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深圳,或將成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新高地

2020-09-05 教育評論隊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40歲生日。

40年來,深圳大膽探索、快速發展,迅速從一個落後的邊陲農業縣蝶變成為一座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全國、全球範圍內的城市發展奇蹟。除了經濟體量、高新技術等方面的突出,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發展,也走出了「深圳特色」。

在2020年全國高考中,哈工大深圳校區投檔分數線已經連續第二年,在全國多省市超過哈工大校本部,創造了國內大學「校本部錄取分數落後於分校區」的第一次。除此之外,還有深圳大學,即使是「雙非高校」,錄取分數線都超過不少211大學,錄取分數線常年穩居廣東省內高校前四。



在2019年高考中,深圳大學在廣東省外,理工類錄取分數線平均超出控制線108分,平均超過57%的雙一流高校;在浙江和上海,錄取分數線分別超過66%和52%的雙一流高校。

為何有大量的優秀考生會選擇哈工大深圳校區而不是校本部,會選擇深圳大學而不奔其他211大學的名頭去?密碼還是在於深圳的發展機會得到廣大考生和家長的認可。

深圳作為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未來的發展與技術和高端人才息息相關。1983年,深圳大學批准設立,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開啟高起點辦學。建校37年後,深圳大學已邁入全球進步最快高校行列,成為名副其實「後浪」大學。在QS2020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內地高校第33位;在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首次躋身全球300強;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居亞洲第88位,內地22位。

深大校長李清泉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再過15年,深大力爭邁進世界前200名,也就是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的門檻……這個目標只會提前,不會落後。」



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南方科技大學建校。這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投入巨資再次創建的一所高起點的大學。

在軟科2020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第46位,超過十多所雙一流高校。在QS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第323位,內地第14位。2020年,南方科技大學吸引了全國4.3萬人報考,參加能力測試的也達到1.4萬多人,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除自辦高校外,深圳還大力引進名校在當地辦學,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等。8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宣布啟用,2346名學生將搬遷、進駐。深圳又迎來一所新大學。

在2019年12月,深圳官方發文明確,爭取深大、南科大等高校在下一輪雙一流評選中進入名單。同時,深圳還在加快籌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城市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深圳技術大學等新高校。可以清晰預見到,不久之後的深圳,將會成為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新高地。

