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同,自己受到的影響也不同。重視外貌的人只看到表面現象,而託起你一生的,除了你的智慧,還有你的誠懇。
以貌取人是一種流於膚淺的判斷,這種判斷背離了尊重和平等的標準。誠心待人是一種真誠待人的態度,是以尊重和平等為標準來對待別人。
01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接觸衣著考究、相貌俊俏的人,對於那些衣衫襤褸、相貌醜陋的人,許多人會遠離,這是一種以貌取人的做法,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是不對的。
佛曰:「眾生皆平等,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誤而不同,所以對待別人的態度也就不同了」。以貌取人的人只看到表面現象,怎麼能做到平等待人呢。
有一個故事:迦羅越很想擁有文殊菩薩一樣的大智慧,所以他一到佛寺,就會身披瓔珞,拿著智慧寶劍到文殊菩薩像前至誠頂禮,他一心誠懇地祈求文殊菩薩現身並為他加持。
有一天,迦羅越準備了豐盛的齋宴來供養僧眾,並在宴席的最前方擺了一個又高又精緻的座位,他希望莊嚴的文殊菩薩來應供。不久,在前來應供的僧侶中,出現了一位衣貌不揚的跛腳老人。他衣衫襤褸,長短不齊,看起來邋遢不堪,臉上看起來也很髒。
這位跛腳的老人正一拐一拐地走向最前方的豪華座位,準備坐下。迦羅越看到這種情況,他認為這個位子應該是文殊菩薩的位子,一個邋遢的乞丐不能坐,於是他把老人從座位上拉下來,請他去旁邊的座位去用齋。
過了一會兒,老人又一拐一拐地上去坐。迦羅越再次把老人拉下來。但過了一會兒,老人又回到那個座位上。就這樣拉拉扯扯了七次,老人沒有再回到高座上,找了一個角落席地而坐,迦羅越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02
齋僧之後,迦羅越來到佛寺恭敬拜佛,用今天的功德虔誠祈禱:願以齋僧的功德祈求能得見文殊菩薩現身加持,從而獲得大智慧。
忙碌了一天後,精疲力盡的迦羅越從佛寺回家睡著了。在睡夢中,他看到了他早晚祈禱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對他說:「你不是從早到晚都念著希望能親眼見到我,希望我能去應供?為了滿足你的願望,今天我親自現身應供,但你卻每次都把我從椅子上拉下來,一共拉了我七次。為了不讓你起煩惱,我只好到角落用齋了。」
這時,迦羅越猛然從睡夢中醒來,坐了起來,想起了那個在齋僧時一直坐在高椅之上的跛腳老人。原來那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慈悲地示現,自己不僅沒有上前禮拜,而且還有眼不識泰山,將菩薩一次又一次地請下座位!
他越想越後悔:「都是因為我平時習慣從外表去看人,才會當面錯過大善知識。今天的文殊菩薩以這樣的外貌示現,這不正是教我不能以貌取人嗎?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實可貴的,在面對外界種種不起任何分別、執著,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迦羅越想獲得文殊菩薩的大智慧,天天頂禮膜拜,祈求文殊菩薩現身。後來,卻因為以貌取人而錯過了文殊菩薩的點化。因此,做人任何時候都要切忌以貌取人,應該以誠待人。
03
虛雲大師曾云:「天堂地獄息,心皎月圓孤。了茲平等性,凡聖本無殊。」聖人之所以能得到眾生的尊重,只不過是聖人們平等、誠心實意地待人,用真心交換真情罷了。
誠心待人,猶如植一顆樹,能給世界一片綠蔭,給人心一片清涼。當我們真誠待人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才不會因為虛假的感情而激動,而是真正的用心去體會內在,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虛雲大師的弟子具行大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他經常被其他僧侶欺負。而虛雲大師並沒有因此而瞧不起他,而是教他佛法。在師父的鼓勵和幫助之下,具行大師以自己的悟性成為了一位眾人景仰的僧人。就是因為虛雲大師不以人的外貌來判斷人,使得具行更進一步接近佛祖,誠心念佛成就了自己。
所以,做人只有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用真心換來真情。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願給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