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學崗位到行政崗位 碩士海歸求職高校放低身段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從教學崗位到行政崗位 碩士海歸求職高校放低身段

2013年07月18日 09: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2012年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再創新高,逼近40萬人,其中自費出國留學人數約38萬人,自費留學的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修讀一年制碩士課程。而學成歸國,進高校任教是海歸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但高校的教學崗位通常都要求博士及以上學歷,這對想到高校求職的碩士海歸來說,不免有幾分尷尬。

  進高校:選擇餘地小

  肖又菁是英國利茲大學國際傳播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今年6月份,她被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正式聘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不是每一個碩士畢業的海歸都能像肖又菁一樣順利地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即便如此,可供他們選擇的餘地也被壓縮到最小。一方面因為「985」和「211」等院校的教學崗位最低學歷門檻都是博士;另一方面則因為高校科研崗位更注重對教師學術能力的考察,而授課型碩士往往學時較短,招生名額較多,課程設置也偏應用型,因此一些人認為其學問「扎得不深」。

  策略:先就業後擇業

  在國內許多高校招聘中,鮮有專門招聘海歸的職位。不過在一些高校的招聘啟事中,則有「海歸優先」的說明。如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在公開招聘行政管理人員的啟事中,就註明了「具備優秀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能完全適應全英文工作環境,具有海外留學背景者優先」。

  對於希望進入一流高校的碩士海歸來說,也只能放平心態先從事相關的行政工作,再擇業。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白沚凡目前是國內一所「985」工程大學的輔導員,主要負責學院學生出國出境交流項目方面的行政事務。

  在人們印象中,大學輔導員的工資不是很高,且工作瑣碎繁雜,有人形象地將其稱作「大學生保姆」,碩士海歸做輔導員,似乎有點「大材小用」。不過,只要一有機會,碩士海歸也能夠展示自己的能力。幾年前,當留學德國7年的王虹出現在上海師範大學輔導員招聘現場時,上師大人事處的老師也著實吃了一驚:頭一回有海歸來應聘輔導員!不過,隨後王虹便獲得主講《初級德語》的機會,這讓她的優勢得以施展。

  用人單位:學歷是門檻

  在求職過程中,了解高校的需求也很重要。大連醫科大人才工作辦公室的周洋介紹,學歷是最基本的門檻,當下的教師崗位招聘基本上都是以博士為主,行政管理、實驗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等崗位則主要招聘碩士畢業生,而招聘本科畢業生的崗位已經幾乎沒有。在學歷鑑定方面,由於各國專業設置、學制、學位授予辦法等不盡相同,用人單位只能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進行鑑定。除此以外,考察其業務水平和科研業績,也是核心環節之一。周洋認為,當下留學回國人員人數眾多,教育背景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用人單位不會盲目聘請海歸人員。對於求職者,不論是不是海歸,都會平等對待。雖然海外留學的經歷更能吸引用人單位的注意,但如果其不能適應國內的工作環境,也很難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如今,雖然不少碩士海歸在求職時逐漸開始「放低身段」,但這並不意味著用人單位也會跟著降低要求,相反,隨著回國人數的不斷增加,高校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周洋建議,碩士海歸在求職前務必要完善其簡歷,尤其是業務技能和工作經歷這兩方面,是其能否進入高校的有利砝碼。(李瑞華 譚程)

