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據信息時報報導,廣州最近又出了個治行人闖紅燈的新招。在番禺廣場地鐵站C出口附近的人行橫道上,安裝了一套闖紅燈抓拍系統,行人闖紅燈會被拍「大頭貼」在路邊電子大屏幕上滾動播放曝光。廣州交警支隊番禺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行人若闖紅燈,不只會被拍照投放在大屏幕上,還要接受交警的交通安全教育。目前,該設備還在調試中,未來不排除會對闖紅燈行人進行處罰的可能。
行人闖紅燈,頭像在街頭大屏幕曝光,這其實並不算多有「創意」,一些地方早有實施,並伴隨著爭議。像去年寧波還出現過「烏龍抓拍」的鬧劇。所以,該抓拍系統在技術上是否成熟,會不會造成「誤傷」,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技術層面的考量,這類曝光式懲戒的合法性,也值得討論。比如,會否帶來個人信息的洩露?滾動曝光到底持續多久合適?這些都非小問題。而在曝光懲罰之外,還將對闖紅燈的行人採取靜坐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或「拍攝自己被罰的視頻發朋友圈」等處罰措施,這事實上也關係到執法的尺度問題,不容忽視。
另外,一個區域內,行人闖紅燈現象突出,除了加強執法,也需要從交通基礎設施的角度來反思。比如針對這次安裝的抓拍系統,有市民就反應,番禺廣場附近人來人往,車流量也大,若在此處加裝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效果應該會好很多。如此既節省了行人的時間,也緩解了交通壓力。這類建議,也應該正視。
城市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對闖紅燈行為的治理,這是好事。但是,具體怎麼做,要創新,更要講究法度和可執行性。像這類「神器」,目前被證明確實有效、可長期運轉的,其實並不多。因此在「複製」時,不妨先多參考既有的實踐效果,不宜盲目仿照。據說這套抓拍系統仍在調適階段,在條件成熟後,將在其他地方投入使用。但問題是,如果最終證明「不成熟」,誰來為這個「創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