相關焦點

  • 深圳星,空天資源新高地
    (亞太星通供圖)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近日,記者獲悉,今年7月成功飛天的「深圳星」通信衛星,經過5個月的太空漫遊,全面轉入運營階段,截至目前,已服務近3000艘船和飛機。亞太6D衛星旨在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它在成功升空後,被命名為「深圳星」。
  • 龍華牛湖新城成深圳多中心時代價值新高地,萬科首發北宸之光
    股市的機會更多的是帶有虛擬和劇烈的波動性和強烈的外部性,沒有辦法預測,但有另一個最確定的投資機會,是在大灣區,在深圳。為什麼深圳的房價容易漲,因為深圳人口密度太高,供應量太少,這就很清晰地告訴大家,深圳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一個城市。
  • 雄安新區將在這一領域先行先試,打造新高地
    在近日舉行的2020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中國的教育合作夥伴已遍布全球,與188個國家和地區、46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54個國家籤署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 下一個「深圳」或將誕生,由三縣結合而成,不是義烏和沙縣
    不僅是中國,它慢慢地走向了世界,就像韓服一樣,義烏的小商品,物美價廉,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走在街上,很難能看不到義烏生產的小商品,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兩件能夠用的到,但是它並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而沙縣就更不錯了,沙縣的小吃遍布全國各地,搶佔國內市場,在國內所有小吃裡強勢的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但是它想要成為下一個深圳也是不可能的,即使知名度再高,也不會像深圳一樣發展成經濟實力強悍的地區。
  • 深圳口述史|李學金:深圳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逢國家改革開放,百廢待興,高等教育也處於恢復階段,我趕上好時代,於1984年從哈爾濱開始了求學生涯。那時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在本科求學階段,我選了物理專業,但實際上物理這門學科偏基礎和理論,離應用較遠。於是我攻讀碩士,轉學微電子技術與半導體器件,主要研究傳感器。這在當時是比較時髦的專業,就業也不成問題。
  • 深圳龍崗 凝心聚力打造科普教育新高地
    12月的深圳,冬日味漸濃。千裡之外的北京,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12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等三部委聯合發文,表彰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其中,深圳市龍崗區科學技術協會被評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 打造深圳北休閒新高地 觀瀾湖大地生態藝術園正式開業
    20 多座雕塑共組環保主題矗立在園區內的雕塑群《回歸方圓》頗具深意,噴塗成天空藍的圓形雕塑和鐵鏽紅色的方形雕塑均是由廢舊空調、顯示器等材料製成,彼此相映成趣。方與圓是兩個基本的幾何元素,同時天圓地方也是我們中國古老的宇宙觀,整個雕塑即圍繞著"方"和"圓"展開闡釋。
  • 想打造成中國矽谷,深圳能否"山寨"出史丹福大學
    深圳:大學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這個致力於將自己打造成中國矽谷的城市,一直缺少一所像斯坦福那樣的大學,所謂「深圳無名校,名校在深圳」,引進名牌大學來深圳辦分校的方式,雖創業多艱,卻也立竿見影。名校「拎包入住」深圳對擁有一流大學的渴望由來已久。在這個誕生了騰訊、華為等高科技企業、致力於將自己打造成中國矽谷的城市,卻一直缺少一所像斯坦福那樣的大學。早在1983年,深圳就創辦了以清華、北大和人大為「母本」的深圳大學。
  • 深圳再迎985高校!中國海洋大學將設深圳校區
    圖源:中國海洋大學官網芥末堆10月15日訊,昨天,深圳寶安區政府、中國海洋大學、鹽田港集團在深圳籤署了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海大深研院」)框架協議,海大深研院將落戶深圳寶安區。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將出任院長,海大深研院將分期建設海洋生物資源、海洋高端儀器裝備、海洋生態環境三個實驗室、一個智能海洋大數據中心和藍色智庫,匯聚以全職院士為核心的海洋高端人才。海大深研院落戶深圳寶安區,戰略目的在於支撐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帶動深圳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 全國資金大力布局深圳!西麗將成下一個暴擊板塊……
    光明某盤年初一期開盤4.6萬單價,而金九的價格已經到了5萬出頭;龍華華盛瓏悅的單價高達6.75萬,而剛剛一個月前的鄰居壹成中心僅6.2萬。 注意的是,價格放開了,市場接受程度卻跟著提高了。顯然,「先行示範區」的到來,徹底激發了資金做多深圳樓市的熱情。
  • 深大「一哥」離任:深圳高等教育的硬核人物,回歸書生人設
    深圳人,尤其是在深職院和深大上過學的人,對劉洪一這個名字再熟悉不過了,大家都喜歡叫他「一哥」。就在最近,深圳大學舉行幹部大會,劉洪一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接任。劉洪一將繼續擔任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院長、文科資深教授、省政協委員等職。
  • 又一區高等教育實現零突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深圳研究院正式落戶福田!
    這是深圳福田打造首善之區首善教育的重大舉措,標誌著深圳高等教育結出了又一豐碩成果,標誌著福田高等教育實現了「零突破」,福田從此擁有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系,此次合作將對福田區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深圳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管理人才的引進及培養有重要意義,也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深圳高等教育的「崛起」:這些高校實力都很強!
    雙方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學深圳研究院,東南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採用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管理機制,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學校的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教育部代表今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出實招打造外貿新高地 深圳部分企業進出口成倍增長
    在防控疫情不鬆懈的同時,深圳海關化壓力為動力,打好監管政策組合拳,全力以赴幫扶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復工復產,助力鹽田綜保區內外貿貫通發展。截至4月10日,鹽田綜保區兩倉企業復工率100%,33家深圳市2019年保稅物流百強企業復工率100%。
  • 百度App「寶藏中國」斬獲靈眸獎 推動直播模式創新
    百度「寶藏中國」直播IP斬獲內容組大獎,不僅意味著百度直播成功打造出泛知識直播賽道裡具有影響力的超級IP,還展示了直播的一種「進化」趨勢。 事實上,進入2020年以來,百度在直播業務上持續加碼,在移動生態人格化、服務化戰略的牽引下,直播朝著連接人、信息與服務的立體生態深度進化。
  • 以合作辦學為突破點,實現深圳高等教育的強勢崛起
    截至2019年,港中大(深圳)已引進知名教師270多位,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位,菲爾茲獎得主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近20人,IEEE Fellow13名。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
  • 首屆馬來西亞·中國(雲南)高等教育對話在昆明舉行
    12月17日,由馬來西亞駐昆明總領事館、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主辦,雲南省教育廳協辦的2020首屆馬來西亞·中國(雲南)高等教育對話在昆明舉行。  對話以「深化友誼,探索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展開,邀請到馬來西亞駐昆明總領事法依薩、中共雲南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陳世波出席對話並致開幕辭,瑪拉工藝大學校長莫赫德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Datuk Ir Dr Mohd Azraai Kassim)、雲南大學副校長楊澤宇教授分別做線上和線下的主旨演講,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參贊侯春興、雲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段鋼教授分別做主題演講
  • 深圳這學校成中國進步最快高校!發展不是靠錢多
    8年過去,深大成為中國進步速度最快的高校,而深圳的高校數量也迅速增加至15所。他表示,放在今天的中國、特別是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格局中去認識和分析,深圳大學是目前中國內地個性鮮明的最好地方大學之一。同時,深圳大學又要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精英化教育之路,追求與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發展目標。
  • 哈工大深圳校區2020錄取分數線再超本部,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比如在廣東,哈工大(深圳)理科分數線超本部7分;在江西,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超本部17分;在河南,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超本部8分;還有在河北,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也超本部7分。這就是中國高校當下無可迴避的一個勢。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最近20年,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東移,中國高校也上演了一次中心的南移、東移。地域背後是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