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裝換警服,疫情面前依然是「戰士」!

2020-12-22 澎湃新聞

脫下軍裝,他們換上警服。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盡忠職守、一心為民的初心。

在南通公安的隊伍裡,有著許許多多從軍人到警察、從軍營到警營的軍轉幹部和轉業士兵。

在部隊,他們 風雪戍邊,鐵血衛國;

在警營,他們本色不改,守護平安。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他們更是發揮部隊的優良作風, 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王蘭勤:穿軍裝、穿警服,都是為人民服務

王蘭勤,2016年底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現任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二大隊民警。在很多人眼裡,交警就是風吹日曬「開單子」,但王蘭勤卻不這樣認為,他說覺得穿上這身警服,就跟以前穿軍裝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他是防疫查控一線不退的身影

王蘭勤老家是在河南開封,曾在部隊戍邊16年,4年前剛從部隊轉業。前兩年的春節,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都沒能回去,今年他早早定好了機票,並主動承擔了除夕和初一的夜班,打算初三一下早班就回去照顧病重的父母。

可誰知,疫情突然來襲,王蘭勤幾番斟酌,還是退掉了機票。2月3日,他作為第一班增援力量趕赴小海卡口,開展疫情查控工作。他和同事們白班、夜班連軸轉,嚴把關口,仔細查驗。

2月10日下午,王蘭勤接到哥哥的電話,身患胰腺癌的母親病危。接完電話,王蘭勤獨自忍住淚水,繼續工作直到交接班,他這才請假匆匆趕回老家,直奔醫院見了母親最後一面,一小時後母親撒手而去。

整個疫情防控期間,王蘭勤始終堅守崗位,衝鋒在前,他說:「我是黨員,關鍵時刻就應該舍小家為大家。」

▲王蘭勤在值勤中

他用行動踐行愛民為民宗旨

1月6日一大早,家住南通開發區的陳先生在家手部受傷,血流不止,送醫途中又正好是早高峰,車行不暢,心急如焚的家人趕緊報警求助。

正在執勤的王蘭勤接到指令,立即趕了過去。他駕駛警用摩託車帶道,引導送醫車輛快速通行,同時通過對講機聯繫前方的同事做好保障。本來開車需要20多分鐘的路程,在王蘭勤的引導下,六七分鐘就趕到了醫院。到達醫院後,王蘭勤又熱心地幫著排隊掛號。

從部隊到地方,身份轉變了,但不變的是愛民為民的初心。4年多來,王蘭勤堅守平凡的交警值勤崗位,積極為群眾做好事、解難事,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8年9月的一天,作為仁愛社工中心聯繫人的崇川區司法局白主任聯繫他們中隊,想請民警為中心的未成年人上一堂交通法制課。得知情況後,王蘭勤主動請纓:「我去吧,我以前在部隊一直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又多了一個「王老師」的身份。他定期走入學校、社區,給孩子們講授交通常識和防範知識。同時,他還積極幫扶轄區內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學生,他自費買了書包和圖書卡,利用自己休息時間陪他們到博物苑、園博園學習、遊覽,今年疫情期間,他和同事們還買來口罩給孩子們送去。

閱讀連結:

郭 兵:從橄欖綠到公安藍

郭兵,東灶港邊防派出所社區民警兼港船民警。2019年1月1日,武警邊防部隊正式轉改退出現役,郭兵也從一名邊防軍人成為一名公安民警。從橄欖綠到藏青藍,服裝變了、名稱變了、身份變了,但是他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不變,守衛人民群眾的職責不變!

