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實招打造外貿新高地 深圳部分企業進出口成倍增長

2020-12-11 經濟日報

在防控疫情不鬆懈的同時,深圳海關化壓力為動力,打好監管政策組合拳,全力以赴幫扶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復工復產,助力鹽田綜保區內外貿貫通發展。截至4月10日,鹽田綜保區兩倉企業復工率100%,33家深圳市2019年保稅物流百強企業復工率100%。據深圳海關所屬梅沙海關統計,3月份,鹽田綜保區進出口值57.88億元,同比增長26.4%,部分企業如鹽田港物流有限公司等進出口量更是出現成倍增長。

↑圖為深圳海關關員實地調研綜保區內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並提供政策輔導。廖志丹攝

服務「戰疫」,護航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發生以來,針對轄區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的防疫物資,梅沙海關積極拓寬防疫物資來源,聯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境外入區的企業自用疫情防控物資辦理免稅手續,同時支持企業採用非報關模式從國內採購物資,大幅提高物資入區效率,第一時間滿足企業需求。

截至4月10日,共計快速驗放區內企業自用防疫物資44單,總計口罩8.78萬個,手套1.86萬雙,消毒水及酒精1200餘瓶,防護服200套等,為轄區企業復產復工及防疫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在業務辦理方式上,梅沙海關推動「網際網路+保稅」,建立「空中會客廳」,一站式提供疫情提醒、政策諮詢、法規宣講、疑點解讀等線上辦事場景,實現遠程申報「零跑動」、預約通關「零延時」、證書申領「零接觸」,實現企業足不出戶、業務網上辦理。據梅沙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戴旭介紹,目前區內的保稅通關業務已實現100%線上辦理。

同時,梅沙海關積極指導企業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落實延期繳納稅款及滯報金、滯納金減免政策,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今年累計減免滯報金51票,減免金額90119元,助力區內企業「輕裝上陣」復工復產。

創新監管,組合打造外貿新高地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推進器」,作為深圳唯一的綜合保稅區,鹽田綜保區有望成為深圳「雙區」建設的外貿新高地。為充分發揮政策功能優勢,梅沙海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圍繞打通「痛點」「堵點」,推出硬核措施培育新興業態發展,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為鹽田區外貿發展提質增效。

梅沙海關通過推動與鹽田港「區港聯動」,在鹽田綜合保稅區鹽田片區南閘(一線)實行7×24小時通關,實現區港間無縫對接,採用集拼分撥貨物「獲控即查,即查即放」操作模式,區內企業可以靈活安排貨物離倉出境,大幅壓縮貨物通關準備時間。

「我們的客戶有不少在國外,這一舉措讓指尖訂單暢通無阻,貨品周轉性提高、貿易自由度提升,大大降低了通關成本。」深圳市鹽田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春雷這樣說道。去年底,梅沙海關先行先試、創新監管方式,推動MCC鹽田集拼分撥業務在綜保區試運行,作業周轉率提高了約22%,查驗作業時間比原先大幅壓減。

同時,梅沙海關積極推進保稅維修、保稅展示等業態集聚發展,精準服務扶持區內5家手機、PC配件保稅維修企業克服疫情因素復工復產。此外,積極對接研究企業提出的珠寶原石展示交易等轉型升級項目。

協同發展,多維開拓國內市場

以往,綜保區內企業主攻國際市場,貨物從綜保區出區出境走向世界各地,但參與廣袤國內市場競爭的,寥寥可數。現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資格」已經落地,解決了區內企業過往國內增值稅無法抵扣的問題,有力促進企業通過集聚國內外兩種資源開展業務,豐富產品結構。

目前,鹽田綜合保稅區有13家一般納稅人試點企業。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拓展國內市場辦理非保稅貨物進出區貨值仍有44.58億元,試點企業退稅45.82萬元。以眾潮電科為代表的信息交換系統製造企業等,利用試點優惠政策進口設備設施,承接大型企業伺服器等商品,加工製造發展迅猛。

同時,梅沙海關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全球中心倉等項目,允許非保稅貨物和保稅貨物可在同一倉庫分類存放、調撥,同時創新監管模式,對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狀態互轉的,可直接通過單證互轉,而不需按照傳統的貨物調撥出區再返區,有效盤活了區內企業閒置的倉儲資源,使物流企業的倉儲成本和物流成本雙雙下降。

下一步,梅沙海關將結合鹽田綜合保稅區二期的封關驗收,加強與綜合保稅區相適應的海關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輻射和帶動提升地方經濟活力。

