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駐村第一書記孔維韜:群眾都說」海關來的人,『中』!「

2020-12-20 中國搜索河南

掃描到手機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核心提示:孔維韜今年35歲,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一級主任科員。經他主動申請,於2019年9月被派駐到範店村任第一書記。

「名字是我起的,魯山和海關各取一個字,叫『魯關韻』。產品準備先走電商渠道,在拼多多上銷售。」12月15日上午,在魯山縣辛集鄉範店村魯關韻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海關總署駐該村第一書記孔維韜介紹。

12月14日上午,孔維韜驅車到鄭州辦理產品代碼,隨後到一家印刷廠取包裝盒樣品,15日凌晨1點才趕回到村裡。「包裝盒圖案、樣式都是我找朋友幫忙設計的,你看這包裝盒能吸引人嗎?」他笑著問。

孔維韜今年35歲,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一級主任科員。經他主動申請,於2019年9月被派駐到範店村任第一書記。

「這一年多時間,孔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沒少給村裡辦事,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提起來都豎大姆指,都說海關來的人『中』。」範店村黨支部書記宋新年說。

「扶貧工作的根本是壯大和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才能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效,杜絕返貧現象發生。」駐村後,孔維韜迅速和村「兩委」統一了發展思路。

為切實壯大村集體經濟,孔維韜和村「兩委」在充分走訪調研基礎上,與鄭州大學藥食健康研究院進行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和村內種植實際,採取「村『兩委』幹部+貧困戶」的方式種植高附加值紅薯和水果蘿蔔,目前已分別種植20畝、40畝,共涉及19戶村民,其中有17戶貧困戶。為解決產品深加工問題,海關總署投資村集體經濟90萬元,孔維韜又利用個人關係引入深圳一家公司投資30萬元入股,成立了魯關韻食品有限公司,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公司引入當前較為先進的低溫油炸技術,將現有農作物加工成果蔬切片進行銷售。「50克果蔬切片定價9.9元,除線下銷售外,還將藉助拼多多、萌推等平臺進行線上銷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為貧困戶提供20個就業崗位,每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孔維韜說。

去年,範店村利用海關幫扶資金修建生產路、挖掘生產用井,在村基礎設施改善後,通過招商引資,今年引入專業種植公司投資190萬元,以「專業公司+蔬菜基地+專業農戶」模式建設蔬菜大棚項目,現已建成9個,種植南瓜、黃瓜、辣椒等,春節前可上市銷售。大棚共佔地33畝,租用了11戶村民的農田,其中貧困戶9戶。經估算,大棚項目每年可為貧困戶直接增收17萬元,為鄉、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為貧困戶提供10個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增收。

在駐村幫扶工作中,孔維韜和工作隊員還把人居環境改善作為工作重點,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滿意度。從2019年至今,共申請扶貧資金近300萬元用於村內建設。其中,已完工項目包括安裝太陽能路燈119盞,實現了村內主幹道及生產公路夜間有照明;修繕改造生產路5條,共計約1.5千米,打通了村內開展農業生產的「最後1公裡」;挖掘生產用井15眼並配套相關電力設施,提升了農業生產的便利化;加栽各類綠植200餘株,使村內綠化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對宣傳標語、宣傳畫進行修繕,展現扶貧工作成效;安裝監控攝像頭22個,為平安鄉村建設築牢基礎。

孔維韜還在單位募捐,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財務司、綜合司捐款共計1.1萬元,用於修繕改造村內危房,共修繕3戶民房,其中2戶為貧困戶。65歲的五保貧困戶宋富慶一提起這事就感激得不行:「海關不光幫俺修房子,門前的路也修好了,屋裡好多東西都是他們送來的。天一冷又給俺送來了電暖器,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孔維韜迅速從北京返回村內,並安排自我隔離。隔離期間,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安排村幹部及黨員到卡點值班,並為辛集鄉防疫工作捐款1000元。為確保復工與防疫工作兩不誤,他主動承擔起村內外出務工人員的路線排查及系統錄入工作,確保務工人員路線可尋、蹤跡可查。在外出務工人員逐步增加的情況下,他負責為務工人員開具相關證明材料,並與務工單位進行溝通,確保人員一旦出村,對方能夠接收,防止出現因勸返導致的交叉感染。同時,他協調海關總署財務司為範店村捐贈口罩150個、消毒液40桶、便攜消毒液40瓶等物資,有效緩解了村內防疫物資緊張情況。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範店村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也面臨銷售訂單不可控、產品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的壓力。我們準備通過技能培訓、科學種植等方式,提升村集體經濟的市場競爭力,開拓較為穩定的銷售市場,確保貧困群眾脫貧後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孔維韜說。(魯山縣委宣傳部供稿 常洪濤)

