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sell新作:「龍蔭水岸,成長家園」龍崗河幹流碧道項目

2021-01-19 騰訊網

作為由深圳水務局主辦的碧道核心骨幹項目的優勝單位,Hassell為深圳建成1000公裡碧道,統籌水、岸、城空間功能,實現生態、生活、生產相協調的生態美麗河湖願景提供了具有示範性的綜合解決方案,為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深圳經驗」添上重要篇章。

龍崗河總體設計結構

龍崗河,東江流域淡水河水系,發源於梧桐山北麓,自西南向東北穿過龍崗中心城區,見證了這裡的興旺發達和發展變遷。23.6km的龍崗河幹流流經科研創新、都市中心、歷史人文、生態自然等不同濱水城區,應體現多重價值,將該區域塑造為世界級的獨特濱水區。

河道現狀問題

針對暴漲暴落的現狀河道,消極水岸人群難以到達,同時濱河用地面臨更新這三大重要挑戰,如何應對泥沙沉積的行洪通道,如何修復生境脆弱的河流廊道,如何貫通城水慢行讓水岸易於到達,如何提升水岸公共服務讓人們願意停留,如何讓碧道聯動城市發展活力並塑造獨特龍崗魅力成為了本次方案關注的重點。

創造讓人願意到達和停留的水岸

圍繞碧道建設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和產業鏈道這五大體系,方案提出了「龍蔭水岸,成長家園」的願景以及「庇護、連接、傳承」三大主題策略。方案還將藉助城市大腦的智能決策管理實現自然與城市的聯動真正達到功能與經濟平衡最優化。

遵循三大主題策略設計的守護家園手冊

1.庇護 — 萬物生息

龍崗河作為流域重要的生態廊道,但沿岸生態空間受限,土地資源緊張,因此我們提出通過整合河流與城市綠地空間,構建多功能綠色基礎設施,庇護龍崗河成為人與自然的共同家園。

重塑多元生境,創造連續的生物廊道

根據上中下遊不同河道斷麵條件選擇不同改造方式,修復全域庇護生息的完整河道生境。8個棲息溼地森林通過多功能海綿綠溪等綠色基礎設施縫合進龍崗河山水生態廊道中,對區域中水入河水質進行淨化提升,同時為水鳥、昆蟲及兩棲類動物提供棲息環境。

景觀打造城市處理水的智慧大腦,實現多種水處理模式

採用軟質化生態駁岸代替工程防洪壩,綜合性生態修復平衡水生、水路交界、陸生三類生境

具有教育科普意義的不同類型的人工溼地,在進化提升水質的同時,成為動物的棲息地

2.連接 —每一個人

針對河道狹窄,臨河道路導致難以退堤,堤上堤下慢行聯繫不暢,兩岸緊鄰待更新的產業建築等現狀挑戰,我們通過貫通幹流兩岸60km慢行碧道小徑,構建碧道 + 綠道遊憩網格,連接城市與水岸,拓展濱水界面,串聯沿岸6個活力節點群,為市民休閒,遊客到訪,運動健身等出行場景提供完善便捷且智慧溫暖的基礎服務設施。

碧道智慧小徑典型斷面(圖源:深規院)

創造多維連續的親水路徑,增加人與水親近的可能性

延續場地肌理凸顯河谷風貌,將人群帶回河谷

在極端天氣中,提供安全的聯繫疏散通道

3.傳承 — 下個百年

除了生態回歸與景觀升級,龍崗河兩岸也將逐漸成為產業發展中心,同時依託客家文化遺存打造濱水文化遊憩地標。我們將通過4大主題水岸家園-「創新家園、共享家園、人文家園、山水家園」提升沿岸公共功能,以及多個濱水活力城市客廳為區域創造一條魅力人文之河,同時通過對龍崗河品牌的綜合開發,樹立深圳最具活力的濱水形象名片。

