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2020-12-15 教育信息速報

CFP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在疫情影響下的「間隔年」就業

疫情影響下,海外高校紛紛以線上模式開學,不少留學生無奈宅家「雲留學」。但也有一些留學生認為,停課不停學的網課仍需支付高昂留學費用,「性價比」不高,而且跨時區上課難以堅持,網絡的不穩定也影響課程質量,種種原因令他們選擇延期入學。麥肯錫統計北美秋季開學的學生意向時發現,48%的人有延遲入學或重新申請的打算,大部分是「準備入學」和「即將畢業」的留學生,其他在讀學生則大多選擇延期畢業。

意外的「間隔年」如何度過?求職成為主要選擇。就讀於美國一所私立文理學院的李同學就是其中之一,辦完延期畢業手續,她立刻開始去各處面試,而她周圍有相似經歷的留學生很多。

什麼崗位更青睞留學生?

在2020上海留學生人才雙選會的數據統計中,留學生首選就業單位依次是外企、國企、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大部分留學生不考慮參與公務員考試等社會考試。數據也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單位對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海歸人才需求佔比分別提升了5.83、0.54、0.53個百分點。

但留學生求職並不如想像的順利。「今年我應聘了大約十來家網際網路公司和房地產企業,最後錄取的只有3家。」學經濟的李同學發現,求職之路比預想的艱辛。而本應飛往英國就讀研究生的夏同學也同樣面臨求職難題,「錄取的公司不合心意,想去的公司又杳無音信。高不成低不想就,真的是太難了。」

疫情之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留學生成為「香餑餑」。招聘網站上,排名靠前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急招數據開發、Web前端等技術崗位,崗位描述裡都有一句「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優先」,這類公司更是青睞技術型海歸。日前BOSS直聘發布的「留學生海歸專屬八大高薪職位」中,與數據、技術有關的職位佔了6位,高居榜首的「算法工程師」年薪普遍達到30-40萬。而去年應屆留學生從事最多的三個職位是市場營銷、外語教師、會計,今年都沒有上榜。

留學生就業競爭激烈

「其實這樣的特殊時期,也為企業儲備人才提供了機會。」一位民企人力資源總監坦言,「更多海歸回國找工作,或是一些優秀學生暫緩留學計劃決定就業,人才市場能選擇的空間更大,對企業來說成本也低一些。」在BOSS直聘上,綜合能力在90分以上的留學生相較往年獲得超過5倍的關注,而30分以下的,受關注程度尚不及國內普通高校畢業的應屆生。

「只關注一紙文憑的時代已經過去,名校光環也漸漸淡了,企業更關心是否能找到有能力、契合企業的員工,所以更看重個體綜合能力。」這位HR表示。具體而言,在校經歷、實習經歷、獲獎情況、語言能力等都是招聘單位會仔細考量的內容,有的企業還要求留學生附上導師推薦信和在校GPA(平均成績)以佐證實力。

留學生與國內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崗位表現上也有差異。記者採訪時發現,用人單位對留學生優缺點有明顯共識:視野開闊、語言能力、抗壓能力和發散思維等是他們的優勢,但薪資期待值高、不願意無償加班、職場文化適應力較弱等,也是留學生就職群體令僱主「頭疼」的。

小雯今年5月剛從美國大學本科畢業,學的是傳媒和攝影專業,在時政思想類網際網路平臺、報紙和電視臺都有過實習經歷,專業對口又有相關實習經歷,回國後順利加入一家新媒體公司。起初她也不適應公司「996」氛圍,甚至一度生出辭職的想法,但因為媒體行業特性,她逐漸接受並開始努力融入。「觀念一變,現在就有點『如魚得水』了。每天都覺得今日所得甚多,時間不曾荒廢,明日仍有所期。」小雯調侃為「苦中作樂」,卻也充滿幹勁。