相關焦點

  • 彭勇剛:接地氣的「駐村第一書記」
    在他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帶領下,合發村從原來的破敗不堪到如今發揮示範作用的新農村,可謂今非昔比。當地村民無人不曉得彭勇剛,對他的駐村幫扶工作紛紛點讚。或許王君的那句話點了題:「瞧瞧人家這第一書記!」 「處理好四個關係才能輕裝上陣」 2015年8月3日,已有10年氣象部門工作經歷的彭勇剛來到合發村,開始了自己「駐村第一書記」的新角色。
  • 【法治嘉祥】駐村第一書記 | 縣司法局駐村第一書記為「軟弱渙散村...
    嘉祥縣司法局嘉祥司法所所長王寧同志,2019年7月份掛職金屯鎮王屯村第一書記,開始兩年的駐村幫扶工作。二、實現村兩委班子的作風轉變由於往屆村兩委工作能力不強,讓王屯村村民對村幹部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認為換誰來都幹不好。
  • 會說哈尼話、會唱哈尼歌的駐村第一書記
    央視網消息:「曬黑的是駐村幹部的臉,映紅的是貧困群眾的心;爬彎的是駐村幹部的腿,蹚出的是黨與群眾的情;磨糙的是駐村幹部的手,結出的是脫貧致富的果。」這是駐村扶貧工作的真實寫照。  2018年11月5日,李富培走進了雲南省紅河縣,作為兵器工業集團派駐到寶華鎮朝陽村委會的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在這個哈尼族山村的駐村扶貧生活。一路行來,李富培的心情如同山間的道路一樣跌宕起伏,既充滿了對新崗位的憧憬,又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 古田縣駐村第一書記抗疫側記
    吉巷鄉蘭溪村駐村第一書記熊銀花,作為女同志,她堅持同其他村幹部一起奮戰在第一線,採用大喇叭、宣傳車、敲大鑼、微信群、貼公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深入宣傳防控知識;排查返鄉人員,重點人員一戶一檔、嚴格管控、每日跟蹤,督促取消婚喪喜慶宴席67桌804人。熊銀花說,「疫情就是戰情,只要我還戴著口罩一天,我都將持續戰鬥一天!」
  • ...服務好群眾「最後一公裡」|息烽縣石硐鎮木杉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叫劉熾康,2018年以來我一直在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石硐鎮木杉村2018年被列入「軟弱渙散」後進黨組織,我被派駐到該村並擔任第一書記。群眾過往時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每提起這條進村路,就會引出全村群眾對村「兩委」幹部的諸多不滿。當時我就想到了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村兩委和群眾心中這塊共同的心病。於是我親自做好《項目報告書》並將相關工作向鎮黨委進行匯報,我想法得到鎮黨委、政府贊同。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駐村第一書記楊冬寶,脫下了綠軍裝又投身於黃土地
    時光荏苒,對於楊冬寶來說,駐村第一書記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稱呼,而是一副沉甸甸的責任擔子。為了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脫貧攻堅滿意答卷,楊冬寶把脫貧攻堅作為磨練意志、增長才幹的廣闊舞臺,在脫貧攻堅中儘自己的最大能力,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
  • 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舍家為「大家」駐村更助村
    近日,看著手機視頻中的兒子,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深感愧疚,但短暫通話後,他又立即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最近他三歲半的小孩發高燒住院了,他趕回海口安排家人照顧好孩子後,又馬上回到了村裡。」大田鎮副鎮長許會這說,景春林對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有責任心。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電影《駐村第一書記》首映式在鄭州舉行
    11月22日下午,電影《駐村第一書記》首映式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河南電影局局長曾德亞,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鄭志宏等出席首映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全周出席首映式並講話。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 大唐國際駐村第一書記:牢記心中大寫的「扶」
    這是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定點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們的內心獨白。他們不負組織的信任與重託,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相關要求,牢記心中大寫的「扶」,將駐村當成住家,將村民當成親人,噓寒問暖,排憂解難,更是深挖「病根」,斬斷「窮根」,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到戶到人,讓貧困村民戶戶有門路、收入有提高,實實在在過上好日子。
