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3天下床!惠州百歲老人成功換上人工髖關節

2020-12-18 騰訊網

今年102歲的陳奶奶沒有想到,自己在意外摔倒導致右髖部骨折後,還能順利換上人工髖關節,很快重新下床走路。

陳奶奶的主刀醫生、 博羅縣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陳天實介紹,老年人髖部骨折俗稱「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不少病人因為髖部骨折臥床不起,常常因為褥瘡和深靜脈血栓等併發症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術式不同,陳奶奶此次接受的人工髖關節手術採取了前方直接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下稱DAA)的入路,實現了損傷最小化的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術後第三天,陳奶奶已經可以下地走路和自由屈伸腿部,並於不久後的5月2日康復出院。

老人意外摔傷險致癱瘓

4月初,陳奶奶在家中晾衣服時不慎摔倒。摔倒後,她的右側髖關節出現劇烈疼痛,不能活動。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博羅縣人民醫院骨科,4月8日進行的雙髖關節CT檢查結果顯示,陳奶奶的右側股骨頸骨折,這也是造成她的右髖部持續腫脹和疼痛的原因。陳天實告訴記者,當時陳奶奶的症狀已經具備手術指徵。

入院幾天後,陳奶奶自我感覺疼痛有所緩解,家人也出於對手術風險的顧慮,要求出院。然而,出院後不久,陳奶奶就因為髖部疼痛加劇,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返回醫院。

充分研判病情後,陳天實再次勸說患者家屬,為了老人的生活質量,建議儘快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百歲老人還能開刀嗎?」

面對陳奶奶家屬的疑惑,陳天實和主治醫生王壽軍解釋道,高齡老人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年齡本身並不是問題,關鍵是老人平時的身體狀況。記者了解到,早在多年前,陳天實就曾為一位同樣是10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過髖關節置換手術。

「高齡老人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如果進行保守治療,在長時間臥床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各種併發症,甚至引發生命危險。」陳天實說。

陳天實認為,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讓老人早期下床活動,儘快恢復到受傷前的活動能力水平,對於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一旦錯過手術時機,病人最後可能就會長期癱瘓在床,非常可惜。」

在醫生們的耐心解釋下,陳奶奶和家屬最終同意手術。

多學科配合的成功案例

儘管已經積累了不少相關經驗,在陳天實看來,陳奶奶的這場手術仍然具有一定挑戰。

「一百多歲的老人,有不少基礎疾病,身體也比較瘦弱,這都會給手術過程帶來更多風險」,陳天實告訴記者,陳奶奶幾年前曾經接受過心臟支架手術,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慢阻肺等多種疾病,這就意味著,手術前期準備和術中術後的全過程,都要加倍小心。在手術前,陳天實特意請來心內科進行術前會診,在對陳奶奶心功能的詳細檢查和嚴謹評估下,手術提上了日程。

4月24日,陳奶奶終於被推進了手術室,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等手術。為了把手術風險降到最低,陳天實提前與麻醉科醫生溝通,在手術過程中時刻關注監測儀器顯示屏,記錄生命體徵的數值變化,根據客觀數據科學給藥。

對於陳天實來說,手術的難度主要在於老人的骨質疏鬆。「比起普通病人的手術,這臺整個操作過程中動作特別輕柔,要格外放慢速度,避免手術造成二次損傷。」陳天實說。

為此,陳奶奶的手術花費了比普通患者更長的時間,手術過程持續了近1個小時。

由於陳奶奶年事已高,術後,她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接受防止感染、祛痰、護胃等對症治療。4月25日,她順利轉回骨科普通病房。

先進術式助老人3天下床

在術後第三天,陳奶奶就下床行走了,扶著支架緩慢移動的她,看起來和手術前並無太大區別。

「奶奶已經100多歲了,我們沒想到她可以恢復得這麼快這麼好!」看著陳奶奶扶著支架行走的樣子,孫媳婦發出了感慨。

這一切主要歸功於DAA。「DAA的入路可以不損傷任何肌肉,提供快速康復的條件,我們業內有個說法叫『忘記髖』,也就是說,患者在接受DAA髖關節置換術以後,很快恢復行動自如,忘了自己接受過這種手術。」陳天實說。

據陳天實介紹,傳統的髖關節置換手術通常採取後外側入路,術後短時間內患者的膝蓋不能彎曲,且對術後護理要求比較高,往往需要3個月到半年,患者才能恢復正常活動。不僅如此,傳統術式的切口長達15釐米,而此次手術中,陳奶奶髖部的切口僅7釐米,出血量很少,而且由於切口位於前側,也避免了術後臥床時與床板接觸導致的劇烈疼痛。

