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後,文化人類學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折,使得「文化人類學」轉變為「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因此,從社會文化人類學的具體研究對象來看經濟人類學的分類。
從研究對象來看,社會文化人類學中的具體學科劃分如下:
理論人類學
語言人類學
人性人類學
心理人類學
行為人類學
宗教人類學
生態人類學
經濟人類學
政治人類學
法律人類學
教育人類學
應用人類學
發展人類學
都市人類學
醫療人類學
由此可見經濟人類學屬於社會文化人類學分科下的一支。
1971年,經濟人類學學會的建立,標誌著人類學的一個重要分科時代的到來。
經濟人類學在本質上是人類學,是從經濟的視角來對人類學進行研究。經濟與人類是密不可分的,人類與民族是不可分的,因此,經濟人類學的理論傳統來源於經濟學、民族學/人類學。
「經濟人類學的理論基點,就在于堅持每個社會都是獨特的,都有自身複雜的發展史,都有各自的」精神「和」本質「,這是由民族特殊的生活模式、特定的歷史經驗基礎或條件所決定的。這一理論基點表明,在世界歷史的格局或全球化的聯繫中,各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發展,並不存在唯一的方式、道路和方向。」
從全球視野來看,每個國家發展的情況不一樣,發展方式也不一樣。從一個國家的內部發展來看,各個地區的發展條件不同,尋求發展的路徑也各不相同。這體現的是差異性、獨特性。比如民族地區的發展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必然不同。從發展歷史、經濟基礎、文化特點、地理位置等條件來看,各個地區的發展方式都是有差異的,但發展目標都是一樣的,為了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陳慶德,潘春梅,鄧宇,經濟人類學(N),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