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云:
數學是把火,點亮物理的燈;
物理是盞燈,照亮化學的路;
化學是條路,通向生物的坑;
生物是個坑,埋葬理科生。
在松鼠讀書的時候也遇到從生物方向轉過來的同學,她說自己大部分的同學都通過考研、考博轉去了其他專業,只有極少數留在本專業。
為何生物學專業會被如此吐槽與嫌棄?
有人說是許多人被「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句話忽悠了,盲目投身生物。高校也紛紛增設生物學相關專業,以致出現找工作時供大於求,難以找到理想工作。另外,一些高校在新開專業或擴招時又出現師資配備不到位、教學質量不高等,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困難。各種因素的疊加下,使得當初抱著巨大熱情走進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學生覺得自己誤入了大坑。
其實人們向來願意預測未來,也習慣誇張。類似的話還有「二十一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21世紀是計算機的世紀」、「21世紀是AI的世紀」……然而,獨木不成林、單弦不成音。從來沒有任何世紀是單一學科的世紀,21世紀同樣如此。所有這些話都是在說一種大趨勢,世事變化,會有很多不確定事件發生,盲目跟風會發生擁擠。也許昨天還是熱門,轉眼就變成涼涼。
還記得松鼠在講物理學科的時候說到,2017年許多公司為儘快補足算法上的缺口,招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吧。可是到2018年下半年,就業市場就發生了變化——今日頭條開始勸退算法工程師。
說這些,松鼠只是想告訴正面臨人生選擇的同學。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並且堅持下去才是關鍵。哪怕它暫時並不熱門,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沒那麼孤單。最怕跟風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等你出師時卻發現風頭已過。
當然,松鼠確實也相信,在21世紀,生物學學將越來越重要。從今天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新冠肺炎看,松鼠認為生物學的進展將最終決定人類未來如何生存。
二
喜歡生物的同學該如何選專業?
松鼠再次重複,許多機構給出的通過職業興趣測試,反推專業方向的解決方案並不十分靠譜(為什麼說用職業興趣測試選專業不靠譜)。一方面各類職業興趣測試的信效度難以保證,另一方面這些測試原本職業類型和職業分類就與今天相去甚遠。
《新高考選科要求》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關鍵線索。
根據教育部在2018年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各個學校需要根據專業培養與選考科目的關聯度提出選科要求。也就是說,分析高校的選科要求,你就提前知道了專業與學科之間的關係,可以站在各個專業的專家、教授的肩膀上來選志願。
當然,如果僅僅根據1,2所學校的選科要求來選擇,難免因為學校特色出現偏差。對此,松鼠通過分析多地選科要求大數據,來解決該問題。
三
下圖是不同專業門類提出選科要求的專業所佔該專業門類的比例,也就是在這個專業門類中,有多少專業、分別要求哪個學科。可以看到不同專業門類提出選科要求的專業比例,以及所要求學科均有明顯的差異。
與生物學科關係密切的專業主要分布在工學、理學、農學、醫學。專業門類與化學相似。就像之前說的,僅僅根據學科選科要求的比例不能完全說明專業與學科之間的關係。具體情況如何仍需數據說話。
松鼠利用加權算法計算了各專業門類與化學之間的推薦:依次為農學、醫學、
理學、工學。
具體包含的專業
前15推薦專業
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排在前15名的專業確實多為醫學和農學的專業。僅有一個工學專業——林業工程類。這是因為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表中的工學專業除了與生物學相關外,與物理、化學的關係也非常密切。相比較而言,生物在該專業中分量就不是那麼重了。醫學、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生命,因而與生物學關係更緊密。
非常令人吃驚的是,生物科學類專業的排名並沒有在前面。於是特意去查詢了原始的選科要求數據。發現該專業大部分要求物理/化學/生物3選其1即可,要求物理/化學2選其1、生物/化學2選其1的條目數大致相同,也有少數要求必須同時選生物/化學。
朱邦芬院士就提出,從基礎性來看,物理>化學>生物;從複雜度來看,順序剛好相反,生物>化學>物理。從其多樣的選科要求,生物學的複雜度亦可見一斑。想來有志投身生物科學的同學定會發現異彩紛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