記者了解到,後外側入路曾是該院骨科針對同類患者實施髖關節置換術的主流入路方式,轉變的契機發生在2016年,當時一位義大利的骨科教授來到惠州講學,陳天實報名參加了學習班。了解到DAA這種「新鮮」的手術入路後,頗感興趣的陳天實追隨這位教授到國內各地聽了幾節課,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於2017年初首次開展DAA髖關節置換術,大大提升了患者術後的恢復速度和質量,在陳天實主刀的這類手術中,患者最快在術後6小時就下地行走。

陳天實介紹,該院每年接診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超過50位,除了最常見的老年人摔傷骨折以外,年輕人由於酗酒和濫用激素導致的股骨頭壞死也是常見病因,「髖部傷後48小時是進行手術的第一個黃金時段,建議患者儘早就醫,以免影響正常生活。」陳天實說。

【記者】廖鈺嫻

【作者】 廖鈺嫻

【來源】 惠州健康頭條南方號

相關焦點

  • 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成功為102歲患者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在上海九院骨科專家李華指導下,為一位百歲老人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到一個小時完成,術後第三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動。在徵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後,骨科團隊決定為她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這是一位超高齡的患者,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手術,更需要關注的是術前、術後的各種『坎』,因此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術前,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認真細緻地檢查、分析和準備。
  • 百歲老人髖部骨折 術後3天下地行走
    原標題: 百歲老人髖部骨折 術後3天下地行走  本報訊(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孫茜)「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可怕,但對骨質相對疏鬆的老年人而言卻難以恢復
  • 合肥一醫院成功為百歲老人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新華網合肥9月11日電(記者代群)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不久前成功為一百歲老人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目前,百歲老人已順利出院。   據合肥市一院心血管內科施有為主任介紹,101歲的老人鄭超在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黑?
  • 肺癌骨轉移導致骨折,近百歲老人還能做手術嗎?
    所幸廣州醫生成功挑戰高難度手術,順利實施了瘤體完整切除及腫瘤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順利完成,黃爺爺身體狀況比手術前有了明顯好轉。右髖部疼痛不能行走,是腫瘤骨轉移!今年10月初,98歲的黃爺爺突然右髖部酸痛,不能行走。在家裡休養3周後病情沒有好轉,疼痛愈發嚴重,於是前往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 常平一位8旬老人髖關節置換術後 3小時下床行走
    日前,記者在常平醫院了解到,該醫院骨科最近為6位老齡患者做髖關節置換術,術後3 小時就能下床活動,堪稱奇蹟。  記者在常平醫院科骨住院部正好看到一位剛剛回醫院複診的患者周伯。今年68歲的周伯左腿不明原因疼痛,周伯剛開始以為不礙事,一直沒去醫院檢查,直到本月初疼痛加劇,不能下床直立,周伯才到醫院拍片檢查,被診斷為骨折。
  • 嵊州104歲老人成功股骨髖關節置換 創國內最大年齡紀錄
    一位104歲的老人在接受股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康復出院。當天,主刀醫生、嵊州中醫院院長竺湘江手持鮮花向老人表示祝賀。老人當場用毛筆書寫了一幅「妙手回春」的字畫表示感謝。這位104歲的老太太叫費秀姑,是嵊州崇仁鎮富潤二村人。雖然年過百歲,但依然精神矍鑠。4月7日晚上,老人在家門口不慎摔倒,無法動彈。
  • 經歷「最危險骨折」 百歲老人術後3天扶杆行走
    近日,家住渝中區的百歲老人在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以下簡稱進行了「髖關節置換術」,經過全程康復幹預,中西醫結合診療,術後第3天老人便下地行走,見到記者時直誇:「專科醫院就是不一樣,術後不痛苦,技術槓槓的!」
  • 不切斷肌肉 不破壞生理結構 微創髖關節置換術 百歲老人也能做
    而他並非科室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年齡最高的患者,前年曾有一位105歲高齡的老人,也在這裡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更讓人稱奇的是,在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一半都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股骨頭壞死多年,一年多沒出家門陳元同老人家住枇杷山附近,左股骨頭壞死已經多年了。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3、人工髖關節的優、缺點有哪些?專家解惑:人工髖關節的優點在於手術技術成熟,手術治療期較短,約一個月左右,治療效果也比較顯著,關節疼痛基本上可以完全除去。但是人工髖關節也並非十全十美。其缺點是:第一,對跑步、登山這類運動有一定影響。
  • 人工髖關節120年(1901-2021)
    本文嘗試將髖關節置換百年風雲展示給大家,請先閱讀本公眾號以前文章人工髖關節之父John Charnley等。第一部分 象牙之塔德意志象牙塔領袖Gluck     1938-1970年期間,這種鈷鉻合金假體成了美國髖關節置換的標準,病人需要住院3個月,其中術前牽引6周,術後康復6周。50%失敗率,失敗患者主訴是疼痛和活動受限,甚至有一部分抱怨效果不如手術前。
