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區張曉航: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家」

2020-12-09 長治新聞網

屯留黑家口村支書張曉航:

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家」

 

回味剛剛過去的周末,屯留區西流寨開發區黑家口村11歲的王富瑾特別幸福,儘管沒有母親的陪伴,但他不僅預習了新功課,還學習了繪畫,了解了外面的精彩世界。而這一切,都是在家門口的「向日葵」公益小課堂免費進行的。與王富瑾一起體驗這段幸福時光的,還有同村的另外32個孩子。

「小課堂」辦到群眾心坎裡

今年6月份,作為屯留區新選派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曉航來到了西流寨開發區黑家口村。在幾天的入戶走訪過程中,捧著手機沉迷遊戲的留守兒童們,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務工,爺爺奶奶沒有能力輔導學習。平時學校上課時情況還好,一到假期、周末,這些娃娃就無人看護」。得知很多孩子渴望學習書畫,但家長們多為遙遠的路途及培訓費犯愁,張曉航萌發了辦公益課堂的想法。

「辦一個小課堂,讓孩子們放下手機學點東西。」張曉航的想法得到了開發區黨委的大力支持,桌子、凳子等設備很快就安置好了。8月8日,小課堂正式開班。在孩子們眼裡,小課堂不僅教繪畫、書法、國學,還為他們打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村民眼裡,這是黨支部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讓破舊的黨群服務中心成了大家最滿意的場所。

寓教於樂根植家國情懷

村上的格桑花開了,張曉航帶著孩子們觀察花瓣枝葉,寫生各色花兒;夏末秋初瓢蟲多了,張曉航引導孩子們觀察瓢蟲,寫生瓢蟲。

 

屯留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時,張曉航在書法課上給孩子們講「城」的起源與發展,帶領孩子們在村裡開展「井蓋塗鴉倡文明」活動,為創城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

 

國學課上,張曉航結合趣事講《論語》,講成語故事。之乎者也變得生動有趣,孩子們之間的打鬧充斥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勿謂言之不預也」。

 

國慶節前夕,張曉航親手給每個孩子系上嶄新的紅領巾,講述紅領巾的來源與意義,組織孩子們拍攝「祝福祖國生日快樂」快閃視頻,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一直想為大家做一些實事,我想從自己最擅長的開始,從百姓最大的期望開始。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們這個小課堂會一直堅持下去。後期,我會陸續給孩子們開設水粉畫、中國畫、軟筆書法、英語口語、作文等科目,讓大家的周末學習更加豐富。今天發現許多孩子很內向,甚至怯於做自我介紹,所以,以後每隔兩周會給大家上一節禮儀與口才課,讓孩子們多一些鍛鍊的機會。」張曉航對小課堂信心滿滿,並希望以此走近黑家口群眾,進而為全村的發展打開一個好的開端。

黨建引領壯大集體經濟

父母在遠方努力工作,孩子在家裡幸福生活。村民王巖飛說,往年孩子在區裡上暑假班,至少花費一千元,而村裡舉辦的小課堂不僅公益教學,還豐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讓他解了後顧之憂。小課堂不僅收穫了村民好評,也推動了村「兩委」的各項工作。今年,黑家口村啟動的人居環境整頓工程,累計拆除凋敝房屋13院89間,村民不僅積極配合,還動手在拆除的空地上栽種了146株綠化樹木。

初戰告捷,張曉航有了信心。為進一步推動黑家口村發展,她和「兩委」幹部圍繞「整頓」、「提升」、「發展」三個方面苦幹實幹,初步制定了發展規劃圖。

開展「六抓」促整頓。通過抓學習教育、抓制度建設、抓值班值守、抓脫貧攻堅、抓「三零」建設、抓人居環境,初步實現陣地強、環境美、生活富的建設目標。目前村西的路與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完工。

 

依託「中心」保提升。由於集體經濟薄弱,原先的黨群服務中心較為簡陋,且大部分房屋已作為困難群眾安置用房。經過反覆選址、設計,現在新的黨群服務中心已順利完工。

 

黨建引領創經濟。依託返鄉人才的黨參基地,村集體投入部分資金,聯合打造藥茶深加工項目,拓寬集體經濟收入途徑。因地制宜用好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在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上出實招。

 

