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名字是我起的,魯山和海關各取一個字,叫『魯關韻』。產品準備先走電商渠道,在拼多多上銷售。」12月15日上午,在魯山縣辛集鄉範店村魯關韻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海關總署駐該村第一書記孔維韜介紹。
12月14日上午,孔維韜驅車到鄭州辦理產品代碼,隨後到一家印刷廠取包裝盒樣品,15日凌晨1點才趕回到村裡。「包裝盒圖案、樣式都是我找朋友幫忙設計的,你看這包裝盒能吸引人嗎?」他笑著問。
孔維韜今年35歲,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一級主任科員。經他主動申請,於2019年9月被派駐到範店村任第一書記。
「這一年多時間,孔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沒少給村裡辦事,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提起來都豎大姆指,都說海關來的人『中』。」範店村黨支部書記宋新年說。
「扶貧工作的根本是壯大和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才能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效,杜絕返貧現象發生。」駐村後,孔維韜迅速和村「兩委」統一了發展思路。
為切實壯大村集體經濟,孔維韜和村「兩委」在充分走訪調研基礎上,與鄭州大學藥食健康研究院進行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和村內種植實際,採取「村『兩委』幹部+貧困戶」的方式種植高附加值紅薯和水果蘿蔔,目前已分別種植20畝、40畝,共涉及19戶村民,其中有17戶貧困戶。為解決產品深加工問題,海關總署投資村集體經濟90萬元,孔維韜又利用個人關係引入深圳一家公司投資30萬元入股,成立了魯關韻食品有限公司,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公司引入當前較為先進的低溫油炸技術,將現有農作物加工成果蔬切片進行銷售。「50克果蔬切片定價9.9元,除線下銷售外,還將藉助拼多多、萌推等平臺進行線上銷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為貧困戶提供20個就業崗位,每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孔維韜說。
去年,範店村利用海關幫扶資金修建生產路、挖掘生產用井,在村基礎設施改善後,通過招商引資,今年引入專業種植公司投資190萬元,以「專業公司+蔬菜基地+專業農戶」模式建設蔬菜大棚項目,現已建成9個,種植南瓜、黃瓜、辣椒等,春節前可上市銷售。大棚共佔地33畝,租用了11戶村民的農田,其中貧困戶9戶。經估算,大棚項目每年可為貧困戶直接增收17萬元,為鄉、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為貧困戶提供10個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增收。
在駐村幫扶工作中,孔維韜和工作隊員還把人居環境改善作為工作重點,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滿意度。從2019年至今,共申請扶貧資金近300萬元用於村內建設。其中,已完工項目包括安裝太陽能路燈119盞,實現了村內主幹道及生產公路夜間有照明;修繕改造生產路5條,共計約1.5千米,打通了村內開展農業生產的「最後1公裡」;挖掘生產用井15眼並配套相關電力設施,提升了農業生產的便利化;加栽各類綠植200餘株,使村內綠化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對宣傳標語、宣傳畫進行修繕,展現扶貧工作成效;安裝監控攝像頭22個,為平安鄉村建設築牢基礎。
孔維韜還在單位募捐,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財務司、綜合司捐款共計1.1萬元,用於修繕改造村內危房,共修繕3戶民房,其中2戶為貧困戶。65歲的五保貧困戶宋富慶一提起這事就感激得不行:「海關不光幫俺修房子,門前的路也修好了,屋裡好多東西都是他們送來的。天一冷又給俺送來了電暖器,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孔維韜迅速從北京返回村內,並安排自我隔離。隔離期間,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安排村幹部及黨員到卡點值班,並為辛集鄉防疫工作捐款1000元。為確保復工與防疫工作兩不誤,他主動承擔起村內外出務工人員的路線排查及系統錄入工作,確保務工人員路線可尋、蹤跡可查。在外出務工人員逐步增加的情況下,他負責為務工人員開具相關證明材料,並與務工單位進行溝通,確保人員一旦出村,對方能夠接收,防止出現因勸返導致的交叉感染。同時,他協調海關總署財務司為範店村捐贈口罩150個、消毒液40桶、便攜消毒液40瓶等物資,有效緩解了村內防疫物資緊張情況。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範店村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也面臨銷售訂單不可控、產品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的壓力。我們準備通過技能培訓、科學種植等方式,提升村集體經濟的市場競爭力,開拓較為穩定的銷售市場,確保貧困群眾脫貧後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孔維韜說。(魯山縣委宣傳部供稿 常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