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留守兒童——訪愛心老人劉傳真

2020-12-13 河南黨刊

情系留守兒童

——訪愛心老人劉傳真

她曾美了家鄉一座城,如今又美了全中國。

河南開封有位八旬老人,經營「築夢愛心輔導站」18年,免費精心照顧留守兒童和務工人員子女。她曾救過7條人命,幫助過178多個孩子。十多年前,她患上食道瘤後,做過4次手術、被下3次病危,但依然堅強地活了下來。老人叫劉傳真,曾獲評河南省優秀母親、河南好人、中國好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榮譽稱號。

因為愛所以愛

花白的短髮,瘦削的身材,在曹門新城劉傳真的家裡,右手打著石膏的劉傳真正用蹩腳的英文大聲朗讀文章。她說,讀熟了要教給孩子們。

她其貌不揚,甚至有些土,可是,80歲的她卻是178多個孩子的「媽」。她靠著自己微薄的收入,成立「築夢愛心輔導站」,免費為留守兒童和務工人員子女進行課外輔導。

劉傳真一生坎坷,幼年喪父,中年喪子,老年喪夫。更不幸的是,十多年前,她患上食道瘤,只能吃流食維持生命。

「做過4次手術,醫生先後下過3次病危通知。」劉傳真說,沒想到她活下來了。

「那時候手頭拮据,早上只能買5角錢的胡辣湯,附近的攤主總會給我多盛一些。」劉傳真說,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照顧,讓她活了下來。

懷著感恩的心,她開啟了自己的慈善之行。

劉傳真助人為樂的事跡要追溯到40多年前。

1968年6月,劉傳真騎自行車路過包公湖,突然看見湖裡有人在撲騰著喊「救命」。劉傳真毫不猶豫,跳入湖中救起了落水者。

這位落水者叫李二林,如今已經60多歲。幾年前因為得病臥床不起,可他始終惦記著這個「媽」,總督促自己的妻子前去看望。

幾年前,有個姑娘叫琪琪(化名),因為父親患上癌症,母親在醫院照顧,年幼的她沒人看管。看孩子可憐,劉傳真便將琪琪接到家裡,並每天接送她上下學。一天下午,琪琪因為沒看到身後的汽車,跑到了路中間,險些被撞。劉傳真反應迅速,把琪琪推到一邊,可是,她卻被捲入車輪下,右腿打上鋼板。

「奶奶因為救我胳膊摔斷了,我以後都不淘氣了。」10月25日上午,劉傳真救過的「家裡」的孩子建建(化名)愧疚地說,那是不久前發生的事情,當時,他和同伴從正在拆遷的危房通過,誰料,懸空的鋼筋搖搖欲墜,劉傳真衝過去推開了孩子,自己卻右手骨折,打上石膏。

劉傳真的鄰居小海,是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還有智力障礙,劉傳真每天都要看他,為他買吃的,精心照料他的生活。鄰居們都說,要是沒有劉傳真老人的照顧,小海早就命了。

算上二林和琪琪、建建等,劉傳真說,這麼多年來,她共救過7條人命。

「築夢愛心輔導站」

為孩子插上追夢的翅膀

18年前,偶然的一天,劉傳真和老伴上街買菜時,看到菜市場攤販的孩子趴在小攤上寫作業,有人買東西時,這些孩子都會抬頭看看,不能專心學習。他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問孩子家長:「怎麼不讓孩子在家裡學習呢?在這兒寫作業,人來人往的孩子怎能專心?」孩子家長說:「我們來自農村,租的房太小,孩子回家也無處寫作業。再說讓孩子一個人在家我們又不放心,實在沒有辦法才讓孩子在這兒寫作業。」劉傳真和老伴回家後一直商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家裡有一間閒置的屋子,何不提供給孩子們學習用呢?第二天,劉傳真和老伴就找到孩子們的父母,說明他們願意無償為孩子們提供學習場所、義務輔導孩子的想法,家長和孩子們聽後都非常高興。於是,「築夢愛心輔導站」就此誕生。