沿岸公共建築設計以呼應傳統文化肌理,加強建築在地性

安瀾水岸體驗中心至水上森林 - 在結合現有堤防規劃的基礎上,保證安全水位及行洪功能,打造處理型分級滯洪溼地用以增加河段行洪能力,並結合親水景觀臺階優化現狀駁岸單一的豎向連接,同時注重溼地生境營造,有效提升物種多樣性。

客家文化水岸博物館 - 在提取龍園文化基因後,對客家水岸博物館等建築或構築物地標進行設計,與現有的龍興寺,羅漢塔形成古今對比,打造具有獨特辨識性地標的龍崗水岸。

眺望客家文化水岸博物館

龍崗河碧道建設項目是Hassell為深圳市民、本地動植物做的一次多元創新嘗試,同時也是給予復興曾經的客家濱水生活一個振奮人心的暢想。目前,Hassell已開啟方案的整合工作,並積極參與到後續的深化設計中。

延續巨龍展館形態的龍吟水岸文化長廊

項目詳情

客戶

深圳水務局

規模

23.6公裡

設計聯合體及生態顧問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工程顧問E2Designlab

Hassell設計團隊

Angus Bruce、Andrew Wilkinson、Richard Mullane、王翀、朱紹婷、林世揚、譚景桐、Liam Mouritz、袁維、趙曉麗、吳偉唯、陳昱呈、杜蘊馨、王曦、汪澈、Kristjan Cebzan、Aysen Jenkins、朱婧吟

本文由Hassell事務所創作,

歡迎各大事務所以創作者的視角投稿!

