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被認為是繼2019年這個「產業網際網路元年」之後,數位化轉型在全社會範圍內大面積落地的重要承接之年。
明略科技的創始人兼及CEO吳明輝,是北大數學系出身的連續成功創業者,更是國內一直推動AI和大數據的實踐者。近期,在明略科技2020年會上,吳明輝發表《建設智能時代的企業中臺》演講,根據多年的行業經驗並結合明略科技十多年的創業歷程,站在產業行業的高度,對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和進步階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中臺幫助產業升級和國民經濟提升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闡發,引人深思。
1.數位化轉型的三個臺階
首先,說一下我對2020年的行業預判,結合行業內的實踐和我的個人體會,我認為,今年是建立智能時代的企業中臺的關鍵之年、落地之年,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產業升級的壓力倒逼和中臺體系逐漸成熟決定的。
為什麼明略科技的產業實踐使我能有這樣的洞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明略科技是一個完整的參與了產業網際網路服務於數位化轉型的歷史進程,並多次迭代的公司,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相應的核心技術和能力,與時代一起進步。
回顧一下過往,我們之所以能抓住智能時代的這一歷史機遇,也是因為過去我們走過了三個階段。
很重要的第一個階段,是2006年的時候,我們在市場上創造了一種新的產品服務形式,即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幫助所有的客戶全流量分析監測它的廣告投放,並追蹤後續的消費者的用戶行為,也就是我創辦的第一家企業秒針系統所具備的能力。在這些服務的過程中,大量的用戶行為在遵守用戶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以數位化的方式沉澱下來,最終匯聚成了我們後來的核心數據資產,沉澱出來了今天我們核心數據中臺的建設能力、處理能力。
第二個時代,是明略數據這個平臺的誕生,那是2014年。在明略數據所代表的的2.0時代裡,我們把1.0時代中積累的數據採集、分析加以提升,在AI+Big Data+Cloud合流的大背景下,我們打造了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處理、知識圖譜、感知到認知再到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這些領先於時代的技術能力,與廣闊的市場空間中的各種需求相匹配,使我們為政府公共服務、世界五百強頭部企業、軌道交通、製造業、金融業,都提供了大量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服務,這不僅讓我們有了很高的發展天花板,也使得我們在許多細分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把明略數據將公司升級為明略科技,開始了全面擁抱智能時代的歷程。其中,我們啟動了新的業務,目的是迎接新數據、新場景、新服務三者交融的3.0時代的到來。
特別要提一下,「智能時代」不僅僅是因明略科技的戰略需求而定義的,我們之所以把它定位成我們要攀上的第三個重要的歷史臺階,是因為它本身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行業共識,它的最核心的特點,就是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數位化。
為什麼說是全行業、全產業的數位化大趨勢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大家都知道電子商務已經徹底的顛覆了零售業,阿里、京東、拼多多都是時代的寵兒,它們已經全面數位化了。但是所有的電商加起來佔到智慧社會零售的多少呢?我估計大概是30%。也就是說,還有大量的線下交易,非數位化的人、貨、場,還有很多網際網路的光芒沒有照到的地方,我們認為它們的下一步也都是向智能化、在線化、數據化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所以明略科技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所在的行業也有非常廣闊的增量空間。
那具體的爆發點在哪裡呢?我認為是在中臺的全行業普及和落地。業內的共識是,中臺就是資源和數據的交換匹配換新,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這三個層次,都需要有各自的中臺,以完成高效率的數據匹配和能力輸出,這是產業數位化升級的剛需所決定的。那麼,什麼是中臺呢?
