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好群眾「最後一公裡」|息烽縣石硐鎮木杉村駐村第一書記...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劉熾康,2018年以來我一直在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石硐鎮木杉村2018年被列入「軟弱渙散」後進黨組織,我被派駐到該村並擔任第一書記。進駐村後,為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我帶領駐村幹部走訪黨員、離任村幹部和村內致富帶頭人等開展調查摸底。在了解到村情民意後,我按照抓黨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指導村黨支部建立「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完善《村兩委幹部規章制度》10餘條,不斷加強黨員隊伍教育和管理,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從石硐集鎮至木杉村約3公裡,這裡的公路由於車流量大、加之年久失修等原因導損毀嚴重,路面坑窪不平。群眾過往時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每提起這條進村路,就會引出全村群眾對村「兩委」幹部的諸多不滿。

當時我就想到了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村兩委和群眾心中這塊共同的心病。於是我親自做好《項目報告書》並將相關工作向鎮黨委進行匯報,我想法得到鎮黨委、政府贊同。我們大家共同想辦法,向多個部門籌資金,後來在短短兩個月內共籌集資金200餘萬元將這條公路修成6.5米寬的炒砂路。

路修通了,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的努力逐步得到群眾的認可,大家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多了起來,走村串戶開展工作時明顯感覺得群眾對我們態度有較大改變。

得到了群眾初步認可,我的駐村工作順利起步。2018年木杉村實現「組組通」公路9.2公裡,基本農田土地治理機耕道硬化15公裡,修建水窖60口、排洪溝渠1200餘米;新引進經營主體1家,種植茶葉800餘畝,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轉化整頓效果明顯。

劉熾康在木杉村上街組組織召開群眾會

2019年3月,我被轉派駐石硐鎮大洪村,繼續擔任大洪村駐村第一書記。到大洪村後,我將駐村工作重心轉移到全面脫貧攻堅工作中來,積極安排部署脫貧攻堅工作。

我按照「扶產業就是扶根本」思想,依託中康獼猴桃發展有限公司和園區發展優勢,大力實施產業強村戰略。指導加強村集體合作社發展的102畝獼猴桃和283畝脆李管護工作,確保大洪村集體合作社的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劉熾康(左)走訪大洪村貧困戶陳榮康戶了解其家庭生產生活情況

為攻克貧困戶發展的短板,我組織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多次走訪,對貧困戶存在的短板精準識別,建立臺帳。2019年,為大洪村貧困戶爭取「一戶一法」項目資金19.75萬元。並深入貧困戶家庭走訪調查核實,抓好脫貧攻堅貧困戶系統「清零」和普查工作。

劉熾康組織大洪村村民代表召開貧困戶「清零」評議會

共爭取落地房屋立面整治、庭院美化提升改造、路燈安裝、獼猴桃園區機耕道和噴滴灌建設、汙水處理站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小廣場建設等項目,積極做好項目申報和實施監督。使大洪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產業基本實現全覆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為解決大洪村排坡組群眾飲用水供水管道破損,水量不足問題,劉熾康現場實地查看了解有關情況

