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近年來,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濱水景觀以其開放性的特徵在城市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成為人們休閒、交往、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城市發展的熱點區域。
▲遼寧大連普灣新區濱海景觀帶
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把人工建造的環境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使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安徽黃山齊雲小鎮
濱水景觀的規劃從類型上來分主要有生態保護型規劃、生態修復型規劃和旅遊遊憩型規劃:
生態保護型規劃
對於這種城市濱水景觀的規劃理念不應是高密度城市建築或人工景觀的大量堆砌,而是朝著建築量小的「非建築化」「非城市化」的方向發展,體現生態優先的原則。
▲河南鶴壁淇河國家溼地公園
生態修復型規劃
生態修復既有利於減少人力、財力、物力的投資,又能避免過多的人為幹預給生態系統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生態修復是現代濱水景觀規劃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濱水區規劃出具有生態修復功能的濱水景觀已成為各國景觀規劃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鄭州雙鶴湖中央公園
旅遊遊憩型規劃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普遍感到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放鬆身心,緩解各種壓力是現代城市居民的共同願望。
▲湖北宜昌求雨臺公園
從設計原則上來看,濱水景觀空間設計則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空間連續性原則
濱水空間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延續。一方面,濱水空間環境的設計必須與水體的空間形態相協調。另一方面,有必要形成一個統一的結構和形式,以反映整個區域的空間形態和質地。
▲深圳前海桂灣片區
親水性原則
人們來到水邊空間享受風景,接近水和親水性,而親水性的好壞是判斷水邊空間成敗的重要標準。
▲鄭州園博園
生態自然原則
濱水空間對自然生態具有獨特的價值,濱水空間的設計應考慮自然生態的整合,並儘可能地恢復大自然的外觀。
▲深圳市老幹部活動中心
除此之外,在濱水景觀規划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環境的設計。例如利用海岸線的不均勻性和高度的空間變化,豐富水域的形狀,讓水面風光更宜人;通過濱水空間中的綠色植物設計,創造不同特徵的水岸空間,增加其空間的層次結構。
▲鄭州園博園
總而言之,濱水空間不是一個簡單的輪廓,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生態空間,必須在多維上進行多方面的設計。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躍,居民的生態意識將逐步提高,濱水區的空間景觀設計將逐步向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
▲深圳市老幹部活動中心
文章內容來源於建築界、普邦景觀及網絡
圖片來自文科園林項目案例
文科園林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