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代的書寫和印刷品除特殊需要外,都是由左往右書寫、排版,因此應該與時俱進,對聯也應該把上聯貼在左邊,下聯應該貼在右邊,先讀左邊的 ,再讀右邊的;還有一個事實就是,比如春聯的橫幅幾乎全部都是橫排版,由左往右讀。因此,對聯應該把上聯貼在左邊,下聯應該貼在右邊。
這樣認為不是沒有道理。對聯比如春聯,橫幅是從左到右的橫排版,對子是從右到左的豎排版,現代書寫習慣與古代書寫習慣在此碰撞、交融,似乎很矛盾,但我們當代人並不覺得有違和感。甚至,有些旅遊者在名勝古蹟看到橫幅,竟然不自覺地從左往右讀。
就應該讀「不二」,即:不二法門。
但讀楹聯,旅遊者大都不會從左往右讀,而是先讀右邊的,再讀左邊的,因為知道右邊的是上聯,左邊的是下聯。但是,當過年貼春聯的時候,常常有人打電話向我求助,因為他買來了春聯,卻不知道哪是上聯,哪是下聯。我們也經常看到將上聯、下聯貼反了的情況,鬧成笑話的不少。以下三聯,有對的,有錯的,請您分辨一下哪是上聯,哪是下聯。
律法嚴明九州欣大治(上聯)
春風和煦萬眾話小康(下聯)
小康歲月湧春潮(上聯)
大好河山施善政(下聯)
偉業宏圖小康路(上聯)
良辰美景大有年(下聯)
正確答案是:只有中間的是貼反了。
科普一下,分辨上聯、下聯的最簡便最準確的方法就是:上聯最後一字必定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字必定是平聲。
再科普一下,什麼是仄聲?什麼是平聲?這個問題說長了就比較棘手。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 唐韻》《 廣韻》《 禮部韻略》《 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 王文鬱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最啟蒙的名著是《笠翁對韻》。
如今學寫古體詩詞的人,講究一點的必依「平水韻」,出律了就是笑話。當然,當代人也可以不依「平水韻」,只按普通話的「四聲」來寫了,即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
回到題目上的問題:橫排版書寫時代,對聯能否將上聯貼門左,下聯貼在門右?
我的意見是:絕對不能!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對聯是豎寫的,豎寫的文字都是從右往左讀的,因此必須先讀右邊的,再讀左邊的,即右邊的是上聯,左邊的是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