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共賀新春,廣東高考在線將持續送出好禮!
今天,我們將送出平臺專屬精美U盤,免費+包郵,留言即有機會獲得。詳情看本文末。
◆ 積極創建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專業群),加快建設中、高職職業教育集團。加快推進高職「雙高計劃」建設。支持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職業教育微電子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 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示範性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加快建設深汕職業教育園區。
◆ 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創新中心、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秘書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德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示範基地等職教高端平臺建設。
◆ 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爭取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5所高校納入第三輪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
◆ 爭取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獲批設立。
◆ 加快籌建海洋大學、師範大學。
◆ 加快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和音樂學院建設,推動深圳音樂學院首批招生。
◆ 加快推進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規劃建設。
◆ 加快創建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等建設。
◆ 探索實施「深圳本土支柱產業+深圳本土高校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學科」的中外合作辦學計劃。
◆ 推進深圳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籌建。高質量高標準辦好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
◆ 支持高校與企業合作設立產業學院、教學點、實驗室和創新基地。鼓勵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等聯合成立產教融合聯盟。
原文如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省2021年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六屆十八次全會精神,以推動教育先行示範為主線,抓住綜合改革契機,補短板、提質量、推改革,出臺一批頂層設計文件,增加一批優質學位,爭取一批先行先試政策,啟動實施一批教育改革工程,為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1.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宣傳學習。2.編寫《深圳的光榮與使命》系列教材。充分利用新中國建設偉大成就,特別是深圳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活教材」,加強師生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3. 以紀念建黨100周年為契機,組織開展「百幅黨史照片慶百年」等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4.開展黨建工作「示範高校、標杆院系、樣板支部」建設,在中小學開展「黨建示範學校」培育創建活動。5.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深入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監管、督查力度。6.完善直屬學校財務決策流程等管理制度,加強對重點環節、關鍵領域的監管。7.出臺《深圳教育先行示範規劃綱要(2021-2035年)》《深圳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及《深圳創建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方案(2021-2025年)》《深圳高等教育先行示範行動方案(2021-2025年)》《深圳民辦教育先行示範行動方案(2021-2025年)》。落實任務分工,制定時間表、繪製路線圖。8.出臺《深圳市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意見》,完善黨政領導幹部講思政課常態化機制。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創新思政教研機制,打造新時代思政系列精品課程,首批建設10所「思政示範學校」。配齊建強專職思政教師,實施培優計劃,建設一批思政名師工作室。統籌建設一批黨建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政教育與實踐基地。9.出臺深圳市中小學教材管理文件,成立深圳市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加強對地方和校本課程教材(含讀物)的審查。10.出臺《深圳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動。11.開展學位建設專項督導,2021年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學位10.37萬個,新增幼兒園學位2.5萬個。13.鞏固「5080」攻堅工程成果,健全公辦園管理和保障體系,建立普惠性民辦園獎勵性補助標準與辦學品質掛鈎聯動機制。制定幼兒園課程建設指導意見,培育一批科學保教優質特色項目和優質特色園。實施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化治理。14.做好義務教育消除大班額和控輟保學工作。召開全市義務教育工作會議,引導各區完善積分入學政策,研究並制定新一期我市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出臺《深圳市中小學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引入更多國內名校落地深圳辦學。15.制定深圳市普通高中特色辦學評價指標體系,開展特色高中評審。研究制定新建公辦高中、綜合高中辦學指引。出臺《深圳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管理辦法》。以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為依託,打造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深圳樣板」。16.出臺《深圳市促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行動方案》,制定特殊教育第三期提升計劃,推動市、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召開全市融合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議。17.積極推進民辦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民辦中小學綜合管理平臺,完善管理機制。制定並實施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加強民辦中小學年檢。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質量監測。18.實施優質民辦學校培育行動、特色課程培育計劃。積極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民辦教育園區建設。健全民辦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入職管理。優化民辦學校內部治理運行機制。20.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年度測評和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培育一批中小學德育示範校、校園文化精品學校和書香校園。21. 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學生每天校內鍛鍊1小時。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探索構建完善大中小幼相銜接的學校體育課程體系。22.研究制定《新時代深圳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意見》,研製中小學生美育課程、評價體系,打造美育之城。23.研究制定《深圳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意見》,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推動建設25—30個(覆蓋每區2—3所)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出臺《深圳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建設綜合實踐基地。24.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深圳市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25.加快建設深圳雲端學校,實施雲端課程、課堂、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行動。26.深度建設智慧校園,推進建設未來教育體驗中心、高新技術體驗中心、跨學科創新實驗室和數位化學科教室,首批建設10所混合式學習試點學校。27.探索「人工智慧+」新型課程教學,探索聯合上課機制,打造「教學共同體」。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建設10個示範性智慧學習空間、10個人工智慧轉型改革創新標杆項目。28.成立未來教育研究中心,舉辦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加強未來教育研究。29.出臺《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五年行動計劃》。探索建設一批「課程改革先鋒學校」。鼓勵學校創新形式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開展科普學分制試點。建設中小學科創競賽信息化管理平臺。30. 推動建設全新機制的創新創業學院,以學院為依託,組建「一流企業+一流中學+一流高校」合作聯盟。研究出臺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標準與管理辦法,建設50個校外科技實踐基地。31.建立全市高校創新人才教育輻射平臺。建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學生學業導師制度,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開展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及專項招生試點,鼓勵國家重點技術攻關單位吸納優秀學生參與實際項目研究。32.