在近3年的駐村工作,我始終履職盡責,全身心投入到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中,工作也得到了上級認可。2019年7月,中共息烽縣委授予我「全縣扶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20年7月,中共貴陽市委授予我「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娟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孫登峰赴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調研
    孫登峰赴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調研 2020-11-09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多壯志 兵哥支書走在前|息烽縣石硐鎮石...
    息烽縣石硐鎮石硐村黨支部書記何甲兵。  自退伍以來,我回歸了社會開始工作,一切都好像回歸了正軌,但是我總覺得差點什麼,2008年我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情況並不樂觀,村裡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貧窮。
  • 諸暨鄉鎮幹部專職駐村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2007年4月起,諸暨市將鄉鎮幹部與具體的行政村結對,實行專職駐村制度,要求幹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體恤民意,「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一批又一批幹部,走遍諸暨角角落落,工作在田間地頭,抓黨建、促發展、解民憂。十年如一日,專職駐村制度已深深紮根於基層。最近,本報記者蹲點諸暨,深切感受駐村幹部的探索和思考。
  • 「我的扶貧故事」「攢勁」的女鎮長丨息烽縣石硐鎮黨委副書記...
    我叫張孟碧,是息烽縣石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14年與石硐結緣,一來,就是6年,見證了石硐鎮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攢勁」的女強人,是我在石硐6年來大家眼中的我。所幸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石硐鎮一直保持「零感染」的記錄,成功阻擊疫情擴散到石硐,我也與自己的二胎寶寶戰勝疫情,孩子平安出生。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村裡面,積累了一定的農村扶貧工作經驗。2014年11月,組織任命我為石硐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提名人選。
  • 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發展精品果業助推三方共贏
    來到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一條乾淨、寬闊的馬路直通村莊腹地,馬路兩側是綿延不絕的大山。這片曾經阻斷了大洪村發展、讓無數村民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大山,如今種上了成片的獼猴桃,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金山」。幾年前,大洪村還是貴州省最貧困的村寨之一,基礎設施欠缺,生活環境惡劣。
  • 「我的扶貧故事」架起「連心橋」 扶貧解民憂丨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
    經過息烽縣大洪村頭高山埡口,駐足遠眺,漫山遍野的獼猴桃盡收眼底。我工作11年,曾三次到農村幫扶,幫扶時間達7年之久,特別是在大洪村這三年,我早出晚歸,走村串戶,數不清的腳印架起了直通群眾的「連心橋」。村民都說,有事找到我,他們放心、安心、省心;有我在,他們有底氣。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彭勇剛:接地氣的「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第一書記」的主要任務是加強組織建設,提升治理水平,精準扶貧,推動落實「十個全覆蓋」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庭院經濟和集體經濟。在他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帶領下,合發村從原來的破敗不堪到如今發揮示範作用的新農村,可謂今非昔比。當地村民無人不曉得彭勇剛,對他的駐村幫扶工作紛紛點讚。或許王君的那句話點了題:「瞧瞧人家這第一書記!」 「處理好四個關係才能輕裝上陣」 2015年8月3日,已有10年氣象部門工作經歷的彭勇剛來到合發村,開始了自己「駐村第一書記」的新角色。
  • 治癒「癱瘓」路 鋪平致富路——息烽縣S520省道重建通車小記
    「馬力」,早日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在息烽縣永靖鎮黎安村,新鋪設的S520省道上再現大貨車裝卸貨物、小客商經營門面,群眾散步,計程車載客的場景。昔日廣受群眾「吐槽」的「炮彈坑」路,在息烽縣今年的主題教育中被納入重要問題進行整改。作為檢視問題和整改落實的成果,群眾正在享受著修路致富的「紅利」。
  • 【法治嘉祥】駐村第一書記 | 縣司法局駐村第一書記為「軟弱渙散村...
    嘉祥縣司法局嘉祥司法所所長王寧同志,2019年7月份掛職金屯鎮王屯村第一書記,開始兩年的駐村幫扶工作。王屯村有3143口人,是金屯鎮人口第二大村,人均1.15畝約3600餘畝田地,共有 64名中共黨員和25戶精準扶貧戶,20年前王屯村在金屯鎮無論是村集體經濟還是村兩委工作都是數一數二的先進村。結合縣下派辦和金屯鎮黨委的指導意見,王屯村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弱、服務意識差,村集體經濟薄弱,存在信訪問題。王寧同志把王屯村未來兩年的重點工作放在村兩委履職能力的提升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上。
  • ...記「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盧氏縣林業局派駐下莊科村楊松茂
    「我在和陝西兩省三縣交界的玉皇山下莊科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5年多,妻子在熊耳山橫澗鄉擔任人大主席一直管扶貧,相距90多公裡聚少離多……」在盧氏縣組織的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縣巡迴宣講中,「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縣林業局派駐獅子坪鄉下莊科村第一書記楊松茂樸實的話語、感人的事跡一次次打動了幹部群眾
  • 魯山駐村第一書記孔維韜:群眾都說」海關來的人,『中』!「
    經他主動申請,於2019年9月被派駐到範店村任第一書記。 「名字是我起的,魯山和海關各取一個字,叫『魯關韻』。產品準備先走電商渠道,在拼多多上銷售。」12月15日上午,在魯山縣辛集鄉範店村魯關韻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海關總署駐該村第一書記孔維韜介紹。
  • 覃志軍:駐村工作多滋彩!
    我叫覃志軍,是貴陽市委統戰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初,我毅然向組織申請到息烽縣鹿窩鎮馬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走訪中,我了解到村內90%勞動人口因文化水平低、沒有技術,常年在外從事建築行業,工作不穩定,工資待遇低,他們學習職業技能的願望十分強烈後,我通過向單位匯報獲得支持,聯繫培訓學校免費為村民開展建築工人技能培訓,同時在培訓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通過培訓,村民不僅學會了技能、取得證書,還增強了就業競爭力、提高了致富能力。
  • 駐村第一書記楊冬寶,脫下了綠軍裝又投身於黃土地
    時光荏苒,對於楊冬寶來說,駐村第一書記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稱呼,而是一副沉甸甸的責任擔子。為了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脫貧攻堅滿意答卷,楊冬寶把脫貧攻堅作為磨練意志、增長才幹的廣闊舞臺,在脫貧攻堅中儘自己的最大能力,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
  • 古田縣駐村第一書記抗疫側記
    杉洋鎮東吉村駐村第一書記錢進堅一邊抓防疫工作巡查,一邊注重做好村裡衛生工作,組織開展全村環境衛生大掃除並做好消毒工作,及時安排人員和垃圾車上門清運垃圾,倡導村民人人講衛生和外出戴口罩。在疫情面前,駐村第一書記們心裡裝著群眾,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堅持在一線,與村幹部、黨員和群眾同進退,他們是旗幟,是標杆,是支柱。
  • ...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市衛健局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德周
    我叫王德周,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都勻市衛生健康局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1月,在臨近豬年春節之際,我帶著組織的期望和重託,帶著背包行囊風塵樸樸來到都勻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歸蘭大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聯盟村。
  • 駐村第一書記代天喜:紮根基層書寫芳華人生!
    自擔任遵義市匯川區山盆鎮打鼓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遵義市匯川公安分局民警代天喜深入田間地頭、走遍村頭巷尾,注重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脫貧攻堅最前線的戰士、共產黨員,他真蹲實駐、為打鼓村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而盡心奔走,最終順利帶領打鼓村民脫貧出列。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馬山縣裡當瑤族鄉青龍村地處馬山縣東部連片大石山區,距離縣城18公裡,鄉政府14公裡,全村15個自然屯,共有339戶1155人,土地523畝。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