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實體防護網 一名頭部受重傷的建築工人被緊急送到了某醫院的急診室。這名工人的頭顱裡插進了一根鋼筋,導致死亡。調查組在隨後認定,這名工人佩戴的安全帽是不合格產品。連日來,對蘭州市場上的安全帽進行了暗訪調查,發現頭上戴的「安全帽」並不安全。
竹做的安全帽防護作用很小
「戴上安全帽,安全有依靠。繫上安全網,安全有依賴。」類似的標語,在蘭州市的一些建設工地經常可以看到。顯然,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是建築管理方工作的重點之一。而經過幾天的調查,發現一些建築工地在「三寶」的使用上並不讓人放心。
「安全帽其實是一種擺設。」日前,在建築工地上,幾位農民工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因為施工工人不戴安全帽,老闆要被安全部門罰款的話,他們戴不戴安全帽,老闆根本就不會在乎。在這些農民工的眼中,戴安全帽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安全,而是為了老闆不被罰款。
連日來,走訪了正在雁灘興建的幾個建築工地,看到部分在工地的農民工都沒戴安全帽,便向管理人員詢問建築工人不戴安全帽是否安全?管理人員講述現在農民工下班休息了,沒有施工,所以不用戴。當詢問他們的安全帽是否安全時,管理人員說質量還行。正在和管理人員交談時,突然一根約一米長的鋼管從天而降,直接落到旁邊鐵門背後的一個沙堆上,只聽「砰」的一聲,揚起了一片沙塵。
立即詢問管理人員,這是怎麼回事,管理人員說是上面施工的人丟的。這時從大門外進來了一位佩戴竹製「安全帽」的農民工,隨即問道:「要是這鋼管砸到這位農民工戴的安全帽上,安全帽會起作用嗎?」管理人員笑著說:「你這不是開玩笑嗎?」仔細觀察了這頂安全帽,它是由竹子做成的,很薄,周圍的部分竹子都已經裂開了。「這帽子只能起到很小的防護作用。」一位農民工兄弟告訴講述。「比如從一樓掉下一塊小石頭砸到我頭上,那肯定沒事,它能夠扛住;但如果磚頭從六樓掉下來,砸到頭上,那肯定會出事。」在綠色市場工地上班的王平說:「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戴的安全帽符不符合國家標準,也不知道是多少錢買的。工地統一發下來要求全部佩戴,我們就戴上了。」來自定西的一位農民工說:「有的小工地用那種特別便宜的,那種安全帽放屁股底下一坐就扁掉了。」
低價安全網、安全帽能夠保證建築工人的安全嗎?據甘肅省建設廳安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對安全帽有很高要求,並有嚴格的標準,但一些建築工地的工頭為了少花錢,就專門買一些價錢比較低的安全帽給農民工戴,這種低價安全帽真的難保安全。
此後,對會寧路市場買來的一頂安全帽進行了測試,在黃河岸邊專門找了一塊雞蛋大小的石頭,然後將其置於記者花5塊錢買來的一頂安全帽正上方1米處,當石頭從上方垂直自然下落砸到安全帽上時,只聽到「喀嚓」一聲,好端端的一頂安全帽簡直不堪一擊,瞬間被砸了一個大窟窿。
蘭州市安監站的工作人員講述,一般的玻璃鋼安全帽市場價位在30元-35元左右,質量更好點兒的在60元左右。這樣的帽子大多由建築工地的負責人、老闆在使用。
塑料安全帽隨處可見
8月23日下午2時許,在會寧路綜合市場,看到許多店鋪都出售塑料安全帽,其質量不容樂觀。假裝要為公司購買100頂安全帽時,店主問記者是用來自己戴還是應付檢查,如果是應付檢查則有價格相對便宜的塑料安全帽,每頂5元錢。看到這種價格相對便宜的安全帽既沒有廠家,也沒有合格證,純粹屬於「三無產品」。
在其他商鋪了解到,安全帽分好幾個種類,從幾十元到幾元錢不等,最便宜的才3.6元錢。現在許多建築工地農民工所佩戴的安全帽,都是從這一帶買的塑料貨。
日前,在雁南路的一處建築工地,幾位工人主動帶去他們的住所查看安全帽。只見他們的安全帽大部分都是竹子做成的。在問及他們所佩戴的安全帽是否有質量問題時,其中一位農民工把塑料帽子遞給記者。看到帽子的頂部有一個很小的坑,就問他這是怎麼弄的,農民工說這是石頭落下來砸的。又問是多大的石頭砸的?農民工說是核桃大小的石頭。用大拇指摁了一下,安全帽就陷進去了。
隨後,農民工朋友講述,如果不是因為施工工人不戴安全帽,老闆要被安監部門罰款的話,他們戴不戴安全帽,老闆根本就不會在乎。
採訪中,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建築老闆私下講述,他們買安全帽只有一個原則:哪裡便宜,就買哪裡的。據他介紹,一般的建築工地買安全帽並沒有固定的標準,但一般都不會到專門的勞保用品商店去買,「因為那裡的價格偏貴」。建材市場通常是不少建築老闆的選擇,因為這裡的安全帽多在三四元左右。「價錢是關鍵的,農民工沒有那麼嬌貴。除非的確爛得很厲害,一般農民工使用的安全帽是不會換的。」這位老闆說。
按照國家標準,每頂安全帽上面應該有四項永久性標誌,包括:製造廠名稱、商標、型號,製造年月,生產合格證和檢驗證,生產許可證編號。記者採訪中發現,有些安全帽「四項」不全,有些乾脆一項也沒有,商店出售的安全帽質量令人擔心。
在一家勞保商店,單價7元的安全帽上只能看到商標、型號和生產許可證,而製造年月、生產合格證和檢驗證則看不到。而記者拿在手裡稍稍用力一擠,帽邊就裂了一條縫,再輕輕一拉,帽體竟像紙一樣被撕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另一頂要價10元的安全帽上,「四項」永久性標誌也不全。
安監專家講述:「市場上流通這樣的帽子,對礦山或者建築工人的生命安全是有隱患的。」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不配發勞動防護用品、配發無安全標誌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配發不合格或超過使用期限的勞動防護用品都將受到罰款10萬元以下的處罰。如果整改不力,該企業還要停產整頓,並處30萬元以下罰款。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個行業每年安全帽的使用量大約在5000萬隻以上。國家質檢總局曾經多次對市場上的安全帽進行過質量抽查,合格率不到80%。這就意味著每年有1000多萬隻不合格的安全帽以保護生命安全的名義戴在了工人頭上。
甘肅興正天律師事務所的王春梅主任說,頭頂的安全大意不得,希望各職能管理部門能加強市場監管,對安全勞保用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對於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同時,密切關注已經流入工地上的安全帽是否合格,對於那些剋扣勞保費用的黑心老闆給予嚴懲。
責任編輯:葛靜靜推薦
【慧聰資訊手機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