從此,劉傳真開啟了她長達18年助人為樂愛的徵程。徵程中,她先後獲得開封市十佳母親、第四屆河南省優秀母親、2011年度開封市希望工程貢獻獎(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她創辦的築夢愛心輔導站榮獲開封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劉傳真老人的兒子前些年因意外離世,劉傳真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孤獨,都化作對來開封打工的留守兒童的關愛上,默默無聞地做著感動世人的好事。

劉傳真老人的老伴去世後,劉傳真獨立承擔起愛心輔導站,18年無償照顧、輔導來汴務工子女。 從最初只有3個孩子,到後來的7個、26個、28個,築夢愛心輔導站先後輔導照顧了178名孩子.他們都習慣親切地稱劉傳真為「劉奶奶」。 這些來自周圍各縣區以及湖北、山東、四川、河北等地來開封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都很懂事,學習也刻苦。這些孩子放學後直接來劉傳真家寫作業,並在她家吃飯、睡覺,孩子們感覺這就是他們的家。劉傳真不僅分文不收,還經常貼補孩子們吃飯、學習的開銷。孩子們多了,劉傳真就把家裡的柜子、桌子、凳子、木板都騰出來,供孩子們學習用。

孩子們放學後來到這個溫暖的家學習。劉傳真規定,每周周六學習文化課,周日學習英語和書法,一個月抽出兩個半天到書店看書、到體育場鍛鍊身體,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她還根據孩子們的不同學習程度,把他們分為高、中、低三個班組,選出班組長,編制點名冊,在表現好的孩子的名字旁畫五角星。每月她都評出優秀孩子,並獎勵其本和筆,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通過劉傳真的努力,築夢愛心輔導站的孩子們一天比一天進步,個個成了班裡的好同學。孩子家長看在眼裡,喜在心中。他們為了表示對劉傳真的感激之情,有的送錦旗,有的親手繡匾。「春雨潤物,育人楷模」,劉傳真家中掛滿了孩子家長送的錦旗。

劉傳真退休後,手頭並不寬裕,每個月所有的花銷都靠著她幾百塊錢的退休金。孩子們多了,支出也多了,退休金漸漸不夠用。為了保障孩子們良好的飲食條件,劉傳真做了一根細鉤鐵絲,拿著編織袋,走街串巷撿破爛,有時為了揀一個瓶子跟人好遠,有時從湖裡撈,當天揀當天賣補貼日常生活開支。

18年間,劉傳真愛心輔導站共免費為178個務工子女補課、指導學習。這期間,輔導站的孩子們一茬又一茬長大了,有的已結婚生子,有的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有的已事業有成,而劉傳真的這份執著也一直在繼續著。

劉傳真的愛心輔導站成立之初,便得到了街坊四鄰的愛心助力。許多街坊鄰居不斷主動到「愛心之家」找活幹,幫助做飯、洗衣服、拆洗被褥、辦板報、寫標語、輔導孩學習。

好事傳千裡。劉傳真的愛心故事傳遍了古城開封,古城人開始了愛心火炬的傳遞。開封汽車西站張站長和職工為孩子們買學習用具,送方便麵,送適合孩子們的衣服;公交二公司陳經理時常把「愛心之家」的孩子們放在心上,連續多年不間斷給孩子們送來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還安排孩子們免費乘公交車遊公園;順河回族區宣傳部、組織部不定期為孩子們送去衣物;開封市各大景點、公園讓孩子們免費進園遊玩;開封市星火燎原愛心協會的成員也多次到「愛心之家」獻愛心,萬寶集團公司為孩子們送來了學習用的電腦、生活用的冰箱……事例之多,不勝枚舉。

