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求職最看重什麼?今年竟不是薪酬,而是「尊重」「穩定」

2020-12-11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圖/主辦方提供

近日,在「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系列研究,對新格局下的新僱主經濟、新員工價值和新就業形態進行分析。

與此同時,智聯招聘還發布了2020最佳引才城市榜單,廣州等8城市上榜。

廣州等8城市上榜「最佳引才城市」戶籍不再是選擇城市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的發展目標也從追求規模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多個城市進入人才爭奪賽。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最佳引才城市榜單顯示,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成都市、寧波市、蘇州市、無錫市、銀川市8個城市榮獲「最佳引才城市獎」。

調研顯示,年輕人在選擇城市發展時69%看重薪酬因素,43%看重福利待遇,32%看重培訓和發展,傳統觀念中的戶籍因素對這個群體的影響甚微,近13%關注是否解決戶口。

不難看出,年輕人在所處的人生階段主要目標是提升收入和實現個人發展,在目標城市定居的目的性不是很強,有「試錯」的心態。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廣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很強,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基地。珠三角地區各類產業相對比較集中,有製造業、IT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等產業聚集,對於人才本身天然具有吸引力,且人才在珠三角流動的速率會相對比較高。

智聯招聘聯合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顯示,廣州2016-2019年人才淨流入量佔全國人才流動總量比例逐年提高,人才持續穩定淨流入廣州。去年,廣州的人才淨流入佔比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最高。

大學生最愛什麼樣的僱主?「人性化」訴求成為選擇標準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創歷史新高,競爭激烈程度再上臺階。

據智聯招聘《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顯示,大學生作為高潛人才,人力資本升值空間大,是企業長期爭奪的僱主品牌戰場。

新冠疫情並未消減企業校招規模,且仍然有58%的企業選擇擴招。相較去年,企業在校招上投入的預算也有所增加,15%的企業校招預算佔到整體預算的一半以上。

初入職場,大學生們對理想的僱主有著屬於自己的期待,今年的調研顯示,大學生與往年一樣期待擁有「人性化」的僱主,即「尊重員工」是他們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看得見光明的未來,「前景」是他們看重的第二個因素。

通過往年的對比發現,「尊重」已經連續多年被大學生列為理想僱主要素之首,不管市場環境如何變幻,「人性化」訴求是大學生選擇僱主堅定不移的標準。

與去年對比產生較大變化的是,「良好的收入前景」這一指標從第五位飆升至第二位,大學生的擇業觀在大環境的壓力下更具現實主義色彩。

薪酬、福利、信諾等因素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分別位列第三到第五順位,去年被排在第二位的「公平」因素在今年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可見大學生也對職場的競爭環境不再抱有理想化的天真想法,更看重尊重、薪酬福利等更切身的自我體驗,而不再寄託於外部大環境的優化和改善,也是一種更成熟、務實的體現。

薪酬福利不再是唯一目標求職首選穩定成為職場萌新主流

2020年新冠疫情成為大環境中一抹不可忽視的暗黑底色,不僅打亂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也為求職製造了新的危機感。對於今年的應屆生來講,沒什麼比安全和穩定來的更重要。

調研顯示,雖然理想中的僱主是人性化且待遇優厚,但在實際工作選擇中,大學生則首選「穩定」工作。

調研顯示,「國企熱」在今年繼續延續, 27.2%的大學生求職目標鎖定「大而穩」的國企,其次是佔比25.9%的事業單位/政務部門;為了獲得更多機會,提高求職成功率,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成為大學生求職扎堆的目的地,北京、上海吸引了更多的大學生。

為了追求穩定,大學生也在薪酬上做出讓步,調研數據顯示,今年大學生對首份工作的期望月薪為6958元/月,同比僅增長1%,而去年這一幅度為5%。

今年的「最受大學生關注僱主」也兼具現實和理想的雙重特質,既能為大學生提供短期的安全感和穩定,也能讓他們看到人性化的溫暖和長期的發展潛力。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題圖 | 視覺中國

