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黃海濤
一樣的炎炎夏日,不一樣的暑期生活。當許多城市裡的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參加各種夏令營時,在廣大的農村,卻有一大群孩子在時不時地眺望遠方的城市,想念著在外打工的父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生活上缺少照顧、心理上缺少關愛、行為上缺少管制,仍是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沈丘縣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政府主導:有「家」有愛不孤單
「和去年暑假一樣,家裡沒有爸爸媽媽。我真的很想他們!不過就是他們不陪伴在我身邊,我也一樣開心。今天我去了村裡的留守兒童之家,一待就是一整天,那裡有圖書室、繪畫室、文體室……還有很多小朋友,可好玩了!」這是不久前,田田在日記裡寫的話。
田田是沈丘縣卞路口鄉大郭莊村的一名高年級小學生,父母均在寧波打工。暑假期間,她常去村裡的「新希望留守兒童之家」,在那裡不僅能讀書、畫畫、做遊戲,還能與千裡之外的父母視頻通話。
據了解,沈丘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勞務輸出大縣,現有留守兒童近6萬名,僅卞路口鄉及周邊4個鄉鎮就多達1.1萬多名。由於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大多跟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還有少部分留守兒童長期寄住在學校,由學校代為監管。
近年來,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沈丘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夯實監護責任、健全乾預機制、完善救濟體系,讓各個學校給留守兒童建檔立卡,採取了家校互動、結對聯繫等關心幫扶留守兒童的舉措。同時,撥付專項資金建起了縣、鄉、村三級關愛留守兒童管理機構,目前已建成標準化「留守兒童之家」44個,其中示範點12個,「新希望留守兒童之家」就是示範點之一。
「不僅要給他們建好『家』,更要給予他們關愛。結合留守兒童的特點,縣政府提出了『三心五常』的關愛方法。『三心』即:學習上多些關心;生活上多些愛心;管教上多些耐心;『五常』即:經常對留守兒童思想摸底;經常為留守兒童開展活動;經常走訪留守兒童家庭;經常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繫溝通;經常督促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沈丘縣副縣長張豔秋向筆者介紹說。
田田的父親在與筆者的通話中坦率地說:「選擇外出打工,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現在政府替俺們操心孩子的成長,我和妻子心裡很踏實,政府為俺解除了後顧之憂!」
社會參與:籌建樂園守安全
走進紙店鎮留守兒童樂園,筆者看見組合滑梯、電動轉椅、腳踩轉筒、電動碰碰車等一應俱全。有許多孩子在快樂地玩耍,笑容洋溢在他們紅撲撲、汗津津的小臉上。
這個佔地1.2萬多平方米的留守兒童樂園,是該鎮農民企業家李東明投資3008萬元於2016年建成的。園裡除了色彩明快的遊樂設施外,還建有一個1500平方米的由專人看護的兒童遊泳池。
問起建留守兒童樂園的初衷,榮登過「河南好人榜」的李東明眼圈泛紅了。他回憶說,那是2015年7月,他驅車回家走到紙店鎮東楊橋時,遠遠看到兩具孩子的屍體擺在河邊,旁邊幾位老人哭得死去活來。原來,這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看管,但是由於老人年紀大了,看不住他們,天熱,孩子就到河裡遊泳,不幸溺水身亡。
當時,許多村民給李東明講起了村裡過去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的悲劇:一個是父母在外打工,孫子由爺爺照顧,爺爺在地裡給棉花打藥,孫子在地頭玩耍,結果孫子誤服了農藥不幸死亡;另一個是奶奶照顧小孫女,奶奶為了能去地裡幹些農活兒,將小孫女放到了紅薯窖裡,不料小孫女被蛇纏死了……
「我聽了之後,非常痛心。於是我就常常考慮,怎樣才能給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剛好那時政府提出了讓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留守兒童,我就下定決心建好這個兒童樂園來回報家鄉。」李東明激動地說。
在樂園裡帶著孫子玩耍的張大爺告訴筆者:「老人年齡大了,帶孩子確實不容易!有了兒童樂園後,老的少的,都有了好去處。」
如今在沈丘縣,像李東明這樣的出資參與留守兒童樂園建設的個人多達50餘人,民間投資總額達3億多元。
志願幫扶:用愛架起「連心橋」
在動員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留守兒童樂園建設的同時,沈丘縣還在全縣各鄉鎮啟動「愛心媽媽」志願者行動。倡議有愛心、有責任、有能力的婦女爭當「愛心媽媽」,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沈丘雙語學校的語文老師王懷霞,就是許多「愛心媽媽」志願者當中的一員,她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一直非常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和養成教育。
11歲的小傑,性格叛逆,經常打架、上網玩遊戲。「王媽媽」到他家走訪了幾趟之後,得知小傑的父母離異且都在外地打工,76歲的奶奶在管教上力不從心,只知道嬌慣溺愛。
「王媽媽」通過長期和小傑接觸,發現這個孩子雖然有一些不良習慣,但是特別喜歡運動。能不能用興趣培養來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呢?「王媽媽」隨後鼓勵小傑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籃球興趣班,並常去觀看小傑的訓練,還要求小傑每周給在外打工的爸爸寫一封信,匯報一周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王媽媽」的鼓勵下,小傑打籃球很快就像模像樣了。現在的小傑,雖然學習上進步不大,可是壞習慣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健康向上的精氣神。
小傑在給爸爸的信中說:「我當上了小奧健籃球隊隊長了!我長大了,想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做一名體育健兒,為國爭光。」
目前,在縣婦聯、教育、文聯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縣像王懷霞這樣的「愛心媽媽」志願者已達300餘人,且在不斷增多。她們用無私的付出,架起了留守兒童與家庭、社會的「連心橋」。
「關愛留守兒童,是奠基未來的民生工程。只有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讓外出務工者返鄉,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沈丘縣委書記皇甫立新說,目前縣鄉黨委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完善關愛措施,擴大關愛陣地,加大關愛力度,形成多方聯手,一起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健康成長的天空。⸈꼈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