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 患者恢復期由6—12個禮拜縮減為2小時

2020-12-22 中國網財經

Dr. Qurashi利用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為一名44歲的德國男性患者進行了微創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

  中國網財經6月5日訊(記者杜丁)髖關節置換手術後2小時內就能下地走路,你敢相信嗎?6月3日,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級髖關節置換手術專家 ——Dr. Suleman Qurashi,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用一場精彩的手術直播顛覆了傳統認知。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直播

  當天,Dr. Qurashi利用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為一名44歲的德國男性患者進行了微創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遼寧省人民醫院院長白希壯教授、中國東區微創關節置換培訓中心主任夏冰教授和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教授進行手術實況解說。

  據中國東區微創關節置換培訓中心主任夏冰教授介紹,髖關節置換是屬於晚期的髖關節疾病的最有效手段。採用微創手術不僅僅是把創口縮小,更重要的是保護了髖關節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的軟組織的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傳統的髖關節置換需要切開一個15—20公分的口子,更重要的是把裡面的一部分肌肉也要打斷,把關節暴露出來完成這樣的置換手術。」夏冰說,引用了微創工具,使切口縮小到了6—8公分,也就是原來的1/2到1/3。

  據悉,傳統的手術因為破壞了肌肉,其恢復時間大概是6—12個禮拜,微創手術因為保護了軟組織,在術後的當天就可以下蹲,第二天生活就不受限制。

  人工髖關節置換對象多為老年患者

手術直播顛覆了傳統認知

  據了解,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對象多為60歲以上老年患者,部分為50-60歲的較年輕患者,患者多因為骨性關節炎、無菌性股骨頭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患而需要手術置換關節。

  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教授表示,SuperPATH (全髖關節置換)是一種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手術切口長約6釐米,術中保留關節囊和髖關節的所有外旋肌群,實現全髖關節的置換。

  SuperPATH具有可以完整保留短外旋肌的額外好處,而保留這些肌肉不僅可以縮短手術時間、加快術後康復,減少術中出血,增加術後穩定性,同時還可以減少術後運動限制。

  此外,患者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降低,家庭的負擔也相應減輕。路繼科教授表示,2014年北美地區三個中心的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對479例用SuperPathTM技術置換髖關節患者的隨訪,平均住院時間1.6天,超過91%的患者可出院回家康復,比較而言採用其他技術置換髖關節只有27.3%的患者術後可回家康復。

  郎平分享髖關節置換經歷

  活動當天,中國女排主教練、世界女排名將郎平女士也親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她個人於今年年初進行的髖關節置換手術經歷。

  據郎平介紹,算上膝關節的七次手術、頸椎的手術和之前兩次髖關節的清理手術,僅是因運動創傷接受的手術已經有過十次,這次的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她的第十一次手術。而根據醫生的評估,手術前,郎平右側髖關節的傷情已經到達九分,最壞的是十分。

  2008年時,郎平已經不能自如的上下樓梯,「包括晚上睡覺、翻身都疼得不行」。今年1月16日,郎平登上了飛往芝加哥的飛機,抵達芝加哥後,1月19日早上7點正式開始了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二天,郎平就開始康復訓練。

  當天,澳大利亞的世界級髖關節置換手術專家 ——Dr. Suleman Qurashi被聘為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特約專家。接下來,Dr. Qurashi將以和睦家為大本營,帶領團隊在中國開展SuperPATH手術。

(責任編輯:杜丁)