一船一檔,平安港口的締造者

東灶港港口轄區海岸線長,管轄區域廣,一旦開捕,漁船、漁民信息令人眼花繚亂,管理壓力與日俱增。作為港船民警,郭兵憑藉不服輸的幹勁,一頭扎進了港口梳理船管數據,掌握碼頭近百艘船舶和千餘名漁船民信息,數據精準無誤,港口秩序井井有條。

為了船管工作精益求精,郭兵給自己提出了工作目標——建立「一船一檔」。但是這項工作勢必要投入大量精力。接下來的日子,港口總能見到一個皮膚黝黑的年輕民警的身影,從筆記本、便箋條,到所有信息平臺錄入系統、警務終端。幾年裡,在他的努力下,東灶所「一船一檔」全部建立完畢,為有效維護海上作業安全,打擊違規出海行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兵(左一)在派出所轄區開展日常工作

一腔熱血,人民群眾的守護者

東灶港轄區有一名73歲的孤寡老人梁某,因為存在精神殘疾,平日一人獨居,靠撿垃圾維持生計。得知這一情況後,郭兵主動上前,通過走訪了解到:梁某本是東灶港人,30多年前將戶口遷往甘肅蘭州,後來又獨自回來生活在垃圾成堆的破房子裡至今。

郭兵與村委會取得聯繫,積極想辦法幫老人解決困難。由於其戶口不在本地,惠民政策無法享受,加上他精神時好時壞,讓村裡束手無策。郭兵輾轉聯繫,多方查找,終於找到了由於多年失聯,被遷入地依規凍結的戶口資料。郭兵聯繫當地,開通綠色通道,遠程比對核實確認了老人的身份信息,恢復了戶口信息。

郭兵擔任社區民警以來,堅持定期走訪村委會,及時掌握轄區情況,摸排安全隱患,他深入開展禁毒宣傳和防通訊網絡詐騙宣傳,全面夯實轄區安全基石。

▲郭兵在村民家中開展疫情防控政策宣傳

一夫當關,戰「疫」一線的逆行者

常年工作在外,郭兵很少有機會回家過年。今年春節前,他好不容易提前請假回到了湖北老家,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他困在了家鄉——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

1月24日,除夕, 隨著湖北疫情的加重,孝感成為全國確診病例數量排名第二的城市。身處疫情高風險地區的郭兵主動請戰,投身到駐地戰「疫」志願者服務隊伍中。白天,他和當地村幹部、衛生工作人員挨家挨戶開展工作,核查人員。晚上,他又積極投身村部的外圍管理工作。他利用多年擔任社區民警的經驗,對不理解防控舉措的群眾開展普法教育、耐心勸說。此外,郭兵還主動擔負起為村民採購生活用品的任務,他說,「少一個人出去就少一分風險,我一個人去!」

閱讀連結:

莫忠明:時刻心系轄區群眾

莫忠明,如東縣公安局曹埠派出所社區民警。1982年10月莫忠明應徵入伍,1984年他和其他300多名如東籍青年隨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其中18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為完成烈士生前的囑託,莫忠明和戰友們把18位烈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親人,關心照料著這些老人,堅守了整整36年。2016年5月,如東籍老山戰友群體被評為「中國好人」。

戰「疫」當前,他忍住傷痛主動請纓

今年1月初,莫忠明被確診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告誡若不及時手術,下半輩子可能會在輪椅上度過。但他考慮到年底所裡忙,想等到春節過後再請假治療。可沒曾想疫情暴發,莫忠明又默默收起請假條,拖著不方便的雙腿,一瘸一拐地走向了抗疫一線。

他分管轄區裡從湖北等地返如的人員是全鎮最多的,他第一時間聯繫村居幹部,連夜排查走訪。短短兩天內,對轄區3個村的重點關注人員進行了逐戶走訪,對141個居家觀察對象逐戶張貼提醒單,按照「四包一」要求,每日前往了解情況。

企業復工,他每日必到助企發展

曹埠鎮上漫居委會是全鎮工業企業的聚集地,也是莫忠明的責任區之一。34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都在他的轄區中,為做好服務保障,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走一趟、問一次、查一遍」是莫忠明每天必做之事。