對人才市場中的留學生,用人單位更關注其個人能力、工作經驗和思維模式,特別是應聘者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對自己有何職業規劃等,也是面試官要重點考量的。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關注大學生就業|「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海龜」求職,95後為主力,大學畢業生適應力比能力更重要?
    受到疫情影響,想要回國就業的大學生佔據了60%,95後成為今年求職的主力軍。相比於去年數量有了極大地提高!在2020上海留學生人才雙選會的數據統計中,留學生首選就業單位依次是外企、國企、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大部分不考慮參與公務員考試等社會考試。並且與去年相比,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海歸人才需求佔比分別提升了5.83、0.54、0.53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 用人單位不願意要海歸碩士,主要是這三個原因,難怪他們找工作難
    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我國的很多單位,熱衷於招聘海外歸來的高學歷人員,當初的原因也是國外的教育相對較好而已;隨著我國教育以及社會的發展,目前大部分企業卻不願意再招聘海歸碩士;相信大家在求職面試的時候,每天都能夠收到面試邀請,但是經過面試之後,不是自己看不上公司,就是用人單位看不上自己
  •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求職薪酬優勢明顯
    本次調查報告共收回有效問卷2020份,調查內容包括:●海歸留學狀況、歸國理由、國內發展優劣勢及對國內政策的訴求。●海歸求職需求、渠道、時間、匹配程度及就業現狀與創業進程。●海歸求學與就業發展的選擇與國際局勢、城市發展等因素的關係等方面。
  • 從教學崗位到行政崗位 碩士海歸求職高校放低身段
    而學成歸國,進高校任教是海歸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但高校的教學崗位通常都要求博士及以上學歷,這對想到高校求職的碩士海歸來說,不免有幾分尷尬。  進高校:選擇餘地小  肖又菁是英國利茲大學國際傳播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今年6月份,她被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正式聘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 「海歸」求職尷尬?從就業來看,該如何選擇?
    中國「海歸」求職尷尬,是真的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從2008年到2017年,留學人數從18萬增長到接近60萬,增長了3倍多。而2017年一年,出國留學人員60萬,歸國人員48萬。一年48萬的留學歸國人員,這個數字接近2009年以前中國所有歸國人員的總和。
  • 95後畢業生把網遊戰績寫入簡歷 獲用人單位青睞
    劉東嶽攝(人民視覺)  一年一度的秋季招聘已經開始,各高校應屆畢業生正積極投入火熱的求職應聘中。近日,人社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出部署。「95後」大學生今年首次登上求職舞臺,他們的擇業觀念、求職技巧有哪些新特點?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10萬歐元留學期望月薪兩千 偽海歸求職難
    用人單位最青睞哪一類海歸?連日來,記者採訪了部分留學生、留學中介機構和用人單位,對海歸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10萬歐元換來的「洋文憑」遇尷尬 從愛爾蘭國立學院拿回個人力資源碩士的小劉,剛回國時給自己找工作定了兩個原則:要去跨國大企業,月薪起碼4000元。可參加了近20次面試,依然沒有結果。最近一次面試是在一家外企,參加面試的有幾十個人。
  • 海歸求職,用好「應屆生」身份
    日前,上海歐美同學會「海歸職通車」人才招聘會在滬舉行,特斯拉、臨港集團等參會企業引起了海歸濃厚興趣。圖為求職海歸正在與招聘方諮詢崗位相關事宜。孫 雲攝又是一年校招季,國內許多大型公司已發布自己的招聘公告。
  • 海歸也分三六九等?看你屬於海歸哪一派
    隨著留學生越來越多地回國就業,用人單位對他們越來越挑剔,有的甚至明確設定學制等門檻。近日中國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引起關注。「中庸」海歸雖然按部就班完成了學業,但他們沒什麼值得拿出來的突出成績。目前,國內就業市場競爭激烈,這部分海歸的求職創業經歷自然充滿艱辛。
