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幾年前你來過北京雍和宮的話,你一定會對這算命一條街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幾乎每一個古色古香的臨街店鋪都會有「大師」坐堂。
後來因為幾次媒體曝光搞得沿街到處豎起了流動牌子,喇叭裡也不斷播放著那聽起來有點刺耳的聲音「看相,算命,都是騙人行為,廣大遊客不要上當受騙。"
我多年前曾在雍和宮的一家會所講過幾次易經方面的課程,來聽課的朋友除了國學愛好者,也有幾位從業「大師」,因此對行業情況略知一二。在這裡我想說,任何行業都離不開銷售,銷售離不開話術,算命行業當然也不例外。算命江湖的種種手段,清朝時的「江相派」早已經總結「從業秘訣」,堪稱完備,我們另作專題討論。算命行業當然不能靠欺騙,根據傳統,算命行業有一套謀生立業的方法,行業術語叫「尖」盤與「腥」盤,尖盤是指運用易學知識進行演算,腥盤則是用旁敲側擊的手段讓諮客掏錢為算命買單。民國時的算命行業有句話「腥加尖吃遍天」「尖加腥賽神仙」,其實是說尖與腥是一對陰陽,命理師要憑本事吃飯,只算命不收錢難以為繼生活,但只想著收錢昧良心騙人就壞了行業口碑,只有本事過硬,善於說服諮客掏錢才是執業高人。這裡其實就是說命理師從業也要學會謀求陰陽平衡,兩者兼顧。 只可惜,那時的雍和宮,如同整個社會大環境,盲目逐利,坑蒙哄騙,幾乎成了騙子。因為算命一條街上的大師中,尖的稀少,騙的偏多,所以整條街的腥味就聞起來有點大了。行業沒有自律,投訴越來越多,也難怪媒體的負面評價
金庸筆下的江湖有南帝北丐中神通,而民國時期的算命江湖有南袁北韋中樂吾。袁樹珊、韋千裡、徐樂吾並稱「民國命理三大家」。這三位各個才高八鬥,著作等身,這裡我想重點給大家講講袁樹珊,因為袁先生在他的著作《命理探源》裡對命理師的素質提出了十條標準,值得包括我本人在內,運用易學知識為他人諮詢的從業人士所深思。
(左一:袁樹珊 中:徐樂吾著作 右一:韋千裡)
袁樹珊,是今江蘇鎮江人,他生於晚清,成名於民國時期。當時西方文化與科技開始在中國大陸傳播,傳統的觀念受西方文化衝擊程度遠大於當下,當然包括八字算命。袁先生出生醫卜世家,早年隨父以醫為業,兼以算命卜卦,後就學於北京大學,並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帝大攻讀社會學。學成歸來後,政界要員欲將其網羅門下,但先生對於功名利實錄並不熱衷,只專心於命理學的研究並繼續以醫卜行世。雖然先生算是一個職業的命理師,但他並不宣揚命理之神異,關於世傳的算命師傅行察言觀色之實,他幽默地回應:「來向星相家請教的不外三種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於名利;三是有的走投無路,所以不得不察顏定色,善為指點。」
袁樹珊尋根溯源,考訂幾乎當時所有的命書,在實踐中檢驗八字方法的合理性,理論聯繫實踐,形成了其學術特色。看似玄學的命理,在袁樹珊眼中是濟世救民的工具,學習命理學要有「不為良相,必為良醫」的精神境界。他說:「卜(算命)可決疑,醫可療疾,同為民生日用所必需。」因此,他要求,學習命理決不能以貪財為目的。可見,在當時他就已經是一位身病心病兼治的高人。實在是我們現在的命理師難望其項背的智者, 也應該成為我們當代命理師學習的榜樣。
袁先生特別把他對命理師的十條素質要求,寫在了他的著作《命理探原》裡邊。在這裡,我進行了摘抄並逐條為大家解釋我理解的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一,勤學。
先生說命理師要多讀書,不僅要讀算命方面的書,經、史、子、集等方面的書也要讀,這樣才提高自己的修養,才能增加學問。
註:今天的命理師要應對形形色色的諮客,更要求博學,古籍要懂,心理學要懂,如果文化水平在諮客之下,則很難為人指點迷津。
第二,靈活。
在具體批八字時,不能死背教條,必須參以人情物理,詢問當地的山川風水,家中祖上有沒有積德,以及此人的心術正與不正,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註: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一個命造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不同的變化方式,懂得原理還要因地制宜。