現在,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數位化,必然需要一個新的管理架構來作為中樞,中臺就此出現,甚至出現了中臺熱,但一個現實是,很多人搞不清中臺是什麼。
2.中臺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研究中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
我們看到有人把中臺翻譯成middleware,有人翻譯成middle office,我是贊成後一種翻譯方法的。middleware其實是一個技術詞彙,做軟體出身的人應該知道它指的是中間件、中間頁這一類技術,它和我們所說的中臺不是一個概念。
我比較贊成middle office的翻譯,這個翻譯從字面理解,是「位居其中的辦公處所」。如果大家翻字典,office這個詞有一個重要含義是提供某種功能的「處所」,這個含義是最接近「中臺」的概念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臺是一個管理詞彙,一個管理學上的概念,它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一個軟體或者硬體,所以我們永遠不能去『賣一個中臺』給我們的客戶。我們要做的幫用戶搭建中臺。
中臺是怎麼出現的?從廣義上說,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以來,這個概念就在逐漸形成;從狹義上說,就我們今天所談的數據中臺而言,它是較早發育在行業科技屬性強、數位化程度充分的一些行業裡,比如明略科技很熟悉的數字營銷領域。因此,我們就以此為例,再做詳解。
熟悉數字營銷領域的人可能對SSP、DSP、Exchange等概念耳熟能詳。
首先是SSP,即Supplyell-Side Platform(供應方平臺)。我們經歷了從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銷售平臺,到全行業、全球形成幾個巨型的SSP的過程,它們逐漸把全球的媒體供給都數位化了。
因為SSP的巨型化,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應的是DSP,也即需求方平臺(全稱:Demand-Side Platform)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在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數位化了以後,就出現了Ad exchange。大家可以看到,在國內是BAT,在全球是谷歌、Facebook掌握了這些平臺,並且在不斷提升非常精準匹配的能力。其實,這幾個概念同樣適合於其它行業,因為所有的行業都是由供給、需求、居間調度和匹配等三元因子共同作用而推動的,因此中臺也適應於大多數經濟領域、社會服務領域的數位化轉型。因此,我們很早就發現,在數字營銷這個本身數位化非常充分的行業裡(它的數位化的充分程度,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傳統行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在供給和需求之間進行居間服務的需求,我們可以看作是整個行業供需雙方需要高效匹配和調用的需求,催生了middle office,也就是中臺概念的出現。
我們發現,中臺需求往往起源於企業的多元化需求,而企業的多元化則往往是其業務起飛期的標誌,是企業和行業繁榮和成熟的階段性產物。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什麼樣的管理結構,能夠兼顧多元化的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專注高效的呢?
那就是中臺,多元化需要有一個很好的策略前提,就是能夠把企業不同業務領域的核心公共模塊真正打造成紮實的中臺。只有這個公共模塊打造紮實,每一個局部的小團隊作戰背後才會有強大的中臺支撐,才能在專注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
就明略科技來說,我們的業務越來越多元,但本質只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一直都是在做各行各業的多源異構的數據治理整理。所以我們的本質是——幫助客戶把這些數據整理到一起並可以靈活調用,進而使其可以面向未來的智能時代,為此自然需要打造一個企業最強大的中臺。比如,在數字營銷領域,我們已經推出了明略科技的營銷智能平臺MIP(Marketing Intelligence Platform),它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去推動數位化轉型。而從營銷智能開始,是因為我們在這一領域有特別深入的積累。
但是,我想要強調的是,明略科技的MIP能力,將不僅僅限於營銷領域、也不僅僅限於我們已經取得優勢的公共服務、交通、金融等領域。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數位化時代的轉型,需要我們為整個產業界提供更好的中臺能力。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勃興,跨行業、全產業的數據字交換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
明略科技最早服務過的日化用品巨頭,現在它們的整個平臺在走向數位化,每一支實體產品都在虛擬世界有自己的數字代碼;大家可以也還記得我們考察過的一些新興的零售企業,它們雖然是線下實體企業,但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各種SaaS、PaaS系統,其實已經完全數位化了。那麼,在人、貨、場都走向數位化之後,我們可以想像一幅什麼樣的圖景呢?
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在製造業,全流程的生產和庫存、分銷的數位化,使得社會的物質產品可以無縫的和淘寶、京東這樣的線上電商企業對接,更可以和具有充分數位化能力的線下智能零售業對接。而圍繞這些產品的銷售,所產生的營銷需求會自動和智能營銷平臺對接,所產生的金融和支付需求會和智能金融平臺對接,銷售的結果會用數位化的形式進行分析和經驗積累並沉澱為know-how……大家會看到,全社會的產業資源,都在進行積極的數據交換,這裡面的核心是什麼?是對多源異構數據處理和中臺能力的極大需求,也是明略科技3.0時代社會價值的最大體現。
所以,讓我們總結——一個經濟體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交換,交換就是Market,中臺最核心的工作就是Market,而我們把這種能力數據化了,使之可以利用巨大的算力和人工智慧進一步優化協同和匹配。
所以,明略科技以及行業裡類似的頭部企業的緊迫任務是——幫助用戶搭建智能化時代的數據中臺。而且,令人非常興奮 的是,我們要服務的不僅僅是30%已經數位化轉型了的行業、企業,我們還將面對70%沒有數位化轉型徹底完成的行業,它們將是中國社會經濟的增量來源,也是這個行業無盡的藍海。
3.智能化時代的數據中臺,實現路徑是什麼?