劉傳真愛心故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斷有鄭州、新鄉、南陽、漯河、浙江、山東等地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愛心幫扶的隊伍中。鄭州大學的學生代表來到劉傳真家中,輪流為愛心輔導站的孩子們輔導功課。目前,這裡已經成為鄭大、河大等高校學生一個特殊的社會實踐基地。公安民警、企業家、幹部、職工等社會各界人士也不約而同地自發來到愛心輔導站,看望和慰問愛心老人劉傳真,為這裡學習生活的孩子們送來學習和生活用品。劉傳真與山東「喜餅哥」 臧海濤愛心接力連魯豫的故事更是感動了無數人。

18年來,劉傳真把每一個給「愛心之家」獻愛心的人的名字、送來的物品和數量詳細地記錄在她珍藏的愛心手冊上面,以便日後答謝。 劉傳真說,我雖是一名孤寡老人,但我並不孤單,我有著數不清的「子女」。

在劉傳真的枕頭底下,還有一本紅色通訊本,發黃的紙張上記著密密麻麻的電話號碼,而在這些密密麻麻的電話號碼的背後又有著她與諸多「子女」之間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

「我45歲的『女兒』湯俊萍在商丘開了一家飯館,我河北的『兒子』趙金堂現去了深圳打工,小『女兒』李素雲前幾年剛組建了家庭……」每次提起「子女」,劉傳真老人臉上都樂開了花。她也記不清有多少個「子女」了,沒事時,她總拿起通訊本,想想這個,又想想那個,看他們過得好不好。當然,她也不斷接到「子女」們的問候電話,不管他們走到哪裡,也割不斷他們之間的牽掛,而接到「子女」的電話和來信是劉傳真最幸福的時候。

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劉傳真是一名普通群眾,她未想過成名,但她的行為讓她註定與眾不同。有人說她固執,有人說她「不開竅」。但,她做好事,做得太持久,太純粹,以至於讓人無法理解和相信。 劉傳真身患癌症,卻胸懷大愛,18年如一日用自身的凡人善舉詮釋和踐行著雷鋒精神,著實可敬。她對自己一分錢都捨不得花,卻把錢花給別人。她也曾受委屈,但反過來一想:雷鋒當年不也被人稱為「傻子」嗎?為什麼我就不能像他一樣?就這樣,無私奉獻已成了她刻在骨頭裡的習慣。

劉傳真說:「人老了,能為社會做點事,我感覺很快樂,也圓了老伴的心願。我把愛送給了孩子,也得到了社會大家的關愛。在有生之年,我會堅持把愛心輔導站辦下去,把愛送給更多的孩子,傳遞愛,只有永遠,沒有終點。( 開封日報: 王予傑 )

