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今年已建成碧道355公裡,鼓勵建設親水碧道公園

2020-12-20 廣州日報

記者從12月8日上午廣州市政府召開的「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截至目前,廣州已建成碧道355公裡,推進五個融合:碧道+黑臭治理,碧道+文化傳承,碧道+全民活動,碧道+鄉村振興,碧道+產業群落,統籌治水治岸治城,助推碧道經濟效益,讓群眾共享治水成果。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賀成偉在發布會上還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度開放水域空間資源,鼓勵開展群眾水上運動,建設親水、樂水的碧道公園。

規劃2000公裡碧道 打造「理想水生活」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州時提出的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水碧岸美的『萬裡』碧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去處」決策部署,廣州市全面開展千裡碧道建設,奮力打造治水工作的升級版。

廣州相繼印發實施《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技術指引(試行)》和《廣州市碧道建設評估辦法(試行)》,明確落實了碧道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任務、資金渠道,初步搭建了「規-建-管」全流程的碧道實踐模式,規劃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裡,以「理想水生活」為理念,全力打造我市「千裡碧道」美麗長卷。

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賀成偉透露,2019年,廣州建成碧道約113公裡,重點打造五類試點,建成了第一條共同締造碧道、第一條鄉村振興碧道、第一條生態修復碧道、第一條產城融合碧道和第一條海綿城市碧道,以先行先試,為全市千裡碧道建設打造示範樣板。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碧道355公裡,重點突出安全優先、生態優先、骨幹優先,推進五個融合:碧道+黑臭治理,碧道+文化傳承,碧道+全民活動,碧道+鄉村振興,碧道+產業群落,統籌治水治岸治城,助推碧道經濟效益,讓群眾共享治水成果。

五大碧道示範段進展順利

今年以來,廣州著力打造流溪河、閱江路、臨江大道、二沙島、生物島等5條碧道示範段,具體進度如何?

從化區流溪河碧道示範段。位於從化區太平鎮至溫泉鎮的流溪河段,建設長度約43.4公裡,還清於水、還水於民,還綠於岸,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湖岸線和生態駁岸,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碧道畫卷。該項目已於7月25日開工建設。

海珠區閱江路碧道示範段。位於前航道右岸華南大橋至琶州大橋段,長約2.6公裡。串聯周邊琶洲展館、會展中心碼頭、會展公園等特色節點,服務好會展區、網際網路聚集區、總部商務區的功能需求,以線串點、以線帶面,推動沿線功能升級,建設灣區國際品質水岸,示範縫合城市、適老適幼的最都市生活。已完成一期工程1.5公裡並對市民開放。第二期7月底開工,正在施工中。

天河區臨江大道碧道示範段。建設範圍6.3公裡,與已完成的4.3公裡的原臨江大道碧道共同在高品質濱江綠地內打造廣州市第一條面向市民開放的碧道緩跑徑,示範新舊共生、粵賞四季的最藝術生活。現已完成2公裡。

越秀區二沙島碧道示範段。建設範圍5.5公裡。通過已建東山湖公園碧道,與擬建的新河浦湧碧道、東濠湧碧道連通,推進水系互聯互通,盤活老城公共空間,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水生活圈,實現雲山珠水共逍遙,示範水清岸綠、三道一帶的「最文體」生活。已完成一期工程0.65公裡並對市民開放,第二期8月已開工,正在實施。

黃埔區生物島碧道示範段。建設範圍6.6公裡。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建設海綿綠地、完善配套服務,打造魅力水岸,示範共同締造、經濟適用的最創新生活。已建設提升2公裡。

深挖碧道內涵 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建設

廣州把碧道建設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倒逼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推動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在空間布局規劃上,進一步深化省萬裡碧道「三道一帶」空間要求,提出廣州「八道三帶」空間範式,一是拓展美麗國土「新生境」,保護全市42片水源保護區和59座江心島,建設11條廣州碧道風廊,22條水鳥走廊,恢復魚類洄遊生態圈;二是營造高質量「新生活」,策劃4片9條碧道主題遊徑,串聯34處大型綠地斑塊和220處特色節點,打造藍線上的公共服務綜合帶;三是推動高質量「新發展」,開發373公裡水上運動產業帶,輔助85片產業片區建設,挖掘碧道沿線4類48片價值地區,激活片區多元價值,實現空間綜合利用。

賀成偉還透露,市水務局起草了《關於以碧道建設為引領全面加強我市防洪排澇基礎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以碧道統籌全市防洪防澇防風防地質災害工作,開展防洪排澇的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的實踐方案,預計將於近期印發實施。

下一步,廣州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高質量推進「千裡碧道」建設。其一,圍繞水環境提升、濱水空間複合開發利用、碧道管理等方面開展專題研究,深挖碧道內涵,促進實現市、區,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碧道建設。其二,充分發揮碧道示範項目引領作用,探索水生態修復和引入企業化主體等工作,構建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全過程的社會參與體系,鼓勵社會在資源開發、文化挖掘、生態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參與碧道建設,實現政商共建、全民參與、社會共管。其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度開放水域空間資源,鼓勵開展群眾水上運動,建設親水、樂水的碧道公園。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良好水生態隨處可見,進一步煥發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無窮魅力。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文強