  • 百歲老太骨折手術次日下床走路:不挑食性格開朗 血管狀況好過40歲...
    在術前的心血管檢查中,醫生們發現老太太的血管狀況好過了許多40歲左右的年輕人,基於此這位百歲老太順利進行了髖關節置換手術。昨日,老人家在向楚天都市報記者坦言健康秘訣時稱,「不挑食、性格開朗是我的健康法寶」。骨折手術第二天百歲老太下地走路老太太姓汪,浙江人,今年正好100歲。一年前,大女兒將她接來武漢一起生活。
  • 南科大醫院MDT團隊為「準百歲」老人成功「接骨」
    當高齡老人遭遇「骨折」,手術風險和恢復難度就更陡然劇增。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為「準百歲」高齡骨折患者丁奶奶(化名),成功開展閉合復位微創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老人術後恢復良好,四天便可下床活動。高齡老人跌倒骨折並不少見,僅在短短一周內,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骨科便已成功完成了3例9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骨科手術。
  • 「準百歲」老人遭遇「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醫院成功「接骨」四天便...
    當高齡老人遭遇 " 骨折 ",手術風險和恢復難度將陡然劇增。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為 " 準百歲 " 高齡骨折患者丁奶奶(化名),成功開展閉合復位微創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老人術後恢復良好,4 天便可下床活動。高齡老人跌倒骨折並不少見,僅在短短一周內,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骨科便已成功完成了 3 例 90 歲以上高齡老人的骨科手術。
  • 百歲老人成功接受骨折手術 長中大附院刷新該院此類患者年齡最高紀錄
    百歲老人成功接受骨折手術 長中大附院刷新該院此類患者年齡最高紀錄 2020-08-25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側臥、翻身嗎?
    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側臥、翻身嗎?很多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不敢翻身,怕對術後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患者甚至會在床上平躺一整晚,導致整個人疲憊難受。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關節置換術後能否翻身以及如何翻身等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2020中國嵩山骨科高峰論壇人工髖關節翻修大會成功舉辦
    為了進一步提高對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理念和技術的理解和認識,2020年10月11日,由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承辦的「中國·嵩山人工關節感染高峰論壇」成功舉辦。由於今年是疫情特別時期,本次論壇全程改為在線直播的方式,歷時12個小時,唯醫骨科直播平臺截至目前累計觀看人數達25360人,是一場精彩的人工髖關節翻修饕餮盛宴。
  • 跨越數千裡助「候鳥老人」重新行走 哈市二院專家成功為海南分院...
    劉大娘今年69歲,是一名「候鳥老人」。今年10月,她和老伴兒來到三亞過冬。前幾日,因在家中不慎摔倒導致左側髖部摔傷腫痛,無法活動。隨後在家人的陪伴下,她來到了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海南分院·海南聖峇里醫院進行治療。經過檢查,結果顯示其為左側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移位、斷端骨質硬化,右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股骨頭壞死,同時患者還有著多年的心臟病史。
  • 陸軍第958醫院(西南醫院江北院區) 成功開展嚴重認知障礙患者人工...
    (術後患者正在「整理」床鋪)據了解,老人名叫張國強(化名),今年已經94歲,此前因高血壓3級、前列腺增生、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等疾病多次入院。入院後,該科室以主任肖洪、護士長金晨璇組成的醫護團隊積極為患者制定了手術方案及術後護理措施。因患者重度認知功能障礙,依從性差,術後出現髖關節脫位的風險性極大,同時由於高齡帶來的麻醉風險也不可預估。經骨科E區醫護人員、麻醉科醫生反覆跟家屬溝通講解手術方式及可能出現的手術意外後,患者家屬同意對其進行手術治療。
  • 陳大叔感慨:沒想到髖關節置換術後,才是我災難的開始
    家人馬上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X線片檢查提示:1.右側髖臼粉碎性骨折 2.右股骨頭中心脫位 3.右股骨遠端骨折,經過一番治療後,陳大叔右髖及右膝疼痛緩解。但是好景不長,沒多久陳大叔又開始出現右髖疼痛、腫脹,他再一次來到醫院就診,行X線片檢查提示:右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於是就做了「右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沒想到這一次手術,竟然是災難的開始。手術後,陳大叔出現右下肢短縮,活動時右髖部疼痛不適,伴有跛行,行走超過100m即需休息,偶爾在站立時可見右髖後外側軟組織隆起。
  • 做了左髖關節換術後14年,72歲大爺再次入院手術
    72歲的李大爺,因「左髖關節置換術後14年,左髖痛半年」入院。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李大爺無兒無女,生活貧苦。這次來醫院,還是其弟弟妹妹以及左鄰右舍幫忙,湊著錢了才來治療。雖說國家每年都會給到一些補貼,但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