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自主推薦、專家評審等階段,2020十大「北京最美街巷」榜單出爐。海澱區除學院路街道二裡莊環巷獲評「最美街巷」外,中關村街道創業小徑、北太平莊街道轉河路獲得入圍獎。記者從區城管委了解到,2020年,海澱區圍繞「十無一創建」標準,推進實施110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其中達標類70條,精治類40條。髒亂的背街小巷退出了居民的生活圈,改造後的街道除了靚麗更有文化氣息。
全區規劃精準定位
背街小巷顧名思義,通常都藏匿在不起眼的街區巷尾,也往往因為長期疏於整治存在多方面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在2020年海澱區環境整治工作中,環境改善是一個方面,而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整治結果、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是又一次有效探索與嘗試。
據了解,我區《背街小巷三年(2020-2022)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方案》於5月正式印發實施。6月,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在全區精神文明建設暨背街小巷精細化環境整治提升動員部署會上對抓好落實三年行動方案進行具體部署,把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和迎接文明城區復檢測評工作結合在一起整體推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隨後,區城管委與相關職能單位對海澱轄區內計劃整治的110條背街小巷逐條進行了現場踏勘,並採取「線上評審,線下核驗」的方式,完成設計方案評審。在一對一整治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各街道充分發揮街鎮責任規劃師和高校合伙人團隊專業指導作用,對接社區民意需求,針對街巷問題現狀「一巷一策」細化治理方案,在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古都風貌,留住北京城市的「魂」。
12月11日,記者來到中關村街道雙榆樹西裡二條,這條11月底剛剛揭開面紗的步行街,從拆除違建之後一路蛻變成中關村眾享薈科學人文體驗街區,精心設計過的體驗內容,不僅展示了中關村科學城的科技發展,也通過趣味互動讓街道可看更「可讀」。
多方聯動重點突破
整治背街小巷,首先就是要釋放原有空間,區城管委在大力推進拆除背街小巷私搭亂建的基礎上,鼓勵項目設計利用釋放空間,增設便民設施,補植綠化,提升街巷宜居和便利性。據介紹,在110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區城管委統一組織監理施工,嚴格監督建設施工單位落實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環保措施,緊抓施工進度,嚴把施工質量。同時組織街鎮開展架空線規範梳理、交通管理、廣告牌匾規範治理、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題業務培訓,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背街小巷環境提升往往都存在複雜的複合型問題,單靠街道或社區層面無法徹底解決,對於這類問題,區城管委通過統籌實施,重點解決了通信架空線入地、積水點治理、道路恢復、盲道修復,解決天上線纜凌亂、安全隱患突出和路面坑窪、破損、積水等問題。
「在道路交通情況整治方面,我們採取了改單行優化交通組織方式,規範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文明勸導與嚴格執法相結合的方式,緩解車輛亂停亂放難題,在改造過程中也對周邊居民停車難的問題進行了考慮,儘可能多地設置了停車位。」區城管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還充分利用我區『大城管』檢查考核機制,將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納入全區城市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專項考核,進行月檢查、月考核、月通報,以查促改,壓實責任。」據悉,自5月份以來,全區累計督促整改街巷環境問題1976處。
二裡莊環巷成為最大亮點
12月5日,記者來到剛剛入選2020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的二裡莊環巷,這條小巷乾淨整潔、面貌一新,除了精心彩繪過的牆體外立面,更有學生放學高峰專用通道、社區文化長廊等巧思,居民停車入位,通行人車分流,而街巷建設過程中居民的全程參與、全程感受成為了最大亮點。
二裡莊環巷位於志新路北側、志新西路東側,全長457米。2017年以來,學院路街道以「疏解整治促提升」為工作主線,封堵破牆開門21處,重新裝飾修復建築外立面,整修地面,拓寬主幹道,打通消防通道,拆除原有狹窄無實際通行的人行便道,增設護欄,並在西門處設置人車分流,增設自行車架,施劃標準停車位,規範車輛停放,架空線規範梳理,並於2018年8月完成二裡莊環巷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
但持續的整治提升並沒有停止,2020年,街道結合垃圾分類工作,在環巷沿線建立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站、設置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有效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二裡莊環巷的整治過程中,街道融入了探索居民參與設計、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貢獻「智力」與「治力」的社會治理新思想,「我們希望通過充分徵求地區居民意見,傾聽周邊群眾心聲,切實將二裡莊環巷改造成符合民意的惠民工程。」學院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的二裡莊環巷,生活設施齊備、道路整潔安全,在社區與街道的精心策劃下,社區積極推動用文化視角為社區公共空間賦能,廣泛動員本地群眾參與二裡莊社區「斜街再生」,開展了靚麗風貌、文化復興、共享社區、生態未來、智慧生活五大行動計劃,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品質。
記者從區城管委了解到,按照新一輪三年行動方案部署,我區2021年將繼續完成100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其中精治類40條,達標類60條,進一步落實日常精細化管理責任,讓海澱的背街更美,小巷更加靚麗。(記者 陳乃禾 攝影 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