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裡的儀式感

2020-12-24 小七愛笑運氣不會差

什麼是儀式感?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有時候,你會覺得生活太過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

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

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

儀式感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得優雅。

在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飾演的Holly Golightly,是紐約上流社會的交際花,每天靠著每小時五十、一百的費用來維持生活。

可就是這樣一個「茶花女」,每一天的每一個清晨,都會穿著黑色的禮服,將自己打扮得優雅精緻,在蒂凡尼櫥窗前那個可以被陽光照到的角落,優雅地吃著自己的早餐。

沒有歲月靜好的安謐, 沒有從天而降的驚喜, 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復刻。

而真正的生活是你自己的,在於你怎樣看待。

儘管眼前的高級珠寶她永遠無法擁有,但在空無一人的第五大街,櫥窗玻璃倒影出的不再是身份低微的鄉下女孩,而是熠熠生輝的紐約女郎

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記得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寫過一本書,叫《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

書裡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想到這兒,記得實習時遇到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女孩小雯。

實習結束的時候,因為家中緣由我選擇了最早的一班飛機離開。

或許是受到了小雯的影響,那天我們從公司一路走到了宿舍,一路上我們聊了聊實習期發生的種種,而小雯從沒停下來的拍著街邊的風景

送我上車時小雯塞給了我一個厚厚的信封,她說這是記錄了實習期間我們一起走過的回憶

可能成年後我們變得很難表達我們時刻變化的情感,在我有些淚目時,

小雯輕輕地抱住了我:

「或許未來我們可能不會再見面,

所以一定要有儀式感的說次再見。」

日常生活中我不是一個注重儀式感的人,甚至可以說活的粗枝大葉,而受到小雯的影響,現在我開始在意每個分別,因為我們都無法預知這次再見會不會有下一次再見

儀式感帶來的改變

不得不承認,儀式感慢慢改變著我的生活,讓我感覺到日子雖然一天天流逝,卻不會再感到過去緊張和慌亂

至少在你翻開相冊時你會發現那些回憶歷歷在目,你和當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你們都在「再見」後期待著下次的相見。

「去期待一路上的意外之喜,溫柔總會不期而遇。」

這些都是儀式感所賦予我的。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品質的生活,從來不是金錢決定的》中,對生活品質和金錢的關係的闡述一針見血

「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與方式」。

生活中讓人反感的不是「儀式」這件事,是千篇一律的「霸屏儀式感」,不帶真心的「盲從儀式感」以及重在裝逼的「LOGO儀式感」

願你無需刻意的追求,

不必虛假的營造;

願你於平凡中,

體會生活的美妙;