第三,口才。
在給人解釋命運規律時,一定要口齒清楚,理明辭達,忠實於命運的本義,不阿訣奉承,不故作高深。
註:今天的命理師自說自話者不在少數,羅列一堆術語,故作高深,而諮客是否能理解則放到一旁。
第四,淡泊。
不要追求豪華的生活,不要在服裝上下工夫,而要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註:現在「大師」講排場講穿著,袁先生的意思非讓大家一定要過簡樸的生活,他強調一個「禮」,你來問事,是尊重我,我穿符合禮儀的衣服則是表示對來訪者的尊重。
第五,勸勉。
當從命運中發現了別人的不足,一定要鼓勵他積極對待,要勸他努力上進,要讓他看到光明的一面。在勸勉他人時,一定要注意,根據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勸誡的忠告。
註:一個命造必然有其缺點,有其優點。一般來講命理師應強調其優點,因為可以弱者看到希望,強者的長板更長。
第六,警告。
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為社會作貢獻,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因此,在為失業的人算命時,一定要以「求人不如求己,能屈始可能伸」的話警告他,使其儘快從小做起,自立奮鬥。
註:「天道酬勤」是不變的真理,保護「弱者」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第七,節儉。
當人在走好運得意之時,一定要提醒他注意節儉,以防備以後的壞運。
註:對於強者,應指出其弱點,讓他引以為戒,勿要得意忘形。
第八,濟貧。
在為貧困倒黴之人算命時,即使他一生都沒有好運,也不可把話說絕,斷絕別人的希望。而要以婉言勸慰他,讓他感到人間的溫暖與希望。另外,給這樣的人算命,決不可收他的錢,若自己有能力,還應救濟他。
註:一個命理師看到一個坎坷的命造,哪怕在萬劫不復中也要為人找到一線生機,如果對方沒有走好運,你只斷錯了一個命;如果一個人因為你一句話而沒有了希望,這樣的因果,命理師如何去背負?
第九,節義。
要勸誡他人,在得意時切勿拋棄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糟糠之妻,要講義氣。
註:勸人為善是不變的真理。
第十,勿算。
有六種人的命不宜為他們算。一是,因為自己有錢,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裡的人;二是,貪財而不講義氣的人;三是,作風不正的人;四是,來算命時,言不由衷,試圖玩玩的人;五是,只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相信命的人;六是,
出生時刻不準確的人。
註:只補充一下第六點,時辰不準的矯正方式有很多,只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去驗證;本著對諮客負責的態度,不做沒有把握的判斷。
袁樹珊先生淡泊名利,潛心治學,德藝雙馨,聲名遠播。時年,蔣介石,吳佩孚,黃金榮等都曾來找過先生問卜,因為命理解讀精準,深得大家信服和尊重,所以先生收入不菲。此後,先生把所有收入用作興辦伏羲小學的經費,免費為孩子提供筆墨紙硯,鼓勵孩子讀書。期間袁先生歷經滄桑,學堂也曾幾度易名,至今猶存。
(武訓7歲開始行乞,一生辦學,是平民教育家)
日軍侵華後,社會經濟崩潰,袁樹珊財力不濟,難以獨力支持學校的開支,伏羲小學不得不向學生們收取一定的學雜費用。為此,袁樹珊非常愧疚,他感慨平民教育家武訓都能免費辦學,而自己卻不能為孩子提供免費的教育,所以他特地為學校做了一塊匾額,親書「不如武訓」四字,以表自責之意。
袁樹珊先生身體力行,高風亮節,慈善濟世的一生為後世立下了楷模,敬仰學習之餘,特寫下這篇小文與易學界同仁共勉。也希望能傳承以袁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命理師的優良傳統, 為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學問和行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