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跛行1年 關節置換後當天就能下地站立

2020-12-20 江蘇頻道

「我這樣一瘸一拐走了1年,沒想到是兩側的股骨頭都壞死了,而且我本身是「熊貓血」,就診了多家醫院都說血源緊張、手術風險很大。現在接受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沒想到當天就完全可以下床站立。」李女士無比興奮地說。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採用微創精準的方法,成功完成了一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李女士即將康復出院。

曾摔倒過一次 已踮腳跛行1年

據55歲的李女士介紹,她長期在老家工作,1年前曾摔倒過一次,不知道是不是與那次摔倒有關,今年一月份,她的腳開始變得有些不利索,走路要踮著腳,一瘸一拐的。

「可是又沒疼痛,就覺得沒事,認為過一段時間就會好。」李女士說,她每天踮腳跛行工作,「主要因為沒有太疼痛,也不想花錢,就沒有正規治療。」

今年11月,她走路越來越吃力,踮腳也走不了,就診了多家醫院,因為她是熊貓血,而目前的血源緊張,萬一雙側手術中遇到出血多的情況,手術風險很大。因此,李女士慕名來到了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王黎明教授的專家門診。

雙側股骨頭壞死 醫生建議手術治療

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教授團隊為李女士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檢查,發現X線上她的雙側股骨頭內有大面積的不規則透光區,伴有股骨頭的變形,符合雙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改變。鑑於她的病情,依靠單純的保守治療已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經過反覆考慮,李女士接受了置換雙側全髖關節的建議。參與手術的姚慶強醫生說,本次手術有多項難題需要攻破:1.因為是雙側手術,如果採用傳統的方法,術中需要反覆擺放體位,不僅時間長,還要多次消毒。2. 雙側手術對解剖結構的損傷大,患者的臥床時間將非常長,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3. 該病人血型為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必須微創、快速、精準,減少手術用血。

因此,手術團隊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制定了經由直接前方(DA)入路進行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方案,該方法的優勢在於可以雙側同時消毒、無需反覆擺放體位、手術時間短、切口小、不損傷肌肉和神經、完全保留關節功能等優勢,但該技術難度大,對手術團隊的技術要求極高。

術前,王黎明教授團隊針對患者的三維解剖,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測量,詳細分析了手術中工具使用、假體裝配、手術技術準備等諸多細節,制定了一整套的雙側微創髖關節手術方案,並成功實施了手術。術後當天,李女士就嘗試坐起及下床站立,術後第四天,李女士就能不依靠助行器,自己行走、爬樓梯,進行功能鍛鍊。

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姚慶強介紹,隨著意外創傷、激素藥物、飲酒等誘發因素的增多,股骨頭壞死也呈年輕化趨勢。專家提醒,股骨頭出現壞死是一個過程,早期症狀是髖關節不舒服,但大約有30%~40%的患者早期表現不是髖關節不舒服,而是膝關節內側疼痛,特別是年紀大的患者。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會把疼痛按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處理。髖關節屈曲受限也是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表現,比如不能蹺二郎腿,還有內旋受限,硬要旋轉疼痛會加重等,有這些症狀要儘早就醫,查查原因。

近年來,王黎明教授團隊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將恢復患者正常的髖關節功能作為終極目標,系統開展了各類針對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關節炎、發育不良的微創手術治療,希望患者治療後不僅僅是行走,還可以跳躍、奔跑……(通訊員 章琛)