他對企業逐一進行溝通,對返工人員名單逐一進行查詢研判,掌握返工人員的身體狀況。對已來如的外地員工,協助做好居家隔離工作。一次走訪中,莫忠明了解到一名外地員工未辦理居住證,各村都設置了防控卡口,該員工下班回家成了一大難題,他立即收集了其個人資料,及時進行登記,當天下班前就將辦理回執送到了廠裡,解決了工人的擔憂。

▲莫忠明開展社區走訪

社區防控,他恪盡職守心繫百姓

疫情發生後,各類傳言和負面信息接踵而至,每天社區微信群各類諮詢的消息不斷,莫忠明認真查看,耐心解答。對接到的舉報信息逐一核查並作出回復,解除群眾恐慌。

一天半夜,莫忠明接到電話稱轄區一名在湖北打工人員可能剛回到曹埠,希望社區核實一下。莫忠明立即前往該戶核實情況,該人起初矢口否認,經過莫忠明反覆耐心勸說,終於承認兩天前從湖北自駕返回的情況,並自覺接受了居家觀察。

除了入戶宣傳和排查,莫忠明還時刻掛念居家觀察人員的生活,盡力為他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提醒做好防疫工作,做好心理疏導。

陳桂華:敢打頭陣的抗疫「擺渡人」

陳桂華,南通市巡特警支隊四大隊二中隊中隊長。2008年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

3月9日上午,陳桂華同志剛參加了無償獻血,中午接到執行轉運境外來(返)蘇旅客的任務,他沒有休息,匆匆回家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立刻就折返單位,乘車前往蘇州崑山。

3月9日凌晨兩點,送完第一批旅客,經過消殺、清洗後,陳桂華脫下防護服回到駐地,緊張的心情才少許得到緩解。因需近距離接觸旅客,在車輛密閉空間內,陳桂華全程佩戴護目鏡、防護服、N95口罩,且單程轉運平均時長近五個小時,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全程均穿戴尿不溼。因為上午剛獻過血,他身體相對虛弱,剛準備躺下休息一會兒,手機鈴聲就響起了,又來新任務了。他匆匆吃了兩片麵包,便再次穿上防護服趕往接駁點。

這次的旅客有點特殊,準備接她走的時候,她仍坐在凳子上沒有任何反應,陳桂華上前詢問後得知她突發神經痛,腿腳麻痺,不能行走,是老毛病了。接駁點的原則是「即到即送」,周邊也沒有輪椅,看著已經上車正在等待的旅客,陳桂華喊來司機李師傅幫忙拿行李,二話不說就背起她往接送車那兒走。接駁點到車的距離並不算太遠,但穿著防護服的他剛走了幾步就感覺背上已經溼透了,沉重的喘氣聲在面罩裡迴響,霧氣朦朧了護目鏡。似乎是感覺到陳桂華的速度慢下來,背上的旅客關心地問了下:「警察同志,您要不要休息一下?」「沒事兒,還行,挺得住,緩兩口氣兒就行了。」短暫的停頓後,陳桂華重新用力調整好背姿,繼續向車邊走去。等安排好所有旅客就座,他才靠在座椅上喘一口氣。自3月9日起,陳桂華所在的南通工作組先後共轉運648批共1655名境外旅客。

閱讀連結:

李 磊:一片兵心在警營

李磊,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文峰派出所社區民警, 2016年從部隊轉業到遼寧省營口市公安局,後經「團圓計劃」來到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這4年來,他充分發揮軍人身上特有的優秀品質,以實際行動建功警隊。

「肯吃苦是當兵人的『財富』」

說起李磊的吃苦精神,所裡無人不佩服。2016年,李磊剛到所不久,就決定報名參加高級執法資格考試。對此,有人不解,「都一把年紀了,還自討苦吃?」但他卻說軍轉民警法律業務先天不足,得儘快補短趕隊。

