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一看:人性化

近日,在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顯示,「尊重員工」已經連續多年被大學生認為是理想僱主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因素,人性化的僱主對於他們的職業生涯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僱主?

在高校畢業生心中,理想僱主需要具備尊重員工、良好的收入前景、與員工貢獻匹配的薪酬回報、完善的福利待遇、踐行對員工的承諾等幾種特質。在最終評選出的「最佳僱主」獲獎企業中,一半以上的員工認為過去一年得到了學習和成長,43.1%的員工認為公司晉升制度公平。

「對員工的尊重能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薪資待遇和工作前景,我的付出能否獲得企業給我的等價甚至更高的回報,這實際上是對我個人勞動價值的認可與肯定;另一方面,整個工作環境的氛圍是軟性因素,但卻是長久影響工作心情的重要因子,包括企業是否真正關注我的訴求,是否會為員工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去年回國就業的錢璋說。錢璋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前段時間正在忙著跳槽換工作,但今年他的目標企業所能提供的崗位並不及預期,但自己與前一家公司的「價值觀不合」,讓他堅持了跳槽的決定。

「其實很多具體訴求反而是感性的,但恰恰是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對企業的歸屬感、忠誠度,會影響公司中的所有人能不能做到『勁往一處使』。」錢璋說。

在評選中,創新、誠信和高效成為員工心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發展需要匯集員工個體的力量,員工成長同樣也需要藉助企業平臺,互相促進激發,才能實現僱傭雙方的「雙贏」。

智聯招聘CEO郭盛指出,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好企業專注磨鍊組織力,實現精細化運營,讓自己的組織變得更加強勁、更少冗餘。一方面通過提高招聘標準來打造精英化員工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協同辦公、數位化管理、靈活僱傭等模式整體提升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

二看:自驅力

《報告》顯示,疫情陰影下企業在努力克服線下流動性障礙,將招聘活動搬到「雲端」。

隨著更多留學生進入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脫穎而出?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踐經驗、個人定位與心態等方面,是海歸求職中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一,要避免自己『裸歸』,留學生要有在國外的社會實踐經驗。國內一些大學生從大一、大二開始就參與社會實踐和實習,老師現在也有意識地帶學生做項目,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在國外有時反而並非如此。

第二,海歸也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求職心態。站在企業角度,如果沒有海外業務需求,國內畢業生可能會更了解和熟悉國內市場,招聘海歸成本不低,但產生的效益卻不一定高。

第三,海歸要善於找機會,用好各類招聘網站、了解各地引才政策。除了北上廣深有大量的海歸需求,很多二線和新一線城市也有需求,海歸還是應該投入更多去了解國內的城市,了解國內行業發展趨勢。早積累經驗,早思考,早準備。」李強說。

與此同時,《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中指出,55.3%的白領表示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自主學習,「不斷成長」是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組織形態更加敏捷高效,文化上注重營造安全感、信賴感,以提升組織凝聚力;而向內求索、修煉定力,成為僱傭雙方的共同成長訴求。

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讓包括海歸在內的員工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更能激發個人潛能,打破個人邊界,創造出更多價值。

三看:安全感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給一些中小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一些公司不得不減薪甚至裁員。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影響著一些求職者的擇業方向,這使得他們的求職心態、求職目標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對於王衍來說,進入市場化媒體、從事喜歡的時尚雜誌採訪工作,是她出國讀書之前就有的打算。但是,今年正式回國就業時,她卻最終變了主意,這個畢業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球媒體傳播專業的碩士決定加入一家國內知名的國有企業工作,負責集團形象宣傳。

「工作薪酬和公司未來發展更有保障,心中會感覺更踏實。」當談及為何沒堅持自己最初選定的工作方向時,王衍說。

無論是海歸還是本土畢業生,這種選擇傾向的變化在年輕求職者中並不少見。《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中顯示,在今年的員工調研中,「工作穩定」「公司發展前景好」成為員工願意繼續留在公司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公司知名度高、福利健全等因素,而這些因素背後蘊含的依然是「安全」與「穩定」的訴求。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企業所給予員工的「安全感」和「確定性」無疑有著更大的價值,從而也讓這些企業成為更多求職者的「理想僱主」。

「希望自己的未來是穩定和安全的,希望企業能夠建立起穩定的制度、擁有穩定的文化,這是今年大多數員工的關注焦點,很多企業也在努力地滿足這種訴求。從『最佳僱主』的結果來看,國企比率在今年明顯提升、外企比例在下降,這是『90後』的投票。」李強說。

