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想要回國就業的大學生佔據了60%,95後成為今年求職的主力軍。相比於去年數量有了極大地提高!
在疫情影響下的「間隔年」就業
和曾經國內一樣,現在的國外受疫情影響,海外高校以線上模式開學,不少留學生無奈宅家「雲留學」。但也有一些留學生認為,停課不停學的網課仍需支付高昂留學費用,「性價比」不高,而且跨時區上課難以堅持,網絡的不穩定也影響課程質量,種種原因令他們選擇延期入學。
據學生意向調查發現,北美48%的人有延遲入學或重新申請的打算,都是即將入學或者要畢業的留學生,其他的大學生則按要求延期畢業!這讓那些想上學而不能上學的留學生心急如焚,因此在這樣的特殊「年份」。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擇業,辦完離職手續就開始各處面試,與此同時這樣的留學生真的很多!
什麼崗位更青睞留學生?
這些留學生因為國外疫情嚴重,基本上都會選擇國內就業。在2020上海留學生人才雙選會的數據統計中,留學生首選就業單位依次是外企、國企、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大部分不考慮參與公務員考試等社會考試。並且與去年相比,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海歸人才需求佔比分別提升了5.83、0.54、0.53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有人說留學生求職會很順利,其實不然,其中今年畢業的留學生,受於疫情,只好在國內選擇就業。面試了十來家網際網路公司和房地產企業,最後能錄取的只有3家。不僅僅如此大都數留學生求職之路並不順利,主要就是「錄取的公司不合心意,想去的公司又杳無音信。高不成低不想就",今年留學生不是」香餑餑「,就業環境較為惡劣。
但是也正是因為疫情,許多辦公變為家庭辦公,因此計算機專業的留學生倒是成為「香餑餑」。網站上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都急招數據開發、Web前端等技術崗位,這類公司崗位比較青睞技術型海歸。而有關技術性海歸的職業佔據了六成,其中更是有年薪達到30-40萬的算法工程師。而去年火熱的市場營銷、外教、會計等專業今年居然沒有上榜,形成了強烈反差!
留學生就業競爭激烈
儘管是留學生,只要是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依然得不到企業的關注,而相對優秀的留學生在今年的形勢下,反而多了一些關注度。更多海歸在國內就業,讓人才市場選擇的空間更大,對企業來說成本也低一些。
今年對於留學生最大的改變就是,當初一紙文憑就可獲得高薪職業的時代已經過去,名校光環也不那麼耀眼,現在的用人單位更需要的是有能力、契合企業的員工,其實不僅僅留學生這樣,國內的學生在就業的時候,用人單位還是會看重綜合能力。面試的時候會考察學生的在校經歷、實習經歷、獲獎情況、語言能力等內容,有的甚至需要導師推薦信、在校GPA(平均成績)作為依據。
留學生與國內大學生的區別
留學生的優點主要是視野開闊、語言能力、抗壓能力、發散思維,而同時薪資期待值高、不願意無償加班、職場文化適應力較弱。這也是國內僱主較為頭疼的問題。在國內這些留學生,或多或少有點眼高手低,既想拿高薪,又想少工作,這怎麼可能呢!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國內畢業生,還是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對於留學生,用人單位更關注其個人能力、工作經驗、思維模式。特別是應聘者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對自己有何職業規劃等,這是普遍對於面試者的考量!
關注智慧教育談,分享更多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