不到半年,在上級組織的社區民警練兵比武競賽中,李磊的筆試和對轄區人口、管轄單位熟悉率的抽測綜合成績排名分局前列,就連現場考官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文峰所的轄區是南通主城區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平常除了社區工作,接處警也是李磊必不可少的一項,若是到了逢年過節,一個月下來都湊不齊一個完整的輪休,對此他從無怨言。他說:「肯吃苦、能吃苦是當兵人的『財富』!」

▲李磊在社區開展防範宣傳

「咱就是個穿警服的老百姓」

作為社區民警,李磊常說:「社區民警能不能把社區工作做好,關鍵要看他與群眾走得近不近,是不是打心眼裡關心和幫助群眾。」所以,李磊大多數時間「泡」在社區。

今年春節前,李磊在走訪中得知紫東花苑的一個低保戶的家人剛剛去世,膝下無兒無女,一個人生活比較清苦。李磊思前想後,覺得不能光是給老人送些慰問品。他邀請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的志願者們共同上門,幫助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觀看迎春晚會,讓老人和小區群眾一起分享節日氛圍和社會溫暖。

「這個片兒警好,一點架子也沒有!」這是大伙兒對李磊的評價。李磊卻說:「咱就是個穿警服的老百姓!」

「衝鋒在前,我別無選擇」

今年初,一場疫情突如其來,李磊作為社區民警,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自大年初一開始就下沉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早赴點、吃泡麵、廢寢忘食連續奮戰50多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李磊管理的三裡墩社區住戶近萬人,社區內出租房屋多、人員流動性大、排查管理難度高。他每天早早來到卡點值守,協同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封閉式管理,為居民測量體溫、勸導居民戴口罩,同時逐戶上門核查,儘管他腿部有傷,卻仍堅持每天排查三四百人。他廣泛發動網格員、樓道長、理事長等社會力量,積極推廣辦理「易來通」電子證,並積極開展防疫宣傳,以實際行動守護群眾健康和安全。

李德盛:堅守高牆的白衣衛士

李德盛,南通市看守所民警,2018年12月轉業參加公安工作。在部隊服役18年的他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努力踐行入警誓言,憑著忠誠不變的情懷,在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崗位上書寫忠誠擔當。

2月1日,正在家裡照顧年幼女兒的李德盛收到單位實施封閉式管理的動員號令,他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請戰,他先後6輪進入監區執勤,執勤、備勤累計100餘天。

李德盛同志負責三、四監區和新入所人員隔離監區600餘人的醫療保障工作,他做到每月全部人員普查一次血壓,其中的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做到每周檢查一次血壓血糖,對於新入所人員,做好隔離及教育的同時,連續20日監測體溫。在日常巡診中,長期服藥者約80餘人,在做好每日兩次的監服工作的同時,仔細詢問每個人的病情變化情況,以期及時調整用藥,確保病情不出現較大變動。

負責隔離監區醫療工作期間,李德盛每天要兩次到監室內對新入所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並對監區進行全方位消毒,每天上、下午兩次進監區巡診發藥。封閉管理以來,他累計開展監區消毒220餘次,巡診發現慢性高血壓、低血鉀症等疾病11人,有效診治癲癇、精神行為異常、重度哮喘等重大疾病4人。作為第一批進駐監區的唯一一名醫生,李德盛還肩負著收押健康檢查重任,他深知疫情一旦流入監所的嚴重危害性,堅持對每一名送押對象身體健康狀況仔細檢查,並仔細詢問近期身體狀況,仔細測量體溫,認真審核相關手續,堅決嚴把人員入所關。

