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一瘸一拐走了1年,沒想到是兩側的股骨頭都壞死了,而且我本身是「熊貓血」,就診了多家醫院都說血源緊張、手術風險很大。現在接受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沒想到當天就完全可以下床站立。」李女士無比興奮地說。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採用微創精準的方法,成功完成了一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李女士即將康復出院。
曾摔倒過一次 已踮腳跛行1年
據55歲的李女士介紹,她長期在老家工作,1年前曾摔倒過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與那次摔倒有關,今年一月份,她的腳開始變得有些不利索,走路要踮著腳,一瘸一拐的。
「可是又沒疼痛,就覺得沒事,認為過一段時間就會好。」李女士說,她每天踮腳跛行工作,「主要因為沒有太疼痛,也不想花錢,就沒有正規治療。」
今年11月,她走路越來越吃力,踮腳也走不了,就診了多家醫院,因為她是熊貓血,而目前的血源緊張,萬一雙側手術中遇到出血多的情況,手術風險很大。因此,李女士慕名來到了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王黎明教授的專家門診。
雙側股骨頭壞死 醫生建議手術治療
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教授團隊為李女士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檢查,發現X線上她的雙側股骨頭內有大面積的不規則透光區,伴有股骨頭的變形,符合雙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改變。鑑於她的病情,依靠單純的保守治療已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經過反覆考慮,李女士接受了置換雙側全髖關節的建議。參與手術的姚慶強醫生說,本次手術有多項難題需要攻破:1.因為是雙側手術,如果採用傳統的方法,術中需要反覆擺放體位,不僅時間長,還要多次消毒。2. 雙側手術對解剖結構的損傷大,患者的臥床時間將非常長,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3. 該病人血型為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必須微創、快速、精準,減少手術用血。
因此,手術團隊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制定了經由直接前方(DA)入路進行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方案,該方法的優勢在於可以雙側同時消毒、無需反覆擺放體位、手術時間短、切口小、不損傷肌肉和神經、完全保留關節功能等優勢,但該技術難度大,對手術團隊的技術要求極高。
術前,王黎明教授團隊針對患者的三維解剖,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測量,詳細分析了手術中工具使用、假體裝配、手術技術準備等諸多細節,制定了一整套的雙側微創髖關節手術方案,並成功實施了手術。術後當天,李女士就嘗試坐起及下床站立,術後第四天,李女士就能不依靠助行器,自己行走、爬樓梯,進行功能鍛鍊。
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姚慶強介紹,隨著意外創傷、激素藥物、飲酒等誘發因素的增多,股骨頭壞死也呈年輕化趨勢。專家提醒,股骨頭出現壞死是一個過程,早期症狀是髖關節不舒服,但大約有30%~40%的患者早期表現不是髖關節不舒服,而是膝關節內側疼痛,特別是年紀大的患者。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會把疼痛按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處理。髖關節屈曲受限也是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表現,比如不能蹺二郎腿,還有內旋受限,硬要旋轉疼痛會加重等,有這些症狀要儘早就醫,查查原因。
近年來,王黎明教授團隊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將恢復患者正常的髖關節功能作為終極目標,系統開展了各類針對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關節炎、發育不良的微創手術治療,希望患者治療後不僅僅是行走,還可以跳躍、奔跑……(通訊員 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