相關焦點

  • 港口貨運繁忙 深圳5月外貿進出口雙增長
    今年1至5月,納入海關監管代碼項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52.67億元,同比增長50.15%。如何讓海外消費者第一時間收貨國內商品?供應鏈企業、航運公司見招拆招,想方設法提升運力,同時助力深圳外貿企業出海。
  • 深圳精準施策穩住外貿基本盤4月份外貿進出口2493.9億元
    特別是深圳海關,今年持續改革創新,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和提升深圳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深化改革與「六穩」「六保」相互融合良性互動,穩住外貿基本盤,助力深圳「雙區」建設。據統計,4月份,深圳外貿進出口2493.9億元,同比增長9.6%,較一季度實現由降轉增。
  • 穩外貿再出實招 出口退稅迎利好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穩外貿再出實招 出口退稅迎利好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繼9月下旬連續兩場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穩外貿後,國務院8日再度亮出外貿利好舉措,這一次,部署重心放在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上。
  • 深圳5月外貿出口增長14.3% 民營企業加速恢復
    來源:證券時報網6月28日,深圳海關對外發布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深圳進出口2554.1億元,增長11.2%,其中,出口1499.7億元,增長14.3%,進口1054.4億元,增長6.9%。5月份深圳外貿延續了4月由降轉增的良好勢頭,外貿進一步回暖,發展勢頭良好。從貿易方式看,今年前5個月深圳一般貿易連續3個月增長且增速加快,成為了穩定整體外貿的主要因素。今年前5個月,深圳一般貿易進出口5483.6億元,連續3個月保持增勢,5月增幅高達為26.6%。貿易夥伴方面,深圳對東協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 1-11月南京外貿進出口增長10% 民營企業成增長主力
    民營企業成增長主力記者昨從金陵海關獲悉,1-11月,南京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792.5億元,同比增長10%。1-10月,全市出口3035.9億元,同比增長12.3%;進口1756.6億元,同比增長6.1%。11月份,全市外貿進出口499.6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出口327.1億元,同比增長9.1%;進口172.5億元,同比增長14.4%。
  • 晉中市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全部復工
    實招頻出助復產 精準施策真幫扶 針對當前外貿企業收入下滑、訂單減少、資金緊張等困難,我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主動出擊,打出穩外貿、穩外資「組合拳」,解決企業履約難題,拓展運輸通道,強化政銀企合作,全力推動外貿外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 海運價成倍上漲 外貿企業陷生死困局
    一張全英文的歐洲地圖,一本畫有遠洋巨輪的掛曆……青島洛山果仁有限公司(下稱「洛山果仁」)的辦公室裡,簡單的幾樣物件勾勒出其所從事的主要業務和產品銷售範圍。這家出口份額居青島業內前三名的農副食品企業受益於外貿出口,如今卻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煎熬。
  • 剛剛,我國2020年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數據出爐!
    部分企業抓住疫情發生後防疫物資海外需求增長較快的商機,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方向,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1.04萬億元,增長36.5%。 二是「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
  • 我國外貿進出口前十一個月總值正增長
    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業內人士指出,這得益於中央及地方及時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一系列精準措施持續發力,有效促進了外貿企穩回升,展現出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和活力。從數據上看,整體上中國今年前11個月外貿增長逆勢上揚,勢頭良好,韌性十足。
  • 深圳前8個月進出口總值增長2% 深圳海關再推三十條...
    深圳進出口總值止跌回升,同比增長2% 民營經濟是主要動力深圳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外貿依存度高。今年疫情得到控制後,深圳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截至今年7月份,深圳進出口總值在全國前五大外貿城市中率先實現止跌回升,1—8月深圳進出口總值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其中出口1.04萬億元,規模繼續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進口8456.9億元,居全國第三。深圳海關副關長塗琳公布了今年1-8月的貿易數據:一般貿易對全市外貿形成強勁支撐。
  • 中山市外貿進出口:中山外貿進出口首破2500億元
    其中出口 2055.6 億元,增長16.6%,進口525.9億元,增長10.9%。這份成績單充分體現了中山外貿進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增速前高后低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據中山海關統計,2017年以來,我市外貿進出口呈穩定增長態勢,上半年各月進出口快速增長,下半年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增長。
  • 前三季度青島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
    本報電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578.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4%。其中,出口2721.5億元,增長11.8%;進口1856.8億元。其中,青島市前三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3135.8億元,增長18.3%,佔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8.5%,佔比提升6.9個百分點。
  • 河北辛集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增長
    河北日報訊(記者董昌 通訊員陶建廣)從辛集市政府獲悉,今年以來,該市通過做強保稅平臺、做實展會經濟、做優出口產業,不斷推動外貿穩定高質量發展。1—8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5.6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外貿進出口實現逆勢增長。
  • 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7.8%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
  • 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7.8%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據海關統計: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
  • 前4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4.3% 外貿穩中有進
    從貿易類型看,前4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68萬億元,增長6.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59.8%,比去年同期提升1.3個百分點,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1.1萬億元,增長11.2%,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1.6%。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外貿穩中提質,1-4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延續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 外貿進出口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十三五」期間青島開放型經濟高...
    外貿進出口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十三五」期間,青島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著力打造大貿易、全鏈條的外貿發展生態鏈條,推動全市外貿穩增提質。持續優化的貿易結構不斷推動青島國際貿易穩增長,外貿進出口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
  • 前11月蘇州市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
    蘇報訊(記者林琳通訊員蘇關萱)昨天,蘇州海關對外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我市外貿進出口情況。今年1至11月,我市實現外貿進出口2031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較上月增幅擴大0.7個百分點。11月份,全市進出口2047.4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1247.7億元,增長8.3%;進口799.7億元,增長6.2%。統計顯示,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主導我市外貿進出口增長。1至11月,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5190億元,增長14.1%,佔全市外貿總值的25.5%,其中出口3119.6億元,增長7.3%;進口2070.4億元,增長26%。
  • 小語種人才需求量成倍增長 成就業「香餑餑」
    畢業於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西班牙語專業的劉紅雙,在未踏出校門之前,就憑藉就讀小語種專業的優勢,被廣東東莞某外貿企業相中。  劉紅雙的經歷並非特例。中新網記者27日從湖南人才市場獲悉,近年來,多語言型和技能型人才在招聘市場上越來越受青睞,特別是外資企業對應聘者外語能力的特殊要求,讓符合條件的高職小語種學生成為他們急需的「良駒」。
  • 如何助外貿企業共渡難關?寧波市鄞州區率先打造了一個進出口商品...
    熬過了國內復工生產難的傳統外貿企業,正在面臨參展難、接單難的新一輪考驗。近期,素有「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將在線上舉辦,無疑為寧波傳統外貿企業指明了一條線上拓市、迎接挑戰的方向。4月14日,作為寧波外貿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鄞州區率先啟用網上交易會平臺——中國·鄞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平臺。這一平臺將為鄞州乃至全市的外貿企業,帶來一個把交易搬上「雲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