  • ...記「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盧氏縣林業局派駐下莊科村楊松茂
    「我在和陝西兩省三縣交界的玉皇山下莊科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5年多,妻子在熊耳山橫澗鄉擔任人大主席一直管扶貧,相距90多公裡聚少離多……」在盧氏縣組織的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縣巡迴宣講中,「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縣林業局派駐獅子坪鄉下莊科村第一書記楊松茂樸實的話語、感人的事跡一次次打動了幹部群眾
  • 許洪蘭:行走在彝寨的駐村第一書記
    5年時間裡,她每天穿一雙膠鞋、背一個水壺、挎一個布包,越嶺翻山,行走在彝族群眾家中,走訪、調查、服務……她就是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公安局網絡安全與情報信息大隊教導員、石海鄉甘東村駐村第一書記許洪蘭。  幾度耕耘,幾度收穫。
  • 「厚臉皮」的駐村第一書記
    高健來村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卻在駐村工作中練就了一副「厚臉皮」。說起來,「厚臉皮」的「厚」可不一般。 駐村生活能習慣不?轉念一想,怕啥,努力幹唄。」回憶起接任第一書記,高健黝黑的臉上漾著笑容。 剛到村裡的時候,倆眼一抹黑,只能一天五六遍電話與上一任第一書記溝通聯繫、去鄰村虛心取經。為儘快熟悉民情,高健冒著大雪封路的危險,開車上山入戶走訪。就這樣,白天走訪調研,晚上整理資料,還要利用空閒劈柴燒炕、洗衣做飯。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扶貧相冊——駐村第一書記湯真仁帶領群眾強村富民
    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樹爾灣村位於青海省東部淺山地區,全村共有808戶3310人,其中貧困戶21戶77人,2015年被精準識別確定為一般貧困村。「樹爾灣村是整個沙溝鄉人口最多的村子,2017年我到村子擔任第一書記至今,基本就住在村裡的辦公室,只有周末才回趟家。
  • 「深度」黎平縣九潮鎮|四位駐村第一書記的故事
    2018年1月,在黎平侗鄉大地吹響決勝脫貧攻堅集結號之際,黎平縣委按照「精準選派、優化結構、配強幹部」的原則下發通知調整部署262名駐村第一書記到全縣各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其中派駐到九潮鎮的有10名。
  •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
    2017年12月,他由晉城市委組織部派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擔任第一書記,併兼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臺北村有101戶、3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145人。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扶貧工作排在附城鎮倒數第一。面對困境,郭建平帶領工作隊一頭扎了進去。  尹軍傑是臺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
  • 「挎包書記」的扶貧情懷——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駐村第一書記...
    電影《錢學森》中,一句「學成必歸,報效祖國」,無論時隔多久,總能給我莫大的感動和激勵。  我是貴州省地震局駐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唐德龍。自幼在農村長大的我,對農村飽含深情,總希望有機會回饋農村。在連續兩年申請駐村幫扶後,2019年3月,黨組織安排我到榕江縣古州鎮高武村扶貧,同年6月,因機構改革,轉戰到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
  • ...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市衛健局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德周
    我叫王德周,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都勻市衛生健康局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1月,在臨近豬年春節之際,我帶著組織的期望和重託,帶著背包行囊風塵樸樸來到都勻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歸蘭大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聯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