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Qurashi利用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為一名44歲的德國男性患者進行了微創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
中國網財經6月5日訊(記者杜丁)髖關節置換手術後2小時內就能下地走路,你敢相信嗎?6月3日,來自澳大利亞的世界級髖關節置換手術專家 ——Dr. Suleman Qurashi,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用一場精彩的手術直播顛覆了傳統認知。
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直播
當天,Dr. Qurashi利用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為一名44歲的德國男性患者進行了微創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遼寧省人民醫院院長白希壯教授、中國東區微創關節置換培訓中心主任夏冰教授和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教授進行手術實況解說。
據中國東區微創關節置換培訓中心主任夏冰教授介紹,髖關節置換是屬於晚期的髖關節疾病的最有效手段。採用微創手術不僅僅是把創口縮小,更重要的是保護了髖關節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的軟組織的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傳統的髖關節置換需要切開一個15—20公分的口子,更重要的是把裡面的一部分肌肉也要打斷,把關節暴露出來完成這樣的置換手術。」夏冰說,引用了微創工具,使切口縮小到了6—8公分,也就是原來的1/2到1/3。
據悉,傳統的手術因為破壞了肌肉,其恢復時間大概是6—12個禮拜,微創手術因為保護了軟組織,在術後的當天就可以下蹲,第二天生活就不受限制。
人工髖關節置換對象多為老年患者
手術直播顛覆了傳統認知
據了解,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對象多為60歲以上老年患者,部分為50-60歲的較年輕患者,患者多因為骨性關節炎、無菌性股骨頭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患而需要手術置換關節。
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教授表示,SuperPATH (全髖關節置換)是一種微創髖關節置換術式,手術切口長約6釐米,術中保留關節囊和髖關節的所有外旋肌群,實現全髖關節的置換。
SuperPATH具有可以完整保留短外旋肌的額外好處,而保留這些肌肉不僅可以縮短手術時間、加快術後康復,減少術中出血,增加術後穩定性,同時還可以減少術後運動限制。
此外,患者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降低,家庭的負擔也相應減輕。路繼科教授表示,2014年北美地區三個中心的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對479例用SuperPathTM技術置換髖關節患者的隨訪,平均住院時間1.6天,超過91%的患者可出院回家康復,比較而言採用其他技術置換髖關節只有27.3%的患者術後可回家康復。
郎平分享髖關節置換經歷
活動當天,中國女排主教練、世界女排名將郎平女士也親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她個人於今年年初進行的髖關節置換手術經歷。
據郎平介紹,算上膝關節的七次手術、頸椎的手術和之前兩次髖關節的清理手術,僅是因運動創傷接受的手術已經有過十次,這次的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她的第十一次手術。而根據醫生的評估,手術前,郎平右側髖關節的傷情已經到達九分,最壞的是十分。
2008年時,郎平已經不能自如的上下樓梯,「包括晚上睡覺、翻身都疼得不行」。今年1月16日,郎平登上了飛往芝加哥的飛機,抵達芝加哥後,1月19日早上7點正式開始了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二天,郎平就開始康復訓練。
當天,澳大利亞的世界級髖關節置換手術專家 ——Dr. Suleman Qurashi被聘為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特約專家。接下來,Dr. Qurashi將以和睦家為大本營,帶領團隊在中國開展SuperPATH手術。
(責任編輯: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