相關焦點

  • 髖關節置換術還得得臥床三個月?這位女士當天就下床走路了
    很多做過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免不了會有這樣的疑惑。南京市第一醫院目前開展前方入路(DAA)髖關節置換術,不切斷任何肌肉,創傷極小,當天手術即可下床行走,實現了快速康復治療。一周前,郝女士在家不慎跌傷,出現了嚴重骨折(肱骨幹粉碎性骨折+股骨頸骨折),疼痛難忍,甚至面臨癱瘓的風險。醫生告訴郝女士,她這兩個部位的骨折都很棘手,傳統手術創傷很大,恢復慢。
  • 73歲關節置換後跳廣場舞,53歲關節置換癱在床,關鍵因素是什麼?
    隨著關節置換技術的成熟和推廣,很多嚴重骨關節病的患者都開始接受關節置換這一手術治療方式。但是,我們發現,在眾多關節置換的患者中,術後的恢復效果並不一樣。53歲的李叔叔,同樣做的髖關節置換手術,但他認為「做完手術就得養著」,術後一直臥床休養,對於關節置換後的傷口疼痛,更是特別敏感,所以導致術後3個月,關節置換部位出現了關節粘連、僵硬,一屈曲關節就出現疼痛,不能下蹲。目前,李叔叔還依然躺在床上,和王阿姨的恢復程度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踮腳站立可以瘦腿嗎 踮腳站立有什麼好處
    踮腳站立是芭蕾舞演員用得比較多的一種站立方式,其實我們也可以做踮腳站立運動,下面一起來看看踮腳站立可以瘦腿嗎?踮腳站立有什麼好處?  踮腳站立可以瘦腿嗎  踮腳站立可以瘦腿,但是對於脂肪型小腿沒有太大的作用,對肌肉型小腿瘦腿效果比較好。  1、小腿部脂肪(特別是皮下脂肪)較多的情況,主要通過有氧訓練減脂,脂肪減少後小腿圍也可以明顯減少。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靶向減脂是可行的,也就是說不可能只減身體某部位的脂肪而無關其他部位。
  • 一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樂城完成實現
    原題:一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樂城完成實現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在國內的首次臨床應用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一場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強生公司的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完成在國內的首次臨床應用
  • 福清市醫院關節置換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8月4日,在醫院麻醉科和手術室團隊的全力配合下,福清市醫院骨科團隊成功開展一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張文明介紹,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引進該技術剛一個月,部分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病人已使用。此次與福清市醫院合作,引進這項人工智慧技術,也是福建省縣市級醫院首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
  • 保頭還是置換? ——劉萬軍骨關節科普系列
    擅長: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
  • 人工關節置換多少錢?醫生一次就說明白了
    很多網友在評論裡問,人工關節置換的費用大概多少?關節假體大概要多少錢?那今天就針對這一方面來為大家科普科普。國產的最便宜的人工關節費用約1-2萬元,根據材料和設計不同,也有3-8萬元的人工關節,具體使用哪個價位的,要根據患者年齡、經濟條件以及對功能的要求進行選擇。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
    原創 風城黑鷹 美國醫人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老人因關節勞損,股骨頸骨折等原因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很常見,術後恢復性鍛鍊非常重要。 (直腿抬高)站立練習手術後不久,您將起床並能夠站立。首先,您將需要別人幫助,但是當您力量恢復後,您將能夠獨立站立。在進行這些站立練習時,請確保握住牢固的表面,例如連接在床或牆壁上的吧檯。站立式膝蓋抬高將手術側的腿部抬向胸部方向,但不要將膝蓋抬高到腰部以上。
  • 關節置換術後應用病人自控鎮痛泵嗎?
    關節置換術後常用靜脈泵。二、使用鎮痛泵益處對於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來說,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表明,過度疼痛會影響傷口癒合,降低機體免疫力,使患者不願提前康復運動,影響食慾,影響情緒。三、鎮痛泵不良反應1、噁心嘔吐由於個人體質,我們通常進行麻醉手術後,有些病人出現噁心嘔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一定是因為使用了鎮痛泵。
  • 不切斷肌肉 不破壞生理結構 微創髖關節置換術 百歲老人也能做
    86歲的陳元同老人因為股骨頭壞死,11月25日在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4天就能下床活動,還能蹲下上廁所。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副主任賈小林說,提到髖關節置換術,家屬開始也不太贊同,怕這樣的手術老人承受不起,但後來權衡之下,家屬決定給老人做手術,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11月25日,老人在醫院進行了左髖關節半置換的微創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老人術後體位不受限制,比手術前自如得多,手術後4天,醫生鼓勵老人下地活動,在左腳下地的那一刻,沒有想像中的劇痛,老人一步一步地慢慢邁開步子。