相關焦點

  • 坪山河幹流碧道將變美,國際知名設計公司SASAKI聯合體中標工程設計
    近日,國際知名設計公司SASAKI聯合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中標深圳坪山河幹流碧道工程設計。同時基於大量建成濱水項目的經驗,通過對碧道的深入理解,在水系整治、生態修復、市民休閒、城市激活、產業升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設計策略。
  • 廣州今年已建成碧道355公裡,鼓勵建設親水碧道公園
    記者從12月8日上午廣州市政府召開的「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截至目前,廣州已建成碧道355公裡,推進五個融合:碧道+黑臭治理,碧道+文化傳承,碧道+全民活動,碧道+鄉村振興,碧道+產業群落,統籌治水治岸治城,助推碧道經濟效益,讓群眾共享治水成果。
  • 廣州荔灣區建設三大高標準碧道 打造嶺南水文化名片
    」「歷史文化碧道——沙面島碧道」「企業主導碧道——大坦沙碧道」等一系列高標準碧道。為使沙面西堤街區得到更好的保護利用,2019年荔灣區政府結合省市碧道建設的部署,實施了該區域的品質提升工程,項目以恢復歷史公共空間格局為切入點,運用「微改造」手法,打造有溫度的街區,將沙面西堤打造為「廣州西客廳」,完整展現廣州近代歷史風貌,喚醒歷史記憶,形成獨特的歷史文化碧道。(1)恢復歷史格局,打開通江廊道。
  • 「硯都水韻 魅力碧道」攝影大賽徵集佳作
    、市政府高標準建設省級碧道試點的工作部署,記錄和反映肇慶碧道建設,用鏡頭描繪心中最美的碧道。由肇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肇慶市攝影學會聯合舉辦「硯都水韻 魅力碧道」首屆肇慶水利攝影大賽,面向廣大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徵集相關內容的攝影作品,歡迎所有關心肇慶水利事業發展和碧道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賽。
  • 2020廣州番禺區有哪些碧道可以玩?
    番禺區逐步構建碧道體系,結合自身城市規劃和文化特色,規劃優先貫通水岸空間,優化水質環境,完善便民設施,實現碧道、綠道、慢行道互聯互通、成網成片,滿足市民「水岸遊憩」的嚮往。同時,由其區委、區政府共同牽頭研究部署碧道建設工作,並邀請城市規劃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編制碧道建設規劃,明確了碧道建設目標、原則、任務和工作路線圖等,通過「規劃一張圖,實施分階段」,推動碧道建設工作落實。  根據各片區不同的自然稟賦及區域特點,番禺區將因地制宜豐富碧道內涵。  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  「碧道+生態公園」。
  • 350公裡碧道點翠僑鄉 恩平市沙湖鎮打造獨特風景線
    根據《大綱》,至2022年底,江門市將規劃建設35段碧道,總長351.4公裡。其中,2019年全市將建成約80公裡碧道;2020年全市將建成約100公裡碧道;2021年全市將建成約120公裡碧道;2022年全市將建成約50公裡碧道。
  • 碧一江春水 道兩岸風華——深圳茅洲河碧道光明試點段建設紀實
    「母親河」回歸清澈,又恰逢廣東「萬裡碧道」藍圖面世,深圳市創新性提出以高水平規劃建設「千裡碧道」。茅洲河,被列入深圳市首批碧道建設的試點之地。按照茅洲河碧道「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建設理念,茅洲河碧道光明試點段項目初期即融入深化設計概念,以茅洲河為軸構架活力中心,以沿線路網與現狀空間結構為基礎,統籌各種生態要素,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等功能,自西向東重點營造南光綠鏡、左岸科技公園、V型橋、茅洲河生態修復段、濱海明珠科創園、大圍沙河社區等6大景觀節點
  • 武夷水岸家園U品
    導讀:本期樓盤評測帶您走進南京---武夷水岸家園U品。武夷水岸家園U品,位於寧杭高速江寧東山出口處,緊鄰東山主城區,是東山主城未來重發展的純高尚居住區。作為南京首席•U生活特區,為城市年青一族度身打造。追逐時尚,而不是過度迷戀,注重品位,而不過度盲目。因為物質只是生活的手段,享受才是生活的目的。
  • 7公裡珠江碧道變身大公園,可慢跑、親水、賞景
    廣州各區碧道建設不斷推進,市民非常熟悉的老城區碧道也要相繼開工。7月10日,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此前一天,二沙島環島碧道工程已經展開了招標工作。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長度7.1公裡,以「珠江碧道:百年廣州行」為主題,打通濱江岸線兩處斷點,劃分緩跑徑,串聯沿線7處文保單位、8處公園,打造一個可慢跑、可親水、可賞景的濱江大公園。
  • 廣州3年建成逾千公裡碧道 一區一道首尾相銜穿城而過
    到2022年底,廣州將建成碧道1000公裡以上,各區建成特色鮮明的碧道。目前各區已選出試點,總體以珠江為主脈,以流溪河、增江為兩大支線,開展水汙染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濱水空間建設,水文化建設等。A.充分發掘自然本底特色和歷史文化,通過鄉土敘事、嶺南建築修復、特色步徑設計、本土動植物生境恢復等,打造體驗生態野趣、回味鄉愁記憶的最家鄉碧道。現代都會碧道區依託中心城區的發展特色、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成為廣州都市特色新名片。助力「珠江黃金水岸」建設,整合珠江沿岸的文化、景觀、產業、遊憩資源,以城央碧道打造最都市的先鋒水岸。
  • 越秀這個7公裡珠江碧道將變身大公園
    (越秀段)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此前一天,二沙島環島碧道工程已經展開了招標工作。》,越秀區建設碧道長度27.3公裡,7條河湧被選入廣州市碧道建設名錄,其中珠江前航道(越秀)7.1公裡,東山湖5公裡,東濠湧4.4公裡,新河浦湧2.2公裡,鼇湖2.6公裡,流花湖3.1公裡,沙河湧2.9公裡。
  • 侯鎮:東到侯一,南到水岸家園,建設夢想小鎮
    侯鎮:東到侯一,南到水岸家園,建設夢想小鎮 2020-08-25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金山湖碧道建成這樣了,湖山村舊改被擱置
    金山湖 2019年7月份,惠州金山湖段被列入了大灣區1個大灣區碧道和10個粵東西北地區碧道共11個(>「1+10」)碧道工程為省級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