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現在,我們都在討論給孩子「富養」和「窮養」,但其實任何一種養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的「愛養」。
用愛滋潤孩子的心靈,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家庭的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
儀式感不是來源於花多少錢,買多少東西,折騰多大的事,而在於我們真心想賦予一段時光特別的意義。
正如《小王子》中所說的那樣:
「儀式感,就是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讓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生活中,我們能為孩子創造的儀式感太多了。
睡前為孩子講一個故事,孩子會一輩子記得依偎在媽媽懷裡的感覺。
帶孩子去遊樂園瘋玩一天,孩子會永遠記住有父母陪伴的歡樂和感動。
設定家庭特殊節日,比如讀書日、玩偶日、糖果日;
給孩子親手做生日蛋糕,製作家人專屬水杯......
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儀式感,都會成為孩子心中永遠的光亮,填滿了他們心中對愛的需求,對幸福的追求。
有人在知乎上發問「儀式感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有一條回答引來點讚無數:
在一所國際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享受到他們獨享的五個節日:冰淇淋日、聯合國日、毛茸茸玩偶日、睡衣日和間諜日,除此之外,學校還會和家長溝通如何營造「家庭儀式感」。
例如:
可以和孩子約定一些秘密暗號,比如有意或無意地創造專屬家人之間的秘密肢體動作,或者秘密溝通方式;
可以準備一頂特殊的生日帽,無論家裡誰過生日,都要帶上這頂生日帽,拉上孩子一起籌備生日會,然後一起吹蠟燭、吃蛋糕,再拍下全家福;
可以給家裡準備特殊的相冊,裡面有孩子和家庭特殊日期的照片,讓孩子悄無聲息的成長被慢慢記錄下來,最關鍵的,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參與準備這個相冊;
可以在每次孩子開學第一天和她合影,孩子的成長速度快得驚人,一轉眼就馬上就要離開家,一個人去上大學,不想忘記她的成長變化,就趕快給她拍照留存;
儀式感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我們成人要做的,就是積極地建立和維護,不要讓生活的瑣碎和麻木打破了內心的柔軟。
對於孩子,看到家庭的溫馨,他們就會對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嚮往;將家庭的儀式感展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就會感受到家人的在意和深愛。
我們傳達給孩子怎樣的情感,孩子就會接收到怎樣的價值觀。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說: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其實也是生活的儀式感。
儀式感,從來不是一種矯情,而是一個幸福家庭的標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製造出專屬於自己家庭的儀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