責編|吳瑕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

相關焦點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人性化、有安全感的企業受青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
  • 今年應屆生求職看重哪些? 「空間」排第1 薪酬排第3
    今年應屆生求職看重哪些? 「空間」排第1 薪酬排第3 原標題: 近日,我們和匯博網針對2017屆重慶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與就業狀況,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網上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成長空間」已成為應屆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綜合補貼、帶薪年假等「軟福利」,「薪資」只排在了第三位。  本次調查參與應屆生達6557人,實際有效填寫人數為2308人。
  • 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求職時最看重薪酬福利
    日前,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就業、創業情況。報告顯示,留學生畢業回國後的規劃集中向「求職就業」傾斜,佔比87.5%。另外,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蓬勃發展,各類網際網路企業在市值規模、科研創新、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都躋身全球頭部行列,對高精尖海歸有極強吸引力,求職人數佔比較全平臺高出1.6%。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海歸期望就業的城市與其等級成正相關。依託區域經濟水平發達、基礎設施完備、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更具有海歸人才吸引力。
  • 當代大學生/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 關注|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這三點非常重要!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 秋招開始,2021年應屆畢業生不再看重薪酬,看重的居然是這4點!
    疫情下畢業生求職標準變化,薪酬不再是應屆畢業生們追求的首要目標。經濟寒冬,加上疫情的衝擊,讓部分公司破產倒閉,部分人失業。所以,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薪酬的多少不再是衡量就業的唯一標準,而是否具有發展前途,以及是否發展穩定成為了很多人就業的標準。
  • 學慧網聚焦「後浪」入海,用行動力打破求職困惑
    畢業季也是求職季,每年的這個時期,應屆畢業生都已經正式離開校園,準備迎接社會的洗禮。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格外嚴峻。此前,學慧網聯合多家機構做了關於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根據問卷當前收集到的數據,截至目前,仍有60%多的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
  • 地產人選擇房企時,最看重的是什麼?
    記得2010年那陣,給公司招人,不少領導覺得,一份工作幹個5年以上才算穩定,有些人十幾年工作經驗,待了三個單位,可能都被認為跳槽頻繁了。現在,大家對跳槽容忍度越來越高,三年一跳、兩年一跳都已經顯得很正常。那麼,既然都要跳槽,如何選擇企業就是個重要的話題。
  • 海歸求職:什麼樣的僱主和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本報記者 孫亞慧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在vivo奔湧的後浪們,選擇並熱愛
    對企業來說,校招不僅是滿足現有業務需求,更是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備人才,就像一位網友所形容的「優秀的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茬馬上就有,而是需要大量時間培養的高成本低概率物種。」除了面對嚴峻的求職環境,這批應屆生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大部分都是95後。當90後邁入而立之年,95後這一成長於網際網路和社交平臺的新興一代也開始成為職場上的主力軍。
  • 給我的後浪同學(給LEO的第二封信)
    看到這個話題,眼中忽竟有了溼溼的感覺。恍惚間,當年那個有事沒事喜歡寫點什麼東西的自詡為文藝青年的我,竟也已經邁入不惑之年;妻子笑我說,喜歡回憶了,這是年齡大了,不禁莞爾。不知是不服老還是心血來潮,忽然也有了寫文章的衝動。寫什麼呢?寫事業?事業上雖談不上一事無成但好像也未有大的建樹;寫愛情?
  • 90後學生求職看重職業幸福感 企業看好實踐能力
    對於廣大應屆畢業生而言,目前他們最關注的,莫過於收穫一份理想的就業合同。然而理想離現實還有不小差距。  職業幸福感放首位  11月24日到11月30日,「2012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在廣西南寧人才市場舉辦。今年,隨著「90後」大學生逐漸成為我國求職大軍的主力,他們的求職觀和之前比有哪些變化?
  • Mob研究院 | 2020「後浪」社畜圖鑑
    鏘鏘鏘~後浪系列報告第三彈—《2020『後浪』社畜圖鑑》來啦!什麼是後浪?後浪=Z世代=95後+00後,不同於X、Y世代,後浪玩著智慧型手機長大,被稱為「移動原生代」。他們成長於富強的祖國,物質條件更加充裕。
  • 觀點|薪酬的平均數與中位數
    小夥伴們在求職中是眼前和遠方都看重的,眼前要有真金白銀的硬實力,遠方要有發展進步的大平臺。現實的校園招聘中,如果拋開用人單位的其它條件不談,薪酬的高低和到場應聘畢業生的人數呈正比。這倒不是在黑小夥伴們掉錢眼裡了,而是因為要先滿足生存需要再滿足發展需求。劉老師理解小夥伴們對高薪酬的期望,但也想提醒小夥伴們,薪酬期望的設定也要遵守價值規律,不要混淆了平均數與中位數。
  • 白領求職調查報告:全國平均招聘薪酬7599元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一份針對白領求職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秋季,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招聘月薪為7599元,環比上升。其中,北京的平均月薪最高,達到9900元;從招聘競爭程度來看,平均約30人競爭一個崗位。
  • 2020大學畢業生薪酬大數據出爐,看看那個專業最吃香1
    金秋已至,又到了每年的招聘旺季,談到2020就繞不開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強烈衝擊,那麼今年大學生就業情況到底如何?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35.2%的畢業生更願意選擇穩定的國企工作,55.7%的畢業生表示注重企業的福利待遇
  • 東莞2020夏季求職期平均薪酬排名全國第9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徐翠媚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夏季東莞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希望能夠持續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職場競爭和薪酬變化相關的資訊,在未來的招聘和求職活動中提供參考
  • 在中國大陸,人才對職業晉升的渴望已遠遠超過薪酬福利,成為求職時考慮的首要因素
    而在平均漲薪方面,不同人群的差異表現為:20%為員工的平均薪酬漲幅;14%為僱主提供的平均薪酬漲幅;人才換工作時的平均薪資漲幅期望為38%;相對年輕的員工(即X世代和Y世代)對換工作後的薪資漲幅期望最高,為40%。亞洲僱主普遍面臨人才短缺的情況,其中,62%的僱主認為,市場缺乏具有所需知識與技能的候選人,44%的僱主認為,塑造有影響力的僱主品牌是人才短缺之外的最大挑戰。
  • 大學生找工作 超兩成看重「個人興趣」
    大學生求職越來越看重個人興趣,但這也可能使他們陷入就業難的泥淖。  日前,新京報針對「最難就業年」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對於「選擇offer最看重什麼?」這一問題,22.48%的受訪學生選擇了「興趣愛好」,排名僅在「地域因素」之後,位列薪酬、升職空間、單位性質、戶口等因素之前。  大學生找工作是否應該唯興趣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