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項目正式奠基動工,建設駛入快車道。五年前的同一天,哈爾濱工業大學與深圳市政府、蘇黎世藝術大學等單位共同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合作創辦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隨著國際設計學院項目的動工,意味著「創意之都」即將迎來國際一流的設計學院。
奠基儀式
據了解,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是深圳「十三五」校園基本建設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以「未來性」、「開放性」、「國際性」為特色,不僅具有地域特點,還融入合作方各自的文化氛圍。項目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1萬平方米,投資約9.67億元,項目將建成包括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代表未來校園的國際化建築。
該學院以設計學、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等3個一級學科為核心的學科群,主要突出面向產業的設計、高科技條件下的媒介設計和基於現代人居理念的建築設計等,計劃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200人。學院建成後,將採用國際化辦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設計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打造「科技+藝術」相結合的全球化教育平臺;形成人文、社會與工程多學科交叉、藝術與科技高度融合的辦學體系。
項目鳥瞰效果圖
哈工大(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表示,要把國際設計學院建設成為具有一流硬體設施、一流師資隊伍、一流辦學特色的一流國際設計學院,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可持續增量,為深圳加速設計產業發展、建設「設計之都」提供有力支撐,為中瑞兩國教育合作再上新臺階作出重要貢獻。
蘇黎世藝術大學校長Thomas D. Meier十分看好設計學院的未來,28日他通過視頻表示,深圳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具有成為世界領先大都市的獨特潛力,這樣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是創建新的設計教育機構的理想場所。同時,「在深圳,設計可以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並造福當地居民,設計研究可以輕鬆地與本地強大且富有創新的產業聯繫起來。」他稱雙方將強強聯手,努力去創建一個卓越的、世界一流的設計教育與研究機構。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許建領也對設計學院的發展提出了希望。他表示,要充分發揮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蘇黎世藝術大學的學科優勢、創新優勢,搶抓「雙區驅動」歷史機遇,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圍繞深圳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建設,加快布局一批一流設計學科和創新載體,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新的動能,為促進深圳與蘇黎世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蘇黎世藝術大學在藝術、設計方面具有強勁實力,而哈工大則是傳統的工科強校,兩者強強聯合,必將會在工業體系、產品、環境等設計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哈工大(深圳)副校長姚英學接受媒體時透露,設計學院大約會在2023年初全面建成使用,而在此之前,哈工大(深圳)已有的設施完全可以應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學院力爭在2021年實現招生。
屆時,蘇黎世藝術大學會有一部分老師參與到教學中,也會配合學校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未來,設計學院會走研究型的辦學道路,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設計人才、創意人才的培養基地,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設計、創意產業添磚加瓦。」姚英學說。
連結: 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長」啥樣?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浩透露,學院的外立面將採用色彩漸變的設計,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色彩,除了教學功能外,學院充分國際交流的功能需求,增加了更多的共享空間,提供給師生們進行「腦力激蕩」。精心的設計方案使國際設計學院獨具「氣候環境、校園建築特徵、空間豐富性」三大特點。
學院將充分融入周圍環境,多彩的陶棍幕牆,賦予校園山川河流的美感和靈動性;教學樓、宿舍外立面形象尊重周邊原有建築的城市空間和場所精神,與已有建築、校園環境相得益彰;山川匯流線型呼應主軸,綠化種植布局以及材質的顏色搭配強調線條延伸感,進一步強化「山川河岸」的設計概念,使校園莊重卻不失靈動,大氣又不失細膩。
設計學院在建設的過程中就已經注入了科技的含量。市建築工務署副署長李卓表示,項目移交以來,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明確了設計學院「國際+設計」的特色及定位,在方案設計階段依託「工作坊+國際招標」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甄選優秀設計方案。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工程建設組織模式試點,採用國際通行的設計牽頭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保障品質落地,力求將項目建設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的高水平精品工程。
【記者】孫穎 李斌
【通訊員】吳銳嬋
【作者】 孫穎;李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