原標題:《軍裝換警服,疫情面前依然是「戰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吳京穿新制服現身宣傳新電影,網友:還是軍裝和警服看著舒服點!
    科幻片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歡,但是科幻片的市場大部分都被國外電影佔據,在國內娛樂圈中也有不少明星想打造屬於我們中國人的科幻片,比如:吳京、古天樂等,早前網上就一直傳聞吳京在拍攝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而且還曝光了很多吳京拍攝這部電影時的照片,光是拍攝花絮就很吸引人,這一次吳京終於帶著這部新電影和大家見面了,吳京現身時穿著電影中的戲服,這也是首次嘗試的一款新制服,和屈菁菁站在一起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吳京的腰貌似不見了,和曾經的軍裝
  • 中國警察總計換了6種顏色的警服,為何頻繁更換警服顏色?
    說起我國警察隊伍的警服顏色,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目前,我國警察隊伍採用了藏青色的警服,這種顏色與黑色非常接近。但是,我國警服的顏色也並非一成不變的。在換發這種藏青色警服之前,我國警服前後5次改變了顏色。
  • 抗戰罕見老照片:穿軍裝八路軍戰士太帥氣,國民黨女兵太清秀!
    抗戰罕見老照片:穿軍裝八路軍戰士太帥氣,國民黨女兵太清秀!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八路軍戰士就是世界上最帥氣的戰士,比如圖中這個穿著整齊軍裝雙手背後的八路軍戰士,雙腿叉開站面無表情的他顯得太帥氣。抗戰時由於我國的空軍力量太弱,導致鬼子的飛機可以在我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來去自由,經常對我國的一些城市肆意狂轟濫炸,兩個國軍戰士正操作著高射炮準備對來犯的鬼子飛機進行反擊。鬼子在佔領了我國的東北後迅速就向我國的華北地區侵進,為了阻止鬼子的進犯,八路軍戰士在長城沿線一帶對鬼子展開了阻擊,他們個個英勇無比,一次又一次的阻擋了鬼子的進攻。
  • ...日記(28)「在黨旗面前,我立志做一名與疫情戰鬥到底的英勇戰士」
    到科室吃飯、換衣服、接班。17床的婆婆生命體徵平穩,能下床大小便,生活都能自理。我先給她做自我介紹,好讓她稱呼我。我看她留置針貼膜貼的不牢固,就給她換了一張。她說:「這次多虧了你們醫護人員啊!」我說:「疫情面前,我們應該這樣。」下班後,回程路上,看到路邊樹木靜止不動,路面幹了,地上也沒那麼泥濘了,也不感覺冷了。
  • 濟南市長清區:疫情面前,我們都是戰士!
    發熱門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第一線就意味著,所有發熱患者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留觀,疑似病例更是需要在那裡隔離治療,直到警報解除。疫情就是戰情!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吳國洪帶領王勇主任、李傑護士長和感染性疾病科的醫護團隊就奮戰在這個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成為這場戰役的排頭兵!
  • 哪一個警察沒有「警服情節」?新中國這些警服你穿過幾套?
    警服。 每一個違法亂紀的人中,穿警服的人最讓人痛恨。因為警服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秩序、公平、正義、尊嚴和人們對一個國家堅守的最低道德底線。 警服不是一般的行業制服,也不同於其他政府部門的行政執法服,它是國家政權的一種象徵,體現的是國家強制力。換言之,警服已經成為國家強制力的符號,在社會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 99式警服:中國警察的驕傲
    本報記者 張飛  【時間】2000年10月1日  【地點】全國範圍  【事件】換發99式警服  【關鍵詞】人民警察服裝樣式  軍綠色、上白下藍、橄欖綠、國際流行的藏藍色  當改革開放的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時,對於要在對外活動中體現國家形象的警察來說,老式警服顯然是落伍了。警服既要體現執法者的尊嚴,又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感到親切,還要和國際接軌,於是,99式警服應運而生。
  • 不著軍裝亦戰士—— 南園街道濱江社區黨委第一書記沈秋生
    不著軍裝亦戰士—— 南園街道濱江社區黨委第一書記沈秋生 2020-02-22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最真實的戰士 ——探訪興賓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最真實的戰士 ——探訪興賓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 2020-02-03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江寧區實現新兵被裝精確化發放:讓每名新戰士都穿上合體軍裝