  • 歸國潮持續、留學市場待覆蘇海歸人才求職「謀」路
    「求職的過程中我諮詢了同專業的學姐,學姐告訴我,她為了求職在國內和學校往返大概有三四次。」在疫情與政策的影響下,王婷如果繼續採取學姐這樣的方式求職,顯然已經不太可能。值得慶幸的是,受到疫情影響,許多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也進行了相關調整,部分筆面試轉換為線上形式。2020年8月,王婷在線上參加了國內某銀行的筆試,隨後開始著手準備回國。
  • 「95後」求職簡歷與眾不同:網遊戰績好也是特長
    「95後」即將進入職場,他們的簡歷也與眾不同。  昨天,2017屆高校畢業生公益專場招聘會在南京舉行,12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近3萬個就業崗位。2017屆的畢業生大多出生於1995年前後,初入職場的「95後」給這場招聘會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青春氣息。「微商代理」「淘寶店主」甚至是網路遊戲的出色「戰績」,都進入了他們的簡歷,成為了亮眼的「一技之長」。
  • 95後求職要8000+月薪,企業都怎麼說?
    每年二、三月份,是招工、求職的旺季。一眨眼, 97年出生的2019屆畢業生也將踏上社會。有應屆畢業生說自己是雙學士,月薪要稅後8000元。你咋看?
  • 留學回國就業面面觀:單位要求高 海歸優勢減—新聞—科學網
    用人單位:單純語言優勢已不能滿足要求 眾所周知,無論何種專業,外語能力曾是「海歸」就業的絕對優勢。而據調查顯示,在過去的5年中,其就業競爭力發生了一系列變化:語言已不再是主要就業優勢,而是基本硬體條件。顯然,「對口」的專業知識、國際視野、創新力等才是企業擇用留學回國人員所看重的。
  • 95後應屆生登上求職舞臺:有人把網遊戰績寫入簡歷
    95後應屆生登上求職舞臺:有人把網遊戰績寫入簡歷 原標題:   劉東嶽攝(人民視覺)  一年一度的秋季招聘已經開始,各高校應屆畢業生正積極投入火熱的求職應聘中。近日,人社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出部署。「95後」大學生今年首次登上求職舞臺,他們的擇業觀念、求職技巧有哪些新特點?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一年制海歸碩士就業緣何被低看一等
    一年海歸碩士面臨就業難題「為什麼你的碩士只有一年時間?一年時間能學到什麼?」這是最讓張航尷尬的面試問題。每逢此刻,他的心裡都會浮現出一種「被質疑的不適感」。「去香港讀一年碩士,原本是為了提升自己,現在卻成了一個bug。」回首茫茫求職路,張航有些無奈。
  • 蘭州交大召開「建言獻策 助推就業」用人單位座談會
    中新網甘肅新聞9月13日電 12日,蘭州交通大學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建言獻策 助推就業』用人單位座談會」。  此舉旨在為深化落實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間長效溝通,促進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供需雙方交流,同時做好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緊密對接,進一步提升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
  • 海歸自述留學兩年花費50萬 歸國工作月薪僅3000
    期望月薪在8000元左右;而多數用人單位表示對於海歸,大約提供每月3000元的薪水,與國內畢業的本科生相當。  會場目擊:海歸求職青睞奧組委  昨天,包括北京奧組委、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聯想集團等40多家企事業單位在本次「海歸」招聘會上選人才,大約2000名海歸憑國外畢業證等免費入場。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還在現場向留學人員提供海外學歷學位認證、就業落戶等「一站式」配套諮詢服務。
  • 啟德教育:缺乏工作經驗成海歸求職最大挑戰,留學早規劃夯實競爭力
    ,結合僱主的招聘行為與用人行為,共同展開針對海歸就業力的深度研究。這也是啟德教育第7次發布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通過結合就業市場最新的供需信息,為廣大有求職需求的海歸群體提供就業參考,並為有意赴海外留學或者正在海外留學的學生群體提供國內就業的動態趨勢。
  • 海歸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活下去?
    北京大廠名企秋招信息實時播報 海歸英文簡歷、面試乾貨、筆試真題 (下拉查看詳細福利獲取方式) 不少同學留言想看北京落戶指南 有求必應的學長當然要滿足你們 所以想去北京的小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