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高考投檔和錄取工作的結束,以投檔分數線高低作為依據的排名出爐,廣東大學錄取分十強(理科)如下:
榜單的排名,沒有211大學更沒有985名校的深圳,再次壟斷前3名,高分考生再次用志願之手投出了自己的選擇。
廣東985雙雄院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只能無奈的排在其後,從投檔分數和排位來看,差距還相當的大。
深圳3個大學都是提前批錄取,所以在本科錄取排名處是看不到的。
排名不是首現,也不是偶然,和去年的排名,投檔分值是平穩一致的,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在2020年深圳成立四十周年的時間點,作為GDP強市的深圳在高等大學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績,以合作辦學模式作為突破口,取得了高校從零到三所比肩985名校的成果。
我們來看看三所大學的介紹,看看它們的排名值不值?
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014年,教育部同意批准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並於同年開始招生,校園佔地面積約1500畝,設4個書院、3個學院及研究生院,設有14個本科專業和11個研究生專業;在校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餘人。
截至2019年,港中大(深圳)已引進知名教師270多位,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位,菲爾茲獎得主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近20人,IEEE Fellow13名。
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
2017年,港中大(深圳)成功錄取到高考「省狀元」,打破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對省狀元的壟斷。
二、南方科技大學
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並明確要求南方科技大學「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同年,南方科技大學按照「6+3+1」模式進行招生。
截至2019年,南方科技大學已籤約引進教師800餘人,包括院士27人(全職院士10人),國際會士35人, 教育部特聘專家22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
至2019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設置了18個院系中心,開設了29個本科專業。南科大定位於小規模精英化,每年招1000本科生+1000研究生,以後將保持在校生8000的規模。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中國內地高校排名,南方科技大學排名第11。
三、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由哈工大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是哈工大的一個校區,是廣東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學。哈工大(深圳)的前身是始建於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哈工大深圳校區設有計算機與科學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土木與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經濟管理、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等學院。
哈工大(深圳)的師資力量陣容強大,僅兩院院士就達17人,足以使深圳校區保持頂尖的辦學水平。
加上深圳經濟力量的支持,以及地理位置的優勢,吸引了考生的報考意願,很快,哈工大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線迅速超過本部。
總結三所大學的頂級師資力量,院士以上級別在二三十人,已不遜色普通的985高校,在院士帶隊下,必將打造一批一流學科。
同等數量的院士教授團隊,三所大學都是幾千人規模,比起其他大學幾萬人的規模,學生有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是吸引高分考生的巨大的優勢。
三所大學以小尖精的辦學優勢,才用了幾年時間就已經確立並鞏固自己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強勢崛起。
廣東前3名的排名榜是打下了,但這遠遠不夠,規模太小了,怎麼做大做強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作為社會主義示範區的深圳,科技領先的示範是必須的,高等教育的示範也是必須的,不可能在高校排行榜上一直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