相關焦點

  • 不切斷肌肉 不破壞生理結構 微創髖關節置換術 百歲老人也能做
    重慶市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賈小林正在為患者做手術。而他並非科室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年齡最高的患者,前年曾有一位105歲高齡的老人,也在這裡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更讓人稱奇的是,在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一半都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股骨頭壞死多年,一年多沒出家門陳元同老人家住枇杷山附近,左股骨頭壞死已經多年了。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髖關節置換手術一般住院時間在一周以內,手術時間單側髖關節置換一般在30-40分鐘左右(主要指手術時間,不包括術前準備、麻醉以及術後麻醉恢復時間),對於合併特殊疾病或高齡等因素的病人,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可能根據病人實際情況有所延長。整體來講不算太大的手術,但也不能掉以輕心。2、哪些髖關節疾病需要換髖關節?哪些情況禁忌換髖?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你能想像,一個骨科手術,只需要4、5天的住院時間?術後當天可以正常進食,第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也不用插引流管、尿管,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移除支具?……不要以為這是美好的幻想,近年來,重慶市人民醫院骨傷骨病研究中心(簡稱「骨科中心」)推行的先進的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已讓許多的骨傷骨病患者受益。
  • 髖關節置換術還得得臥床三個月?這位女士當天就下床走路了
    很多做過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免不了會有這樣的疑惑。南京市第一醫院目前開展前方入路(DAA)髖關節置換術,不切斷任何肌肉,創傷極小,當天手術即可下床行走,實現了快速康復治療。一周前,郝女士在家不慎跌傷,出現了嚴重骨折(肱骨幹粉碎性骨折+股骨頸骨折),疼痛難忍,甚至面臨癱瘓的風險。醫生告訴郝女士,她這兩個部位的骨折都很棘手,傳統手術創傷很大,恢復慢。
  • 常平一位8旬老人髖關節置換術後 3小時下床行走
    日前,記者在常平醫院了解到,該醫院骨科最近為6位老齡患者做髖關節置換術,術後3 小時就能下床活動,堪稱奇蹟。  記者在常平醫院科骨住院部正好看到一位剛剛回醫院複診的患者周伯。今年68歲的周伯左腿不明原因疼痛,周伯剛開始以為不礙事,一直沒去醫院檢查,直到本月初疼痛加劇,不能下床直立,周伯才到醫院拍片檢查,被診斷為骨折。
  • 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辦第三屆國際骨科研討會 現場直播髖關節置換
    手術由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教授擔任主刀,同時,由已完成骨科機器人全膝/髖關節置換手術500餘例的美國知名骨外科專家 -- Sean D Toomey教授擔任臨床技術指導,共同進行Mako手術操作演示(Mako機器人髖關節置換術),同時通過直播平臺面向大眾及業內同步直播。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成功為102歲患者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在上海九院骨科專家李華指導下,為一位百歲老人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到一個小時完成,術後第三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動。    患者今年102歲,隨家屬一同來海南過冬,卻因在行走過程中不慎滑倒致傷右髖部,隨後來到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進行治療。經檢查,患者確診為股骨頸骨折。    為了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李雄傑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病情,勸導患者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在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後,骨科團隊決定為她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常見問題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要吃排異藥嗎?關節置換手術的7個問題,幫你一一...
    置換手術主要是指關節部位的病變通過保守治療無效時採取的一種手段,比較常見的進行置換手術的部位主要包括身體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很多患者在接受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時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擔心,為了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必須要對置換手術進行足夠的了解。
  • 【智慧骨科】雙側股骨頭壞死,醫生攜手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保髖」!
    9個月前,患者從樹上摔下左臀部著地,感覺髖關節疼痛,一直靠休息緩解。一周前,郭師傅明顯感覺到髖關節疼痛加劇,在當地醫院拍片顯示:左股骨頭壞死,於是前來徐州仁慈醫院治療。 而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只需採集圖像後,設計導針方向和位置,按投計一次性精準地將導針置入規劃位置,將壞死區刮除徹底,然後用人工骨和自體骨充分填充壞死區,促進局部癒合,延緩股骨頭壞死進展,儘可能避免髖關節置換,真正體現了「精準微創」的治療理念。
  • 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側臥、翻身嗎?
    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側臥、翻身嗎?很多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不敢翻身,怕對術後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患者甚至會在床上平躺一整晚,導致整個人疲憊難受。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關節置換術後能否翻身以及如何翻身等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髖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少錢?現在換個髖關節大概需要多少錢?
    髖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少錢?現在換個髖關節大概需要多少錢?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現在,很多藥物無法控制的疼痛或嚴重功能障礙的關節病損,我們可以通過關節置換來達到良好的生活體驗。尤其對於髖關節和膝關節。
  • 15年做了兩次股骨頭置換,摔倒後再疼痛,髖關節返修前先搞清這些
    喬阿姨,今年81歲,她15年前因為跌倒致左側股骨頸骨折,做了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手術後一直都能自己行走。5年前,又因跌倒致右側股骨頸骨折,又被做了右側股骨頭置換,康復也較快。最近5年都能自己行走及生活自理。
  • 體重快200斤,杭州大伯髖關節不堪重負,浙江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
    最近,王大伯髖部的疼痛加劇,腫脹感明顯,稍微走幾步就疼得受不了,只好來到浙大二院骨科就診,最後被確診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其中,左髖關節磨損更嚴重,需要手術置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對擁有67年歷史的浙二骨科來說,髖關節置換是一種常見、成熟的手術,每年骨科的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量高達3000例以上。 但王大伯這臺手術,有點特殊。浙大二院骨科嚴世貴教授說,患者體重190斤,皮下脂肪很厚,且合併高血壓病,所以手術的難度很大。
  • 惠州百歲老人成功換上人工髖關節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術式不同,陳奶奶此次接受的人工髖關節手術採取了前方直接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下稱DAA)的入路,實現了損傷最小化的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術後第三天,陳奶奶已經可以下地走路和自由屈伸腿部,並於不久後的5月2日康復出院。
  • 股骨頭壞死微創治療——髓芯減壓、打壓植骨術!
    點擊查看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性,30歲,7個月前左髖部出現疼痛,疼痛逐漸加重至影響休息,隨後出現跛行,左髖關節活動重度受限。於當地醫院行雙髖MRI檢查,診斷為「左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 遼寧一醫院成功為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
    遼寧一醫院近日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一位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手術後患者血腫腔消失,恢復語言功能,表達流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告訴記者,該名患者3個月前患腦出血,採取保守治療後出現語言障礙,只能說隻言片語,且語速緩慢。「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CT檢查發現,患者頭部的血腫已經液化,增強核磁提示血液液化周邊增強,壓迫到了語言中樞神經。」
  • 做了髖關節手術能坐飛機嗎?
    做了髖關節手術後是能乘坐飛機的,但是患者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在乘坐飛機期間也要注意休息。隨著技術的發展,髖關節手術的進行也越來越順利,但是有些事項我們仍是要引起注意的。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坐飛機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是:因為做了關節置換植入人體內的物體是金屬的,所以在過安檢的時候會出現報警的情況,即使把全身讓所有的衣服都脫光,還是會報警,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 高難度低創傷 常德一醫成功實施髖關節鏡手術救治車禍重傷患者
    紅網時刻常德6月16日訊(通訊員 歐陽文)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三病區為一名嚴重車禍致髖關節脫位、股骨頭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實施了髖關節鏡下關節腔清理及游離體取出術。該手術僅有0.5釐米長的兩處切口,術後患者快速康復。
  • 保頭還是置換? ——劉萬軍骨關節科普系列
    擅長: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