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內,21歲的小穎(化名)都覺得頭暈、無力,陰道還常常莫名流血,到醫院就診後醫生大吃一驚,她的血色素已經低於常人許多,屬於極重度貧血,更嚴重的是,醫生在她的宮頸上發現了一個比拳頭還大的巨大宮頸肉瘤,最後並不得不手術切除腫瘤和子宮。
2018年11月7日,小穎在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完成了第一階段最後一天的化療,目前她的狀態還不錯,如果後期複查沒有問題,近期就能出院了。
未婚、無性生活的女孩為什麼怎麼會得宮頸肉瘤?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劉露介紹,這種病非常罕見,發病原因與遺傳等因素有關,她還提醒,女性一旦發現異常的陰道流血,應該儘早就醫,即使是未婚女性,也應該定期進行婦科B超檢查,早期發現盆腔內異常情況。
21歲少女以為月經紊亂 檢查發現宮頸肉瘤
最近幾個月,小穎都斷斷續續地出現了陰道出血的情況,流血量時多時少,本以為是月經不正常,她就到處看病調理、吃藥,但似乎並不見好。與此同時,她還經常頭暈、乏力,整個人的精神一直不太好。
10月11日,因為頭暈、渾身無力的症狀比以往更加嚴重了,小穎獨自一人踉踉蹌蹌地來到醫院。在血液科檢查後,醫生發現小穎體內的血紅蛋白只有27g/L,而正常人的這個數值一般是120g/L。一般情況下,人體血紅蛋白數值低於60 g/L,就屬於重度貧血,低於30 g/L則屬於極重度貧血,「像她這個血紅蛋白數值,甚至可能馬上死亡。」婦科副主任醫師劉露說,小穎之所以還能自己走到醫院,是因為她所失去的血液是在長時間段內一點點慢慢流失的,身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耐受了這種貧血狀態。
隨後的三天內,醫生為她輸血總量達到1600毫升,以維持小穎身體的正常運行。但是,針對於她陰道出血的情況,經婦科醫生一會診,卻發現了大問題。
劉露在詳細詢問女孩情況後,已經意識到小穎的陰道長期流血不是簡單的問題,在為小穎進行檢查時,劉露發現她未婚女性本該呈現閉合狀態的陰道口被一個巨大腫瘤撐開,一團黑紫色的東西堵在陰道口,用手都摸不到邊界,「很嚇人。」劉露說,她從業20年,從沒見過這樣的病人,通過進一步的B超檢查,醫生在小穎的宮頸上發現了直徑約10公分的腫瘤。
手術取出巨型肉瘤 病情罕見醫生就診定製化療方案
10月19日,小穎轉入婦科住院。科主任何雯在聽取劉露的匯報後高度重視,意識到小穎病情特殊,立即組織科室多名醫師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為明確診斷,宮頸腫瘤的活檢手術必須儘快進行。小穎轉入婦科病房的當天下午,在做好備血,輸液,紗條,各種監護的條件下,醫護人員對小穎進行宮頸腫瘤組織活檢手術,由於肉瘤表面破損,活檢術中小穎又開始陰道大量流血。兩天內,醫生一邊用紗布陰道填塞壓迫腫瘤進行止血,一邊焦急的等待活檢結果後再制定下一步的治療計劃。
10月22日,活檢結果出來了,事實證明小穎患上宮頸胚胎性橫肌肉瘤。「這是一種非常罕見、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劉露介紹,根據文獻記載,子宮肉瘤約佔子宮惡性腫瘤的3%-4%,它可能發生在子宮體肌組織、子宮內膜間質等部位,罕見的是像小穎這類發生於宮頸的情況比發生在子宮體部的肉瘤機率還要小15倍。發病原因與遺傳因素有關,平均發病年齡在18歲左右,平均5年生存率不到30%。「必須馬上給她手術!」何雯主任及劉露副主任再次緊急組織全科室進行討論,為了留住小穎寶貴的生命,必須儘快切除小穎的子宮。在醫生的反覆告知溝通後,小穎的家人含淚籤下了手術同意書。當天下午,在制定周密的手術計劃後,帶著家人的囑託,看著小穎讓人憐惜的瘦弱的臉龐,醫生心情無比沉痛的將小穎送入手術室。經過3小時的精心手術小穎的子宮及巨大腫瘤的被順利完整切除。
手術這一關非常順利的完成,但制定後期的化療方案卻並不容易。因為是罕見病,實際病例和文獻記載都少,為了幫小穎制定各方面都適合的方案,劉露和科主任何雯分頭聯繫成都市婦科省級專家進行諮詢,還把小穎的病情當作案例在全國學術會議上提出討論,向全國的婦科專家「取經」。經過集思廣益和深思熟慮之後,一套周密的化療方案制定完成。
小穎需要進行3-4次化療,每次間隔21天,目前,小穎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化療,複查如果沒有大問題近期就能出院。
未婚女性也應關注婦科檢查
」很多人認為無性生活就不用看婦科檢查,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劉露提醒,女性不正常的陰道流血、肚子疼不一定是月經不調,還很有可能是婦科疾病。她建議18歲以上的女性應該每年到婦科進行一次檢查,18歲以下的女性也應該不定期進行婦科方面檢查,「至少通過B超檢查能發現一些明顯的盆腔包塊,避免病情被延誤。」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