相關焦點

  • 情系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 政信投資集團聯合紅十字會開展進...
    隨著農村勞務開發規模逐漸擴大,農村青壯年男女外出打工、經商,家中留下年老父母和年少子女,形成稱之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特殊群體。為弘揚紅色文化,傳遞社區溫暖,8月22日,政信投資集團下屬公司聯合紅十字會,共同發起「情系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
  • 關愛偏遠學校 情系留守兒童
    關愛偏遠學校 情系留守兒童 2020-12-11 00:00
  • 清澗縣石咀驛鎮中心小學舉行「愛暖莘莘學子,情系留守兒童」捐贈活動
    奉獻愛心,收穫希望。 2020年11月30日上午,在清澗縣石咀驛鎮中心小學舉行了「愛暖莘莘學子,情系留守兒童」捐贈活動,石咀驛鎮中心小學校長劉振東、副校長白偉鋒、愛心企業家張新利以及20位受助優秀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臺前縣侯廟鎮中心小學:中秋節「愛心老師」情系留守兒童
    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侯廟鎮中心小學的愛心老師,和留守兒童一起手牽手,共慶美好佳節。 「愛心老師」為「留守兒童」準備了月餅、水果等食品,大家圍坐在一起,「愛心老師」給小朋友們剝香蕉、削蘋果,孩子們給「愛心老師」吐露自己的心聲。「愛心老師」結合自身實際,鼓勵小朋友們要克服困難,好好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好少年。 六年級二班的學生孟陽以前過節一般都是和爺爺奶奶在家裡面過,今天能和這些"愛心老師」們一起吃月餅,一起談談心,感覺過得很開心。
  • 「綏陽詩鄉府」攜手團縣委 情系留守兒童 愛心溫暖童心
    「關愛留守兒童,振興鄉村教育,詩鄉府在行動」。10月30日,綏陽縣詩鄉府房地產項目營銷總監劉廷輝、人事總監盧沉穎一行,在團縣委負責人的陪同下,人到蒲場鎮409學校了解校園情況,走訪校舍、了解學校需求,關心留守兒童成長。
  • 大悟縣黃站鎮開展:「敬老傳美德 愛心獻夕陽」關愛留守老人活動
    市直駐紅聯村工作隊,自駐村以來,以村為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社會扶貧網」平臺作用,不斷加大對關愛留守老人工作的投入,深入村灣,進門入戶了解和掌握留守老人家中的近況,引導社會力量關愛留守老人,切實做到「幫扶到人,關愛到心」。社會扶貧開展有聲有色,群眾認可度顯著提升。
  • 「點亮工會藍1」情系留守兒童 相伴成長成才
    2017年起,達州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情系留守兒童·相伴成長成才」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項目,組織職工志願者深入貧困鄉村小學,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義務理髮、心理輔導、遊戲互動、學習輔導、特長培養、道德養成、文旅教育等服務,為貧困留守兒童贈送書包、文具、運動器材、營養飲料等物品,從情感、生活、安全和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 「愛心媽媽」公益慈善活動打造留守兒童暑期樂園
    陳燕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8月28日電(陳燕 林浩)為持續關注留守兒童和工地「小候鳥」健康成長,「暖心夏令營 助力新學期—中天八建第五屆『愛心媽媽』公益慈善活動」開營儀式27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行。22名留守兒童在愛心志願者的陪伴與幫助下度過2天美好的夏令營時光。
  • 徐州:情系留守兒童 愛心溫暖童心
    王培河在致辭中表示,兒童是祖國的希望,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到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務工創業,「留守兒童」問題成了全社會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仍需協調各方力量,建立家庭、政府、社會、企業四方聯動的工作格局。中國建築作為黨領導下的骨幹央企和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把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央企擔當,努力推動關愛行動走進工地、走進生活、走進貧困地區,創新關愛路徑。最後感謝所有參與徐州交通事業建設的農民工兄弟,希望他們在努力掙錢養家的同時,常回家看看,利用各種方式同自己的孩子多溝通,多聯繫。
  • 蜀山區:紓難解困增福祉 精準幫扶留守兒童、困境老人
    10月25日上午,蜀山區首屆黨建領航基層治理創投項目、蜀山區小廟鎮社會救助服務品牌創建暨「關愛留守兒童、困境老人」幫扶計劃正式啟動,啟動儀式在小廟鎮鎮政府會議室舉行。據悉,該項目是蜀山區落實黨建領航小區治理「五好」建設的一項具體舉措,在整個項目落地實施中,通過培育強化黨員居民參與小區自治服務意識,引導黨員、居民參與小區志願服務、發揮五社聯動機制,連結社會資源,聯合社會組織多方力量,精準幫扶留守兒童、困境老人。
  • 期待有愛心的你加入!市婦聯「暖心·牽手」救助貧困留守兒童活動正在進行中……
