伸下沉,強化鄉鎮(街道)的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職責;進一步推動建立橫向到邊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推動建立全覆蓋的社會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機構。
同時,該局將優化明晰市安委會、市消安委等議事機構功能架構,結合實際,及時調整相關議事協調機構組成成員和職責清單,積極發揮應急管理部門指揮、參謀、協調作用。
該局還將構建功能完備、手段先進、集約高效、運轉順暢的指揮調度信息中心,承擔值守應急、信息匯總、監測預警等智慧功能,提高應急處突能力;督促指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各單位建立事故災難應急指揮體系,完善各級應急指揮機構,細化職責分工,強化應急準備,規範事故災難應急指揮程序,強化責任擔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是該局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倒排計劃、明確責任、掛圖作戰、逐項落實,舉一城之力,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爭取今年率先掛上這塊牌子。」張福久說。
按照大連市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市總體方案,該局將加快重點產業安全改造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及時推動安全生產地方法規規章制度修訂,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法律法規銜接融合;強化安全風險管控,明確風險管控的責任部門和單位,位置相鄰、行業相近、業態相似的地區和行業要完善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完善城市重大危險源辨識、申報、登記、監管制度,建立動態管理資料庫,加快提升在線安全監控能力。
該局還將進一步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及時研究推進城市安全發展重點工作,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由黨政主要負責人共同擔任。
該局將進一步強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嚴格規範執法,全面推進安全知識「五進」,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和技能水平。
重拳出擊危化品領域 提升防減救災能力
「大連市有大孤山、松木島、西中島三大化工區,其中大孤山化工區是全國危險化學品存量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區域之一,電影《烈火英雄》的故事原型就在這裡,這些區域也是我們進行安全監管時最為頭疼的。」張福久說。
大連市有危化品生產企業百餘家,危化品存儲經營單位600餘家,這些化工企業中有部分企業設備老舊,老企業按新工藝、新材料、新標準整改難度大,人員素質和現場安全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今年,我們將全面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通過專業化安全診斷檢查和專家指導服務,推動城市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搬遷,進一步將威脅人身安全的不穩定因素排除在外。」張福久說。
今年,大連市將重點加強危化品綜合治理,督促企業紮實落實「四項機制」,強化化工安全過程管理,指導推進危化品經營單位標準化達標建設,推進化工園區一體化建設,制定、完善重點化工園區安全發展規劃,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不斷深化提升綜合治理深度、廣度和效果。
今年,大連市還將重點抓該市應急管理系統執法人員業務能力和素質培養,開展集中培訓、比武、點評、互查等多形式活動,提升全市執法監察人員業務能力和素質。
同時,該市堅持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信用監管為基礎,「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和「網際網路+監管」為支撐,科學制定年度監管執法工作計劃,對91家市管企業全覆蓋;完善跨部門協同執法機制,適時聯合公安、交通等執法部門共同查處群眾舉報投訴案件;加強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藉助信息化網上辦案系統,實現辦案全過程監督。
大連臨近渤海,海上運輸、海底隧道工程、颱風等災害事故風險較大;該市屬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一部分地區還位於郯廬地震帶上,地質災害隱患分布點多面廣。
如何科學提升減災救災水平,確保人民生活更加安全?
張福久表示,大連市將發揮減災委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根據機構改革後政府部門「三定」規定,發揮各減災委員會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加強各成員單位、尤其是涉災部門溝通聯繫,健全完善信息共享、災情會商等機制,建立信息聯動工作群和市地震機器人預警預報工作群,形成信息快速通報、數據共享。
該市將全面摸清防汛抗旱救援物資裝備儲備底數,及時補充完善物資裝備配備;做好較大森林火災的綜合協調和應急處置工作;與相關部門定期會商該市森林火險形勢,指導航空護林站抓好森林火災及其他自然災害的航空應急救援工作;健全完善以政府儲備為主體,社會儲備為輔助的救災物資儲備模式;完善救災物資調運機制,與運輸企業、周邊部隊籤訂協議,形成便捷的救災物資調運模式。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編輯:劉強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孟德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