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市面上的保暖服裝開始迎來熱銷期。「37度恆溫超薄自發熱內衣」「自發熱加絨黑科技秋衣秋褲」……市面上標稱「自發熱」內衣並不少見,而且從實體到網絡市場均較為普遍。尤其是網絡市場,在某網絡銷售平臺輸入「自發熱內衣」的關鍵詞,均跳出了大量標稱「自發熱」的內衣產品,其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從不知名品牌到知名品牌均有涉及。
那麼自發熱內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呢?和傳統的三保暖內衣有什麼區別?自發熱內衣如果有用,消費者又應該如何挑選內衣呢?
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一起來看看這些」自發熱「的內衣,是不是真的能夠自動發熱呢?
據專家介紹,所有服裝的纖維,當從一個乾燥的環境到一個相對潮溼的環境,都會吸收空氣中或者人體蒸發的水分。在吸收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熱能。吸收越多,放熱越多,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熱銷的自發熱內衣,就是在普通纖維裡,加入了一些化學物質。使面料裡的親水基團增多,從而提高發熱效果。
記者從實體店和網店上購買了3件自發熱內衣,請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專業檢測。檢測人員把樣品完全烘乾後,放入溫度為20度,溼度為90%的實驗,測試30分鐘。
結果發現三件樣品在吸溼後都發出了熱量提升了溫度,而且三件衣服的數據差不多,最高溫升在7度左右,平均溫升在2.7度左右。
從檢測結果看。吸溼發熱產品確實有一定效果。記者又拿出了一件傳統的純棉內衣,請測試人員做了同樣的測試。
結果顯示,在同樣的環境中,純棉內衣也提升了溫度,它的最高溫升是5.9度。30分鐘內,平均溫升2.0度。對比來看,自發熱內衣比普通棉質內衣,發熱效果確實要好一些,但差別不是太大。
總結:
」自發熱「內衣必須在環境溼度升高的時候才能夠形成發熱。如果所處的環境溼度沒有變化,或者吸溼飽和了,就無法形成吸溼發熱的功能。
看來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穿著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