成立市教育評價改革領導小組,積極申報國家教育評價改革試驗區。33.出臺《深圳市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方案》。逐步健全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完善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完善以「五育」並舉為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34.做好2020年度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迎評工作。出臺《關於加強深圳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的指導意見》,加強質量監測結果應用。35.落實《深圳市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等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加快完善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措施。36.召開部省共同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端發展、爭創世界一流啟動大會。積極創建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專業群),加快建設中、高職職業教育集團。加快推進高職「雙高計劃」建設。支持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職業教育微電子人才培養示範基地。37.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示範性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加快建設深汕職業教育園區。38.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創新中心、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秘書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德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示範基地等職教高端平臺建設。39.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爭取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5所高校納入第三輪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40.爭取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獲批設立。加快籌建海洋大學、師範大學。加快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和音樂學院建設,推動深圳音樂學院首批招生。加快推進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規劃建設。41.加快創建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等建設。實施高校學科專業「強鏈補鏈計劃」,加快打造優勢和特色學科專業。瞄準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加快布局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探索建立健全高校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建設緊缺專業。42.探索實施「深圳本土支柱產業+深圳本土高校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學科」的中外合作辦學計劃。推進深圳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籌建。高質量高標準辦好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43.支持高校與企業合作設立產業學院、教學點、實驗室和創新基地。鼓勵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等聯合成立產教融合聯盟。44.協助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制定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打造家庭教育大講壇等一批家庭教育品牌活動。45.編制《深圳市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完善深圳老年大學辦學體系,推動深圳開放大學轉型發展。46.加快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探索構建市、區、社區綜合學習中心,開展學習型街道創建和評估活動,做好2021年深圳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工作。47.推進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與職業培訓融通,支持建設20個社區學院和20個行業培訓學院。48.建設終身教育平臺,推進終身教育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個人學習帳戶和學分累計認證轉換制度。49.加強深港教育交流合作。探索構建高校、職業院校「四互」合作機制(教授互聘、課程互修、學分互認、文憑互授),積極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職教培訓中心。支持深圳高水平高職院校擴大港澳招生規模。50.繼續辦好深港校長論壇、深港姊妹學校經典美文誦讀比賽等品牌活動。推動成立包含九大子聯盟的粵港澳大灣區學生藝體聯盟。深入推進粵港澳姊妹學校(園)締結計劃。推動深港校(園)長教師和學生開展常態化交流。保障符合條件的港澳子弟在深入學。51.研究制定關於日語、俄語等小語種教學管理政策,深化小語種教學試點工作。完善國際理解教育。探索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深圳教育品牌「走出去」行動,探索組建深圳國際職業教育集團。52.開展師德師風涵養行動,修訂深圳市教師師德考核管理規定,完善學生、家長參與的教師師德評價機制,打造一批師德師風建設示範單位。53.開展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行動,優化高端教育人才引進機制,出臺基礎教育高精尖缺人才專項政策。持續推進名師、名班主任、教育科研專家、督學等培育和工作室建設。54.開展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行動,完善校長職級制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深化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行民辦中小學教師及公辦中小學臨時性教學崗位教師職稱評審。制定深圳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改革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與國際接軌的薪酬分配製度。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支持高職院校建設高水平教師培訓基地,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健全民辦學校教師培訓培養、評優評先保障機制,加大民辦學校教師培訓力度。推動制定教師優待政策。55.優化教師招聘制度,推進符合條件的港澳籍人士參加教師資格認定和參與教師招聘。56.積極推進「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建設,出臺工作方案,確定區、校級實驗項目並開展實驗工作。57. 優化「深圳教育空中課堂」,升級數位化資源平臺,選優秀教師備優質課程,推廣共享優質備課資源。建設一批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的新型雲端精品課程。開展數字教材平臺的設計工作。58.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隊伍培養和認證體系。實施雲端教師培養和智慧教育評價隊伍建設計劃。出臺雲端教學研究工作室建設意見,培養高水平雲端教學人才梯隊。打造一批信息化專家、專業能手工作室。59.推動落實教育類綜合授權改革事項,推動部、廳制定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具體支持清單。60.搶抓新的綜合授權改革機遇,在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等方面爭取更多教育改革先行先試項目落地。61.在「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積極爭取創建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62.加快推動《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教育督導條例》(修訂)等立法工作,啟動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專門教育、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等領域的立法工作。落實全省教育系統「法治建設年」各項工作,強化學校章程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63.完善教育權責清單,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制定出臺《深圳市關於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切實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64.研究制定《深圳市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化資助與服務機制。65.紮實做好援疆、援藏支教人才選派工作。做好建檔立卡貧困生招生培養工作。完成深圳市新一輪「鄉村振興」教育合作交流任務。66.毫不鬆懈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措施,認真做好新學期學生返校工作,確保學校順利開學。67.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完善校園安防體系,強化應急準備與響應,提高防範與應急處突能力。建立學校安全標準化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整治,強化綜合治理。推進新一輪學校及學生「雙險」工作。開展校園安全宣傳教育和應急避險訓練,構建具有深圳特色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模式。68.建立教育領域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機制,制定《防範化解教育領域重大風險專項工作方案》,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新的一年,您的願望是什麼?
過去一年,您最難忘的是什麼?
這麼多年,您跟小編的趣事可還記得?
即刻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即有機會獲得專屬精美U盤一個。
4.【提醒】第一、二、三期送U盤活動正在進行,點此可參加第一期、點此可參加第二期、點此可參加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