    市婦聯聯手「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基金會,開展「暖心·牽手」救助貧困留守兒童活動現場。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1月30日下午,在焦作市婦聯聯手「同心·共鑄中國心」基金會開展的「暖心·牽手」救助貧困留守兒童活動現場,來自武陟縣三陽鄉代村的13歲男孩謝佳賢激動地表達著感謝,並向大家深深地鞠躬。濃濃愛心溫暖寒冬。活動現場,來自我市的6名貧困、留守兒童收到學習、生活資助,每人得到3000元的助學金。
  • 新化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頒獎慰問晚會
    活動現場   紅網新化縣分站6月19日訊(分站記者 陳懿)6月16日,新化縣舉行最美家庭、關懷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頒獎、慰問晚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曉英、中國武術家協會副主席晏西徵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
  • 這個寒冬愛心企業用玩具溫暖了上林留守兒童的心!
    情暖童心在上林明亮鎮明澄社區及九龍村大約有100名留守兒童,他們常年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愛。為了幫助這兩個社區的留守兒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各方的關愛,在深圳市愛益行慈善基金會的幫助下,崑崙社工連結到了上海孩樂科貿有限公司愛心捐贈的400件孩之寶玩具,並決定於2020年12月20日在明澄社區舉辦「愛在冬至,情暖童心」愛心捐贈儀式暨兒童運動會,將這些孩之寶玩具捐贈給明澄社區和九龍村有需要的留守兒童們,為明澄社區、九龍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助力,讓他們感受到政府以及社會對他們的關愛
  • 濟寧愛心志願者走進金鄉縣司馬鎮看望留守兒童
    人民網濟寧9月6日電 日前,由濟寧愛心企業及志願團隊組織的「關注留守兒童,讓愛不再孤單」愛心公益活動走進了金鄉縣司馬鎮袁莊村,把飽含情誼和溫暖的愛心獻給留守兒童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注入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 伏陽學校: 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愛心驛站」
    南召縣伏陽學校結合縣域內外出務工人員範圍廣、留守兒童多的實際,依託自身全封閉寄宿制軍事化管理的辦學模式,在校園打造「愛心驛站」,讓孩子們在學校感受到親人般呵護,家庭般溫暖,感受教育的公平,成長的尊嚴,探索出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新路子,把學校辦成了
  •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情系管窯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
    9月26日,團縣委攜手「1+3」對口支援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在管窯鎮中心小學舉行留守兒童雙結雙促結對幫扶活動。參加此次關愛活動的結對志願者們從武漢出發,由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姜層帶隊。【團縣委書記徐蕾主持活動】【武船愛心團隊為留守兒童帶來了各種微心願小禮物】【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姜層致辭】【愛心送學,武船大學生們的才藝,溫暖童心,讓孩子們放開歌喉】據悉,今年以來,團縣委克服疫情影響
  •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結合留守兒童的特點,縣政府提出了『三心五常』的關愛方法。『三心』即:學習上多些關心;生活上多些愛心;管教上多些耐心;『五常』即:經常對留守兒童思想摸底;經常為留守兒童開展活動;經常走訪留守兒童家庭;經常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繫溝通;經常督促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沈丘縣副縣長張豔秋向筆者介紹說。    田田的父親在與筆者的通話中坦率地說:「選擇外出打工,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 奉獻志願愛心,牽手留守兒童
    通過思想引領、精神建設、教育關愛等方式為留守兒童營造精神港灣,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新時代的遠大理想。啟動儀式7月20日,「情暖童心·大手拉小手」社會實踐團前往海倫市向陽小學參加2019年共青團「扶貧勵志·鄉伴同行」活動啟動儀式。
  • 劉媛媛「愛心電報」架起 留守兒童「愛心連線」
    劉媛媛「愛心電報」架起 留守兒童「愛心連線」
  • 農村愛心書屋讓留守兒童有了第二個「家」
    近年來,碭山縣周寨鎮文化站與關工委聯合,在13個行政村的農村圖書室開闢了「愛心書屋」,新添置愛心圖書500多本。每到周末,農村留守兒童就三三兩兩一起到村裡的「愛心書屋」看書學習。「愛心書屋」成了留守兒童第二個「家」。愛心書屋還設置了智力玩具、電腦遊戲、桌球、象棋等,均致力於留守兒童業餘學習,培養興趣愛好、塑造品格,提升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