  •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 患者恢復期由6—12個禮拜縮減為2小時
    Qurashi利用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為一名44歲的德國男性患者進行了微創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  中國網財經6月5日訊(記者杜丁)髖關節置換手術後2小時內就能下地走路,你敢相信嗎?6月3日,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級髖關節置換手術專家 ——Dr. Suleman Qurashi,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用一場精彩的手術直播顛覆了傳統認知。
  • 73歲老人手術當晚就能下地活動,這是什麼神操作!
    接診後,林浩立即為他做了專科查體,並進行了腰椎核磁和CT檢查。檢查發現,王先生的腰椎管巨大突出處於L4/5,正好壓迫著腰部神經根組織,並且椎管內增生狹窄嚴重,這也是他病情發展迅速、疼痛加重的根源所在。面對王先生急切的追問,林主任給了他肯定的答覆:「相比於傳統的手術,微創手術對肌肉、關節突及椎間盤的破壞性都要更小,能最大限度的保護脊柱、減少併發症,並且手術費用也更低。」王先生的病情經過評估,可以選用更為先進的微創內窺鏡椎管擴大解壓手術。
  • 被骶髂關節問題折磨了10多年,原來是強直性脊柱炎在「作怪」!
    41歲的男性患者,自述在10餘年前就出現了無明顯誘因的骶髂關節僵硬,伴有左側髖部、左臀部疼痛不適,表現為反覆發作骶髂部位疼痛不適,交替出現腰痛和左側臀部疼痛不適,行走時加重,向大腿外側放射。並且,伴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休息後症狀可稍緩解。曾去當地醫院檢查,具體不詳,未進行治療。
  • 嵊州104歲老人成功股骨髖關節置換 創國內最大年齡紀錄
    一位104歲的老人在接受股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康復出院。當天,主刀醫生、嵊州中醫院院長竺湘江手持鮮花向老人表示祝賀。老人當場用毛筆書寫了一幅「妙手回春」的字畫表示感謝。這位104歲的老太太叫費秀姑,是嵊州崇仁鎮富潤二村人。雖然年過百歲,但依然精神矍鑠。4月7日晚上,老人在家門口不慎摔倒,無法動彈。
  • 和平國際醫院完成「罕見」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構造最複雜的關節,走路、跑跳、蹲下、站立……樣樣離不開它,但同時也是生活裡最容易出問題的關節,很多中老年人被膝關節疾病所困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73歲老人成功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近日,入住渭南醫院外科三病區的楊秋連老人成功的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今年73歲的楊秋連,10年前出現雙膝關節腫痛。走路、站立、下蹲的時間一久就會疼痛加重。通過一些保守治療後疼痛暫且緩解。就在1年前,楊秋連老人下蹲時疼痛加重,下蹲後起站困難,尤其最近左膝疼痛越發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隨後就被家人送到渭南醫院。經過醫生的會診,被確診為雙膝骨性關節炎。
  • 踮腳、內八、摔跟頭,娃走路時這些情況說明啥?健康出了問題嗎?
    娃學走路時出現的踮腳、內八等情況,多數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太緊張。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隨著孩子學會站立,一直到會走路,這標誌著寶寶的成長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大多數娃來說,在1歲-15個月就已經可以穩穩的走路了。有些娃甚至已經可以開跑了。不過,每個娃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自身的發育情況也會有不同。家長不要看到別人家的娃可以上躥下跳了就過於著急,反而應該慢慢的引導,從孩子的坐、爬、扶站、扶著走一直到可以撒開手自己走。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要吃排異藥嗎?關節置換手術的7個問題,幫你一一...
    置換手術主要是指關節部位的病變通過保守治療無效時採取的一種手段,比較常見的進行置換手術的部位主要包括身體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很多患者在接受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時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擔心,為了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必須要對置換手術進行足夠的了解。
  • 陳大叔感慨:沒想到髖關節置換術後,才是我災難的開始
    家人馬上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X線片檢查提示:1.右側髖臼粉碎性骨折 2.右股骨頭中心脫位 3.右股骨遠端骨折,經過一番治療後,陳大叔右髖及右膝疼痛緩解。手術後,陳大叔出現右下肢短縮,活動時右髖部疼痛不適,伴有跛行,行走超過100m即需休息,偶爾在站立時可見右髖後外側軟組織隆起。吸取了前面的教訓,這次陳大叔選擇來到廣州,以尋求更好更進一步的治療,最後來到我院,門診以「右髖關節假體障礙」收入我科。
  • 膝骨關節炎除了關節置換,還有其他治療方法嗎?——骨科醫生袁林
    很多中老年人因膝關節疼痛到醫院拍片後大都被告知「骨質增生」了,久而久之「骨質增生」就在普通百姓當中耳熟能詳了,其實「骨質增生」並不是一個疾病,只是X線拍片檢查中所發現的一個病變而已。對於膝關節而言,準確的疾病名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