相關焦點

  • 7公裡珠江碧道變身大公園,可慢跑、親水、賞景
    廣州各區碧道建設不斷推進,市民非常熟悉的老城區碧道也要相繼開工。7月10日,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此前一天,二沙島環島碧道工程已經展開了招標工作。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長度7.1公裡,以「珠江碧道:百年廣州行」為主題,打通濱江岸線兩處斷點,劃分緩跑徑,串聯沿線7處文保單位、8處公園,打造一個可慢跑、可親水、可賞景的濱江大公園。
  • 可慢跑、親水、賞景!越秀這個7公裡珠江碧道將變身大公園
    珠江前航道碧道(越秀段)建設長度7.1公裡,以「珠江碧道:百年廣州行」為主題,打通濱江岸線兩處斷點,劃分緩跑徑,串聯沿線7處文保單位、8處公園,打造一個可慢跑、可親水、可賞景的濱江大公園。》,越秀區建設碧道長度27.3公裡,7條河湧被選入廣州市碧道建設名錄,其中珠江前航道(越秀)7.1公裡,東山湖5公裡,東濠湧4.4公裡,新河浦湧2.2公裡,鼇湖2.6公裡,流花湖3.1公裡,沙河湧2.9公裡。
  • 餘其豹調研親水公園和興寧碧道建設
    本報訊 日前,梅州市委常委、興寧市委書記餘其豹率隊到親水公園項目和興寧碧道建設現場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全力加快親水公園項目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建設任務
  • 廣州3年建成逾千公裡碧道 一區一道首尾相銜穿城而過
    到2022年底,廣州將建成碧道1000公裡以上,各區建成特色鮮明的碧道。目前各區已選出試點,總體以珠江為主脈,以流溪河、增江為兩大支線,開展水汙染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濱水空間建設,水文化建設等。A.珠江主脈串聯荔灣湖、東山湖、南海神廟、蓮花山、南沙溼地公園等,營造特有的南粵自然人文風光;流溪河支線串聯流溪河森林公園、北回歸線標誌塔、白雲湖等,展現廣州特有的生態魅力;增江支線串聯掛綠湖、增江畫廊等,彰顯廣州秀美河山;白坭河支線串聯塱頭古村等古村落以及沿岸農田風光,展現廣府村落的原生態鄉土民俗和嶺南建築風貌,打造具有田園特色的休閒碧道。
  • 廣州荔灣區建設三大高標準碧道 打造嶺南水文化名片
    根據省政府近日批覆的《廣東萬裡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到2022年,廣東將建成5200公裡碧道,珠三角地區率先初步建成骨幹碧道網絡;到2030年,建成16000公裡碧道,形成覆蓋全省的碧道網絡,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生態。
  • 350公裡碧道點翠僑鄉 恩平市沙湖鎮打造獨特風景線
    350公裡碧道點翠僑鄉兩岸  依託骨幹水系、結合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特色,3年內規劃建設35段碧道  走進恩平市沙湖鎮,沙湖圩鎮依蓮塘河而建,沿線的親水棧道、遊人小徑、楊柳長廊等景點構成一幅別具風情的鄉鎮圖景。
  • 2020廣州番禺區有哪些碧道可以玩?
    同時,由其區委、區政府共同牽頭研究部署碧道建設工作,並邀請城市規劃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編制碧道建設規劃,明確了碧道建設目標、原則、任務和工作路線圖等,通過「規劃一張圖,實施分階段」,推動碧道建設工作落實。  根據各片區不同的自然稟賦及區域特點,番禺區將因地制宜豐富碧道內涵。  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  「碧道+生態公園」。
  • 碧一江春水 道兩岸風華——深圳茅洲河碧道光明試點段建設紀實
    「母親河」回歸清澈,又恰逢廣東「萬裡碧道」藍圖面世,深圳市創新性提出以高水平規劃建設「千裡碧道」。茅洲河,被列入深圳市首批碧道建設的試點之地。左岸科技公園,6.8公裡碧道核心之地。近1000米主線,將建築、公園、河道及兩岸緊密連接。
  • 高明推進20公裡碧道建設 休閒漁家灣預計明年4月底完工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李祥銳報導:根據部署,未來幾年高明將打造20公裡碧道。這20公裡碧道目前建設情況如何?記者昨日獲悉,依託沙寮村沿西江子堤打造的休閒漁家灣,預計明年4月底即可完工並投入使用。據悉,高明轄區內的碧道工程共有西江高明段和秀麗河兩段。
  • 沿河而建18公裡親水碧道!東海岸明年還有兩大濱河公園將建成
    前段時間,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600畝公園群的建設讓不少小夥伴歡欣鼓舞。沒想到,好消息不斷,這兩天,汕頭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汕頭市僑韻文化旅遊商業帶項目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公告,東海岸新城新溪和塔崗圍片區兩大河道公園也即將上馬建設。大家都知道面海是東海岸的特點,但很多人沒注意到,親河也是東海岸的亮點。新津片區有新津河引入的人工內河穿城而過。