相關焦點

  • 研究生就業不敵本科生 碩士求職應放低身段
    「我們這個崗位,本科生就能幹,實在沒必要招研究生,而且還未必留得住……」4日上午,青島市人社局、團市委、市北區人社局聯合舉辦「圓夢青島」五四青年節招聘會,400多家企業提供了萬餘個工作崗位,可讓碩士研究生們苦惱的是,很多用人單位只面向本科生和專科生招聘
  • 如何入職高校,揭秘高校崗位待遇內幕,顛覆你的想像
    博士多如狗,碩士滿地走,這是中國大學裡面教職工學歷的真實寫照。進入高校的最低標準是碩士及以上學歷,而且近幾年,大多高校已經不再為碩士入職員工提供事業編制。 教育背景已經不再起主導作用,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論文和項目)。不過從總體看,海歸(留學歸來的博士)比土鱉(本土博士)發展的要好一些。
  • 關注大學生就業|名校畢業生、海歸留學生也樂於從教 教師崗位成...
    近日,在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舉辦的「冬季長三角聯合師資招聘專場」上,出現了不少求職應聘教師崗位的985、211名校畢業生、海歸留學生。教育專家表示,近年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非師範類、優秀大學畢業生樂於從教,他們的加入讓上海中小學的師資隊伍更多元化。「社會對教師的認可度提升、教師崗位的穩定,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是不少應聘者願意『試一試』的原因。
  • 根據我的經歷,揭秘高校入職、崗位、待遇的真實情況
    博士多如狗,碩士滿地走,這是中國大學裡面教職工學歷的真實寫照。進入高校的最低標準是碩士及以上學歷,而且近幾年,大多高校已經不再為碩士入職員工提供事業編制。教育背景已經不再起主導作用,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論文和項目)。不過從總體看,海歸(留學歸來的博士)比土鱉(本土博士)發展的要好一些。我習慣於將高校的崗位分為三類: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崗,輔導員。
  • 如何入職高校,揭秘高校的崗位及待遇,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博士多如狗,碩士滿地走,這是中國大學裡面教職工學歷的真實寫照。進入高校的最低標準是碩士及以上學歷,而且近幾年,大多高校已經不再為碩士入職員工提供事業編制。教育背景已經不再起主導作用,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論文和項目)。不過從總體看,海歸(留學歸來的博士)比土鱉(本土博士)發展的要好一些。我習慣於將高校的崗位分為三類: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崗,輔導員。
  • 「流浪博士」刺痛臺灣:放低身段是種智慧
    相比之下,大陸高學歷者主動創業的新聞近期屢見報端,北大法律碩士賣米粉、海歸博士炸排骨成為主流媒體認可的擇業觀念。類似這樣的自主創業,為什麼沒能成為臺灣「流浪博士」的出路?他們放不下的,又是什麼?   不為瓦全?放低身段是種智慧  1111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告訴導報記者,臺灣的整體失業率是4%。
  • 高校行政老師的工作很清閒?這些關於高校行政崗位的誤解你有嗎?
    如果把高校比作舞臺,那麼,臺前有大樓、講師和莘莘學子,而在舞臺的幕後,則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分布在教務處、學工處、財務處……雖然不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卻是維持高校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就是高校裡的行政人員。長久以來,高校行政崗都被認為是最具吸引力的工作之一:既有著高校老師的身份,又沒有直接的教學和科研壓力,收入體面穩定,還能照顧家庭。
  • 海歸求職,用好「應屆生」身份
    日前,上海歐美同學會「海歸職通車」人才招聘會在滬舉行,特斯拉、臨港集團等參會企業引起了海歸濃厚興趣。圖為求職海歸正在與招聘方諮詢崗位相關事宜。孫 雲攝又是一年校招季,國內許多大型公司已發布自己的招聘公告。
  • 西安提供萬餘崗位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西安財經大學經濟法專業碩士畢業生高莉娟已經陸續面試了4家企業。當日,西安市人社局和滻灞生態區管委會聯合舉辦2020年西安高校畢業生大型現場招聘會,380家用人單位帶來1萬多個就業崗位。這是疫情發生以來西安市組織的最大規模的線下招聘。「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僅西安地區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有24萬人左右。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近日,知名職業諮詢機構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重磅發布最新《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針對留學生海歸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對留學人才求職的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極具意義的全面分析與解讀。內外部多重因素造成海歸求職困境海職國際在《報告》中指出,目前的留學生海歸求職市場存在著人才供給量增加和企業崗位需求量減少的雙重壓力。
  • 想去高校工作?一起認識高校崗位(二)——管理崗
    一、校級層面的管理崗位我們常見的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這些校級領導都是擔負領導職責的,都應該是管理崗位。除了少量985高校外,大部分公立高校的書記、校長是正廳級,副書記、副校長是副廳級。但是,你也會發現部分校領導實際在專業技術崗位領工資,這是因為他的專業技術崗位工資比管理崗位高,他選擇「就高不就低」。
  • 「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CFP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一年制海歸碩士就業緣何被低看一等
    一年海歸碩士面臨就業難題「為什麼你的碩士只有一年時間?一年時間能學到什麼?」這是最讓張航尷尬的面試問題。每逢此刻,他的心裡都會浮現出一種「被質疑的不適感」。「去香港讀一年碩士,原本是為了提升自己,現在卻成了一個bug。」回首茫茫求職路,張航有些無奈。
  • UniCareer: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
    但相較國內畢業生,海歸學生求職窗口期較短,國內企業對國外高校了解卻並不多,這也樣容易造成海歸就業難的現象。分析海歸人才畫像時,UniCareer發現,受訪企業普遍更看重與「實際工作表現」相關的素質,比如實習/工作經驗、相關工作技能。數據顯示,約八成的受訪企業更傾向擁有2次及以上實習經歷的海歸。
  • 關注大學生就業|「95後」海歸求職 用人單位看能力更看適應力
    有調查顯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近60%的中國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其中「95後」已成海歸求職的中堅力量,數量比去年增加了10%。國內就業市場上,哪些留學生正在「披荊斬棘」?他們是否是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
  •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 澳洲海歸求職這個崗位最吃香!
    眾所周知四大的起薪已經不低了相信漲薪的消息一出更能使還在觀望是否回國的同學做出選擇了!                 網申是會貫穿於求職的整個過程的,在網申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獲取各家企業校招的信息源、如何進行投遞、投遞方式是什麼、應該準備什麼材料以及該如何追蹤。網申其實就像是一個漏鬥型的過程,從一開始你可以申請的職位到最終拿Offer的過程,信息的範圍是逐漸減少的。
  • 當代大學生/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碩士入職高校的行政崗位,曬出工資,直言晉升職稱要求高
    近日在論壇中,筆者卻看到有一位碩士生在畢業以後,由於想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便進入高校的行政崗位上辦公,工資並不高,因為他覺得行政崗位中的年輕人和從業人員工資只能算是科員崗位,一個月能夠拿到5000元就已經是很知足了,如果能夠在學校裡工作多年,那麼差不多3~4年的時間就可以晉升副科,工資也會有所提升,大約在6000左右。
  • HR眼中的海歸留學生
    你不能指望HR電腦裡有一份每年都更新的全球高校排名,每看一份簡歷都要上去查查對應學校,招一個985的時間成本顯然比海歸更低,學校我熟悉,也不會因為是海歸就自視甚高,英語6級完全夠用。其他的,大家都是新手,誰不得從頭學呢?海內外課程設置和審核標準完全不同,因此國內的HR很難判斷一個海歸的含金量,所以大多時候國內HR只認海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