願你的每一天都充滿儀式感。

相關焦點

  • 雕刻時光|賦予平凡時光以儀式感
    當我們面對虛無與荒誕,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看得到結果時,儀式感的用處就顯現了。它能給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的動作賦予內涵。它使我們活在當下,使我們常常滿懷期待。那麼到底什麼是儀式感呢?
  • 儀式感是愛情裡的一劑春藥!
    記得有一期《奇葩說》裡問:婚禮真的需要嗎?黃磊老師的回答讓亦菲記憶深刻,婚禮有必要無論什麼形式,因為這是一種儀式感,愛情是需要儀式感的。可能很多男生不太理解儀式感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其實這是因為對女生而言,愛情裡的儀式感是一種你們深度溝通的方式,也是維持愛情新鮮感的方法;這些平淡生活中的儀式感還能幫助彼此記住愛情中的美好瞬間,讓這些記憶不會隨著時間而流逝。
  • 培養孩子儀式感的方法
    ,突出儀式感。>教師可在學生入學儀式、入隊儀式、少先隊員代表大會、畢業典禮等場合中,培養孩子們的儀式感。在這些場合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們的儀式感。這樣還能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傳承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具有教化的力量。在不同場合培養學生的儀式感,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儀式感會讓學生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生命負責,自然就會讓他們的行為舉止高雅起來。(三)積極營造「家庭儀式感」除了學校以外,學生的「家庭儀式感」也不容忽視。
  • 麵包和它的儀式感
    如果生活是一塊麵包的話儀式感就是撒在上面的糖霜和夾在中間的奶油、水果我在和小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時光中受到啟發在他們眼中沒有什麼把餐盤裡的土豆泥和烤腸擺成一張笑臉更加重要的事情如果真的要吃也會把食物做成藝術品因為在他們眼中 一切皆是藝術在小朋友眼中出門玩是一件十分有儀式感的事情
  • 真美簡斯圍裙,廚房裡的儀式感
    對於祖祖輩輩而言,生活的儀式在於廚房,生活的味道是炊煙嫋嫋,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但效率是王道的城市中,餐廚從生活的儀式漸漸蛻化成為生存的必需。時間是戰場似乎已經是逃不開的宿命,而我們又該如何重新找尋生活的儀式感。在餐廚分享會的現場,有很多年輕人表示,根本不會動下廚的心。畢竟,手機不好玩麼,為什麼要下廚玩?畢竟,外賣橫行,愛吃啥吃啥,無米之炊的巧婦也能為所欲為。
  • 萌娃做這事儀式感滿滿,如何提升孩子儀式感,讓孩子幸福一生
    難怪有網友評論:這是修煉的什麼功夫,喝個藥要這麼多儀式感!一日三餐的任何一餐,一家人能固定圍坐在一起,這是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感。固定的時間,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用餐,從一而終。這樣的儀式會給父母,更會給孩子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賴感。演員黃磊經常會在媒體裡曬出全家人一起做甜點的照片。黃磊坦言:「我想要給孩子留下很多甜蜜的、溫馨的假日時光。
  • 生活神聖而充滿儀式感,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打造高幸福感的孩子
    家長忽視和孩子的儀式感,忽視孩子的一些重要時刻,容易讓孩子的內心留下漏洞和空缺影響孩子的成長。一、什麼是儀式感?1.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這些生活裡的儀式感給人們最真實的表達和感受。2. 儀式感使人們對生活的更高追求。儀式感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關你是什麼身份,你都可以去追去更加美好的生活,給自己儀式感。
  • 夜闌心語|儀式感,是平凡日子裡的詩與遠方
    1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著光《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也一直相信,儀式感對我們而言,莊重而有意義,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出光芒。她告訴我,愛裡的儀式感是很重要的,這是他們感情十年如一日穩定的秘密。儀式感表示了對彼此的重視,還有用心程度。2 對於愛來說儀式感就是尊重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 軍營時光匆匆又短暫,生活要有「儀式感」
    到底什麼樣的場面才能稱之為「儀式」呢?如果說,生活中的儀式感是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那麼,軍營中的儀式感就是讓自己更加熱愛這身迷彩。  儀式感二初來乍到的你,經歷3個月血與汗的洗禮,終於從一名「準軍人」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帽徽和肩章,頂起的是榮光,扛起的是責任,見證的是踏石留印的成長。
  • 《年夜飯》增添了家風傳承的儀式感
    久而久之,過年變得「隨便」,也就「意思一下」,更不用說像過年歌謠裡唱的那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只雞……」精心準備過年,如今甚至貼春聯、放鞭炮也都省了。當過年的儀式感,被簡化為一個自認為消耗精力的程序,原本承載的文化意義也就漸漸散失。沒有了這些,年味自然變得如同一杯清水般無味。