  • 碧水清流白鷺飛,佛山東平水道碧道納入國家水利風景區
    以東平水道作為省級碧道試點建設為機遇,佛山將按照「1年快速啟動,5年千裡成型,10年全面覆蓋」的思路,全市建設1000公裡碧道,逐步形成「水美佛山」的城市名片。溼地公園呈帶狀沿河而建,這片由長約8公裡的濱河片區改造成的城市公園林蔭密布、繁花盛開、白鷺飛翔。
  • 拆除45棟涉水建築首層牆體,蕭崗打造親水碧道
    據介紹,此次清拆45棟涉水建築首層6米範圍行動將於3月20日完成,隨後該街將加快推進蕭崗親水碧道的建設。 去年7月起,雲城街全力推動新市湧(蕭崗段)的綜合整治,嚴格按照6米標準,對臨湧邊的122棟民宅首層南北牆體進行拆除,打通巡河通道。
  • 廣州白雲區打造濱河公園網紅打卡點
    南方網訊(記者/湯文詩 通訊員/趙雪峰)自《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實施以來,廣州開啟了全市碧道建設工程。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幹體系。從2018年底開始,廣州白雲區啟動碧道系統建設規劃,堅持繡花功夫、分類施策、逐年推進,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碧道畫卷。
  • 龍崗這個街道將新建一條碧道
    近日,平湖街道召開碧道建設推進會協調推進觀瀾河流域甘坑-苗坑水庫碧道建設計劃年內完工▲碧道慢行系統段效果圖近年來,平湖街道強力推進治水提質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效。▲經過治理,2019年山廈河流域軍區支流有白鷺低飛此外,「大美平湖」的建設對河道水空間及綜合水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經過平湖街道及上級主管部門等各方的綜合考量、充分調研及論證,觀瀾河流域甘坑-苗坑水庫具有較好的碧道建設條件。為此,平湖街道今年將協調推進上述河道的碧道建設。
  • 金山湖碧道建成這樣了,湖山村舊改被擱置
    金山湖 2019年7月份,惠州金山湖段被列入了大灣區1個大灣區碧道和10個粵東西北地區碧道共11個(>「1+10」)碧道工程為省級試點。
  • Hassell新作:「龍蔭水岸,成長家園」龍崗河幹流碧道項目
    作為由深圳水務局主辦的碧道核心骨幹項目的優勝單位,Hassell為深圳建成1000公裡碧道,統籌水、岸、城空間功能,實現生態、生活、生產相協調的生態美麗河湖願景提供了具有示範性的綜合解決方案,為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深圳經驗」添上重要篇章。
  • 市民熱線|石巖環湖碧道溼地公園基本完工
    今年會有哪些項目?」石巖居民何先生率先來電提問。溼地公園目前已基本完工「聽說石巖新建了溼地公園,我路過的時候看到基本都完工了,什麼時候正式開園?」市民王小姐打來電話提問。石巖街道相關單位負責人介紹溼地公園是石巖環湖碧道沿線的四大主題公園之一,目前已基本完工,另外陌上花、石頭山、青草排3個主題公園已完工開放。
  • 「硯都水韻 魅力碧道」攝影大賽徵集佳作
    、市政府高標準建設省級碧道試點的工作部署,記錄和反映肇慶碧道建設,用鏡頭描繪心中最美的碧道。進一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公眾對河湖保護的責任意識與參與意識。由肇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肇慶市攝影學會聯合舉辦「硯都水韻 魅力碧道」首屆肇慶水利攝影大賽,面向廣大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徵集相關內容的攝影作品,歡迎所有關心肇慶水利事業發展和碧道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賽。
  • 深晚薦讀|鹽田又多兩條碧道,山美水美風景美,就等你來打卡
    深晚記者獲悉,鹽田區兩處漫步賞景的 " 醉美 " 碧道近日全面建成並開放,探谷尋溪、溼地漫遊,為深圳市民提供了又一生態休閒的舒適景觀。8 月 29 日,由深圳晚報發起的 " 碧水鹽田 百萬市民看深圳行動 " 提前打卡鹽田碧道,欣賞鹽田碧道建設和碧道之美。
  • 肇慶又將迎來兩座城市公園!地點就在……
    那就是肇慶又將迎來兩座城市公園,大欖崗長者公園和羚山湧碧道公園城市公園如明珠嵌入「肇慶碧道近日我市印發的《肇慶市推進「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動方案》中,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屬於八大提升工程中環星湖旅遊業態提升工程的其中一項「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