相關焦點

  • 當代大學生/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人性化、有安全感的企業受青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
  • 關注|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這三點非常重要!
    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隨著更多留學生進入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脫穎而出?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踐經驗、個人定位與心態等方面,是海歸求職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一,要避免自己『裸歸』,留學生要有在國外的社會實踐經驗。
  • 海歸求職,找的到底是什麼?
    海歸求職,找的到底是什麼?薪水?待遇?價值觀認同?海歸在找工作的時候,想找的到底是什麼?日前,智聯招聘發布《2019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站在評價僱主的角度,或許能更深層地讀懂求職者的選擇與偏好。而對於廣大歸國留學生來說,如何調整好就業心態以更好地面對職場,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 海歸求職:什麼樣的僱主和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本報記者 孫亞慧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發布: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
    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意願更加強烈,海歸回流勢不可擋。另一方面,對已在國內就業或創業海歸的調研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和困境。   從具體《調查報告》來看,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海歸人才質量優化,求職者呈現年輕化、高知化趨勢;金融、網際網路、文娛行業更受海歸偏愛,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
  • 海歸求職鄙視鏈:澳洲八大留學生被自動淘汰?!
    1海歸鄙視鏈:澳洲留學生墊底?隨著留學生基數越大,想要留下或者歸國求職的基數也就更大,就業競爭也會更激烈。在移民政策不斷縮緊的情況下,很難留在澳洲當地。但如果選擇回國求職,比較好的企業都非常看重實習經歷,僅憑一個文憑遠遠不夠。
  • 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求職時最看重薪酬福利
    日前,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就業、創業情況。報告顯示,留學生畢業回國後的規劃集中向「求職就業」傾斜,佔比87.5%。金融、網際網路、文娛行業更受海歸偏愛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行業集中吸引22.1%的海歸求職者投遞簡歷,佔比最高,生產/加工/製造業(12.3%)、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10.5%)依次排在其後。與全平臺所有求職者相比,海歸有意向從事金融業、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政府/非盈利機構、文體教育/工藝美術、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商業服務等行業的佔比更高。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25-34歲群體佔比最高,達64.6%;16-24歲的海歸佔比較去年擴張4.5個百分點至27.9%;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海歸學歷分布也體現出了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信息不對稱依然是海歸求職障礙之一根據海職國際《報告》調研顯示,近半數受訪海歸認為自己「不了解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錯過招聘時機」、「缺少職位信息資源」也是求職過程中主要的劣勢和障礙,因而很容易錯失心儀的職業機會。
  • 「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CFP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人才報告:製造業更需要海歸
    14.8%的海歸學生期望回國進入金融行業,11.2%意願進入網際網路行業,7.7%的人想要進入文化教育行業。但實際情況是,中國製造業更需要海歸的參與,13.6%的企業表示需要吸收海外留學人才。12.5%的企業能提供有關材料科學的崗位,12%的企業可為海歸提供網際網路方面的職位,7.2%的金融行業工作對海歸有強烈的需求。不同行業企業招聘海歸,對其留學專業與留學國家會有傾向性選擇,金融類企業更願意選擇留學英美的海歸,會計類偏好澳大利亞海歸,製造業傾向德國海歸。留學經歷相當於一塊敲門磚,據一位留學澳洲商科的同學透露,「沒費什麼勁兒就成功進了一家商業銀行。」
  • 「海歸」求職尷尬?從就業來看,該如何選擇?
    中國「海歸」求職尷尬,是真的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從2008年到2017年,留學人數從18萬增長到接近60萬,增長了3倍多。而2017年一年,出國留學人員60萬,歸國人員48萬。一年48萬的留學歸國人員,這個數字接近2009年以前中國所有歸國人員的總和。
  • 關注大學生就業|「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求職薪酬優勢明顯
    本次調查報告共收回有效問卷2020份,調查內容包括:●海歸留學狀況、歸國理由、國內發展優劣勢及對國內政策的訴求。●海歸求職需求、渠道、時間、匹配程度及就業現狀與創業進程。●海歸求學與就業發展的選擇與國際局勢、城市發展等因素的關係等方面。
  • 報告:海歸加速回流 去年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增33.9%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7日電 (左宇坤)7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95%。
  • 海歸回國工作職業前景最被看重 專業不對口咋辦?
    海歸回國就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們要學會再次融入,也要學著將自己在國外多年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職業前景最被看重  從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後,胡濱回到國內工作。現在北京泰康人壽任新媒體總監。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45%海歸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於整體求職者。
  • 什麼能打動人才?海歸人才擇校最看重學術氛圍
    什麼能打動人才?海歸人才擇校最看重學術氛圍時間:2019/4/7 8:53:01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 易蓉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人才是競爭力的核心,高校間的人才大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激烈。吸引人,關鍵還得留住人。
  • 海歸求職記:最大歸國潮下光環減弱,有人不斷加碼積累優勢
    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更高端的酒店、服務,開始受到消費者們的追捧。在盧俊看來,市場對高端人才是有需求的,現階段需要積累的並不是工資,而是工作經驗。「酒店業是一個看重經驗的行業。」盧俊認為,求職時,普通企業對求職人員的海外經歷並沒有太高需求。但在職業後期,上升到一定崗位後,會開始對學歷和海外經歷進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