    原標題:南京江寧區實現新兵被裝精確化發放:讓每名新戰士都穿上合體軍裝 逐一對表發放  中國江蘇網9月9日訊(通訊員 葉敬華 柯文才 記者 韋軼婷)9月7日上午,南京市江寧區身高1米90的新戰士李達成,高興地從區人武部領到了自己合身的軍服。
  • 中國警察非常經典的95式警服,2001年,為何會迅速退役?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警察隊伍的警服變化。進入80年代初期,我國警察隊伍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開始設計新式警服。1其實在83式警服下發的時候,已經設計了一套警銜,準備同時下發。請注意,當時的警銜都在領章上,肩章上是各個警種的徽章在90年代,我國拍攝了很多紀實性的刑偵影視劇,例如《121大案》《西安大追捕》等等。
  • 脫下軍裝換制服 路政戰士再出發——記甘泉公路管理段 楊丁懿
    戎馬生涯練成才 換裝但卻不換心「部隊是個大熔爐,去之前是塊鐵,去之後就練成了鋼」對楊丁懿來說,褪下軍裝換上路政服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新的挑戰。一個人的改變,源於自我的積極進取,參加工作後,為早日適應崗位需求,楊丁懿一面孜孜不倦地學習各項業務知識,一面主動向同事們請教好經驗好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 八路軍的軍裝到底什麼顏色?本是黃軍裝硬是整成了迷彩
    那就是劇中的八路軍戰士穿的軍裝顏色各異,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草綠色的等等,反正是什麼顏色都有。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八路軍的軍裝到底什麼顏色?其實抗戰初期八路軍軍裝的顏色是土黃色和灰色的。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攜手抗戰。8月22日,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編制為3個師4.6萬人。
  • 中國警察隊伍換發新警服,1955年,為何沒有能使用警銜?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警察隊伍50式警服和55式警服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55式警服沒有配發警銜的故事。認真的說,55式警服已經出現了佩戴警銜的位置,而且警察隊伍已經設計好了一套完整的警銜。但是,這套警銜最終並沒有投入使用。為何警銜沒有與警服配套使用呢?
  • 中國警察的草綠色警服,2000年,為何換成了藏青色警服?
    那麼,在21世紀初期,為何要更換成藏青色的警服呢?在世界各國中,警服基本上分為了兩個類型,分別是海洋系和大陸系。海洋系國家的警服都是藏青色或者黑色的,例如英國,我國香港地區的警察也是這樣。大陸系國家的警服一般採用軍綠色,和軍隊的制服非常類似。蘇聯警察的警服屬於大陸系警服,同時加上了蘇式的特點。
  • 追憶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八名戰友
    迎著危難逆行而上……」危難關頭,公安不退;疫情面前,警察不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公安民警、輔警又一次義無反顧選擇逆行,堅守一線,與全國醫護人員並肩戰鬥,抗擊疫情。1月28日23時許,程建陽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時突發腦溢血昏迷,被緊急送到醫院搶救。1月30日15時50分,程建陽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離開了朝夕相伴的戰友,離開了親愛的家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警察就是戰士,只有倒在自己的戰位上,才是最好的歸宿。」
  • 中國武警換新裝 揭密新警服:科技含量高(組圖)
    組圖:中國武警五一換新裝   中國武警部隊士兵5月1日正式換著
  • 紅軍軍裝的詩意:天空、海洋和遼闊的大地丨百年百篇
    考慮到當時紅四軍服裝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大部分戰士的服裝相當破舊,急需更換補充,同時為了便於行軍作戰和內部管理,紅四軍前委決定拿出一部分軍餉,用來製作4000套軍裝。時任紅四軍軍需處領導楊至成到處招收縫紉工人和個體裁縫,在長汀縣城南門街鄭屋建立了一個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臨時紅軍被服廠(即後來的中華蘇維埃被服廠),為紅四軍趕製統一的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