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圖/主辦方提供
近日,在「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系列研究,對新格局下的新僱主經濟、新員工價值和新就業形態進行分析。
與此同時,智聯招聘還發布了2020最佳引才城市榜單,廣州等8城市上榜。
廣州等8城市上榜「最佳引才城市」戶籍不再是選擇城市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的發展目標也從追求規模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多個城市進入人才爭奪賽。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最佳引才城市榜單顯示,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成都市、寧波市、蘇州市、無錫市、銀川市8個城市榮獲「最佳引才城市獎」。
調研顯示,年輕人在選擇城市發展時69%看重薪酬因素,43%看重福利待遇,32%看重培訓和發展,傳統觀念中的戶籍因素對這個群體的影響甚微,近13%關注是否解決戶口。
不難看出,年輕人在所處的人生階段主要目標是提升收入和實現個人發展,在目標城市定居的目的性不是很強,有「試錯」的心態。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廣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很強,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基地。珠三角地區各類產業相對比較集中,有製造業、IT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等產業聚集,對於人才本身天然具有吸引力,且人才在珠三角流動的速率會相對比較高。
智聯招聘聯合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顯示,廣州2016-2019年人才淨流入量佔全國人才流動總量比例逐年提高,人才持續穩定淨流入廣州。去年,廣州的人才淨流入佔比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最高。
大學生最愛什麼樣的僱主?「人性化」訴求成為選擇標準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創歷史新高,競爭激烈程度再上臺階。
據智聯招聘《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顯示,大學生作為高潛人才,人力資本升值空間大,是企業長期爭奪的僱主品牌戰場。
新冠疫情並未消減企業校招規模,且仍然有58%的企業選擇擴招。相較去年,企業在校招上投入的預算也有所增加,15%的企業校招預算佔到整體預算的一半以上。
初入職場,大學生們對理想的僱主有著屬於自己的期待,今年的調研顯示,大學生與往年一樣期待擁有「人性化」的僱主,即「尊重員工」是他們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看得見光明的未來,「前景」是他們看重的第二個因素。
通過往年的對比發現,「尊重」已經連續多年被大學生列為理想僱主要素之首,不管市場環境如何變幻,「人性化」訴求是大學生選擇僱主堅定不移的標準。
與去年對比產生較大變化的是,「良好的收入前景」這一指標從第五位飆升至第二位,大學生的擇業觀在大環境的壓力下更具現實主義色彩。
薪酬、福利、信諾等因素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分別位列第三到第五順位,去年被排在第二位的「公平」因素在今年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可見大學生也對職場的競爭環境不再抱有理想化的天真想法,更看重尊重、薪酬福利等更切身的自我體驗,而不再寄託於外部大環境的優化和改善,也是一種更成熟、務實的體現。
薪酬福利不再是唯一目標求職首選穩定成為職場萌新主流
2020年新冠疫情成為大環境中一抹不可忽視的暗黑底色,不僅打亂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也為求職製造了新的危機感。對於今年的應屆生來講,沒什麼比安全和穩定來的更重要。
調研顯示,雖然理想中的僱主是人性化且待遇優厚,但在實際工作選擇中,大學生則首選「穩定」工作。
調研顯示,「國企熱」在今年繼續延續, 27.2%的大學生求職目標鎖定「大而穩」的國企,其次是佔比25.9%的事業單位/政務部門;為了獲得更多機會,提高求職成功率,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成為大學生求職扎堆的目的地,北京、上海吸引了更多的大學生。
為了追求穩定,大學生也在薪酬上做出讓步,調研數據顯示,今年大學生對首份工作的期望月薪為6958元/月,同比僅增長1%,而去年這一幅度為5%。
今年的「最受大學生關注僱主」也兼具現實和理想的雙重特質,既能為大學生提供短期的安全感和穩定,也能讓他們看到人性化的溫暖和長期的發展潛力。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題圖 | 視覺中國
責編|吳瑕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