  • 為什麼說孩子需要儀式感?
    01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我們都在討論給孩子「富養」和「窮養」,但其實任何一種養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的「愛養」。用愛滋潤孩子的心靈,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家庭的儀式感。儀式感不是來源於花多少錢,買多少東西,折騰多大的事,而在於我們真心想賦予一段時光特別的意義。
  • 儀式感,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他說,長大後,去了美國,才知道,這就叫儀式感的生活——我很感恩,我在充滿儀式感的生活裡長大,儀式感儀式感不是錢的堆砌,是對生活的信心。人有時需要用儀式感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情感。有時候我在想,從小缺乏儀式感,聚會和派對的孩子,童年的記憶裡,一定會有一塊蒼白,少了一些驚喜和感動。
  • 手作餐具,來自陶瓷裡的儀式感
    儀式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熱鬧的節日,求婚的場面,這些都是儀式感的表現。作為一個吃貨,對吃飯這件事也需要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的體現,需要這些手作餐具來幫忙。
  • D.THRONE帝仕倫今天來聊聊生活中的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民國才女林徽因,每次在夜間作詩前都要做足儀式感。沐浴焚香,一盞茶,一把琴,一本線裝書。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大概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吧。同樣,親子間情感的建立,需要持續的、一種關係裡獨有的儀式感。
  • 我追尋的儀式感下午茶,有這些足夠
    好看的下午茶千篇一律,儀式感下午茶各有各的不同。對追求品質的生活的人們,下午茶是一個可以提升生活格調的關鍵,很多人都為此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其實,下午茶並不一定要很多好物助力,一直覺得有這些就足夠了。想要打造出理想的下午茶時光,怎能少得了這些顏值單品的助力。— —電煮茶壺 很喜歡在午後時間窩在沙發裡,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喝上一杯清新果茶,仿佛自己好像不是生活在城市中,而是跟著自己的心到了那自然世界中。這個時刻可以享受到難得的寧靜。
  • 2020年在澳洲生活的你,是不是需要點「儀式感」?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並且還發明了一個詞:小確幸。小確幸其實就是對待生活的一種儀式感。——By 村上春樹在2020年的澳洲,當遠程辦公和網絡學習成為主流的時光裡,你是不是已經習慣宅家的隨意輕鬆了呢?就算在這個特殊的七夕節日裡,你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一種叫做「儀式感」的東西?很久沒有精心準備一件事情,沒有化妝,沒有期待......可是就算在澳洲宅家的日子裡,我們的生活也不能丟失儀式感。
  • 高三需要儀式感
    人生路漫漫,不僅需要平淡的陪伴,也需要或浪漫或莊重的儀式感。高三也不例外。我校高三自2月14日正式開展「釘釘」直播以來,通過各級領導的指導、老師的精心安排,家長學生通力配合,效果雖差強人意,但老師在這頭,學生在那頭,總感有些力不從心。無疑,這次疫情,所有高三同學將面臨重新「洗牌」!對我們這所學生大多來自偏遠農村的縣城中學來說,情況尤為嚴峻。
  • 儀式感,讓孩子有愛並大方得體
    現在她有能力了,要愛孩子,要給孩子滿滿的儀式感。她說從小開始她自己也沒有過生日,她父母不給她過生日,她感到缺失了很多……但是,我從她長期的文字裡,沒有看到長大了的女兒有多麼體貼,反而各種刁蠻,而她的儀式感也盡顯粗狂。
  • 聽聽丨家裡的儀式感,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今天我們聊:有儀式感的家庭和幸福的孩子儀式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你的生活有儀式感嗎?對於孩子而言,家庭裡的儀式感,對於他們又意味著什麼?小小的儀式感,滿是父親對女兒的愛。在分享的15張照片裡,看女兒越來越陽光的笑容就知道,被珍視的孩子有多幸福。作家霖莜莜說:「一次約定俗成的相聚,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其實是一次次關於儀式感的探索和溫習,也是一次次關於愛的認知與確定。」
  • 夏日繽紛下午茶,要清爽也要儀式感
    下午茶早已經是上班一族的標配,是在忙碌生活中難得的休閒時刻,為了能夠撫慰一下疲憊的身心,下午茶時光的打造可得要有理想中的儀式感。在這炎炎夏日,那一抹清爽和清新,也是不可或缺的。茶壺的把手設計很是用心,不僅造型美感,還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理念,握感舒適,有效防燙。壺蓋為天然橡木材質打造,環保安全,能為下午茶時光帶來幾分自然體驗。— —小清新甜品碗女生愛吃甜品,可能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下午茶時光中的甜品、沙拉當然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