我們認為,智能化時代的企業中臺建設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活兒」,它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律。
我們可以看到,從廣義上來講,中臺有很多種,比如數據中臺、資源中臺、能力中臺,但我們總結起來,一個企業值得放到中臺上沉澱的其實就是兩個東西:
1.這個企業經過長期的業務發展起來的核心能力,比如京東的物流能力、比如滴滴的調度能力;
2.這個企業經過長期的運轉積澱下來的核心資源,比如淘寶上成千上萬的B端商家,比如騰訊以10億為單位的用戶和用戶行為數據;
那麼對於企業來說,這兩個」核心「怎麼中臺化呢?我的看法是:
對於核心能力,我們採取自上而下萃取行業know-how的方法,逐步形成能力閉環;對於核心資源,我們要實現數據的整合以及資源的連接,也就是我們強調的,2.0時代積累的多源異構數據的處理能力。
那麼,這些東西最終以什麼樣的形態沉澱呢?大家可能知道了,還是數據,是經過千辛萬苦的dirty work最終幫助客戶沉澱下來的寶貴的數據。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形成的數據中臺,才可能有智慧,才能夠幫助組織高效運轉、加速創新,從個體到企業,從行業到產業,我們一手萃取核心能力,一手通過多源元異構數據治理、融合、分析能力,實現從局部優化到全局優化的過程,最終產生新的閉環。
在數位化轉型比較充分的行業裡,全社會、全產業的數據中臺已經形成了,比如阿里就是電商的大中臺、美團是餐飲和本地生活服務的大中臺、滴滴是出行服務的大中臺,這些大中臺已經在協調和優化資源分配和運行效率上,為我們的社會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但明略科技或者說整個產業網際網路界的責任是什麼呢?是我們還要幫助許多數位化轉型不充分、網際網路能力光芒沒有賦能照到的線下行業、傳統行業進行中臺建設,那麼我們最緊迫的任務可能有這樣幾個步驟:
第一,是幫助企業收集和沉澱全局的數據,全局這個概念意味著,不斷的打破數據壁壘和數據孤島,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的活兒;
第二,是建立基於數據的反饋,這個很重要。比如現在的線下新零售賣場裡都有很多傳感器,精確到客戶會在什麼貨架前停留多久,這種基於視覺感知後產生的數據反饋,極大的有助於精細化運營的開展;
第三,等到數據和反饋能力都具備了,其實我們就具備了全局優化的能力,所有的決策都有可能從人工做決策轉變到自動化做決策。數字營銷行業已經實現了人工決策到自動決策的轉變,未來更多的行業在實現了數據交換、實時反饋、全局優化後,還能夠更高效的實現機器的自動決策,進一步提高效率。
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將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倒金字塔服務力模型,它的核心原理,是不斷提高服務力來增強客戶粘性,不斷積累know-how,連接資源和服務。
在倒金字塔結構中,最上方的是客戶,這是由於我們身處供過於求的時代,「客戶至上」的地位決定的,也是因為這個倒金字塔所要進行的最重要的萃取行業know-how的實踐,都是和客戶一起產生的。有人可能覺得,這個倒金字塔結構有些像咖啡杯的濾紙,如果有這種感覺就對了,因為沒有比這種結構更能形象的反映「萃取」和「沉澱」其實是同時進行的。
只有進行了足夠的萃取,以及大量的資源和數據的集中、結構化、可智能配置化,我們可以說,中臺的建設開始了。它將給前端輸出千人千面的服務,讓客戶和我們緊密相連,也可以給後臺源源不斷的沉積智慧資產,從而滿足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數據大腦的打造。
最終,中臺的建設,將成為數位化轉型時代最核心、最剛需的工作,我們作為行業的一份子,對此的推動將對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我們責任在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