也許,規劃圖不會那麼容易實現,但幹群合心,未來就不再遙遠。

來源丨屯留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丨韓銳

圖片丨李紅衛

編輯丨路璐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

相關焦點

  •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生活上缺少照顧、心理上缺少關愛、行為上缺少管制,仍是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沈丘縣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政府主導:有「家」有愛不孤單    「和去年暑假一樣,家裡沒有爸爸媽媽。我真的很想他們!不過就是他們不陪伴在我身邊,我也一樣開心。
  • 鹽都區樓王鎮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為構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長效機制,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天空,鹽都區樓王小學依託學校「鄉村少年宮」現有資源,積極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樓王鎮組織關工委、司法所、婦聯、團委等部門定期開展文體娛樂、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努力給留守兒童提供多方面的關愛服務。多年來,藉助「鄉村少年宮」,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
  • 王聯榮:為留守兒童營建溫暖的家
    10年間,總投資1200萬元,不在繁華的縣城辦學,卻在農村偏遠的村子為留守兒童辦起一所陽光教育學校,總負債410多萬元。這,就是一個名叫王聯榮的巴東農民圓夢留守兒童的暖心故事。這些年來,王聯榮潛心打造農村留守兒童「三園」(求知的學園、成長的樂園、生活的家園)關愛模式,為此,陽光小學堅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把音體美勞、生命安全課、心理健康課與統考課同等納入教師考核。為了提供設施保障,王聯榮多方求援添置體育、音樂設施和科學實驗器材。學校有常態開放的圖書室,班班都有圖書角,堅持國學晨讀,打造陽光閱讀特色。
  • 武義西聯鄉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依託區域文化資源 推動各類項目與學校結對| 武義西聯鄉打造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依託區域文化資源 推動各類項目與學校結對|
  • 留守兒童的「關愛之家」
    與留守兒童做遊戲   輔導留守兒童讀書  「金鳳姐姐,你回來了,我們可想你了。」刀董村44名留守兒童一見到派出所民警金鳳,全都跑過來緊緊地擁抱她。這是筆者最近在勐董邊防派出所打造的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採訪時,親眼目睹的一幕。  2013年,勐董邊防派出所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刀董村成功創建全省第一邊境線上的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惠及刀董村44名留守兒童,今年4月又籌資3萬餘元創建了第二所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幫扶39名留守兒童。
  • 蓮都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打造愛的天空
    「兒子兩口子都在外地開超市,我們老兩口在麗水帶外孫,現在有了『兒童之家』,外孫周末和暑假都可以去那看看書,還有老師帶著,對我們來說真是件大好事。」近日,家住市區龍門嶺小區的張伯伯看著在兒童之家看書的外孫,激動地說道。
  • 留守兒童的「親情綠洲」——記「全國優秀留守兒童之家」平江城北...
    小可12歲,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父親是殘疾人,身患鼻咽癌;媽媽在她還不曾記事的時候,拋下她走了。「我已不記得媽媽長什麼樣子。」小可說。平江留守兒童多達35649人,如何給留守兒童一個健康、幸福成長的家?該縣從2006年就啟動了探索工作。縣教育局研究決定,在城北學校成立留守兒童託管中心「守望之家」。
  • 科學關愛留守兒童,在這裡他們有了一個特別的家
    10月30日上午9時許,來自惠氏營養品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志願者們,來到了安徽涇縣黃村鎮平垣村6歲的留守兒童盛煊月家,小煊月走到奶奶給自己買的小黑板前,用粉筆為叔叔阿姨們畫了一座彩虹橋,還說出了自己的心願,這是對父母最簡單最直接的思念。
  • 邵東立體化網絡關愛留守兒童 建立村(社區)「兒童之家」530家
    相伴護成長 溫暖兒童心邵東立體化網絡關愛留守兒童,建立村(社區)「兒童之家」530家華聲在線8月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鄭丹枚 通訊員 劉昭雲7月28日,邵東市仙槎橋鎮青山村的兒童之家,志願者江冰倩帶領30餘名留守兒童跳舞。伴隨歡快歌聲,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我村共有54名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伴,他們需要更多來自社會、鄰裡的關愛。」青山村婦女主任單輝豔介紹,除「兒童之家」外,村裡還建起2個「兒童微家」,就近組織留守兒童活動,並安排45名「愛心媽媽」,給予他們生活上、學習上、情感上的關懷。
  • 為困境兒童打造溫暖的家 !江蘇已建成600多家兒童關愛之家
    近日,蘇中片區兒童關愛之家規範化建設與運營推進會在儀徵市召開,共同探索打造「蘇中模式」保障全省兒童關愛之家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運營。 截至2020年9月底,揚州市已建成60個兒童關愛之家,形成了以學校為主體、社區為支撐、文化中心為補充的多元模式,初步構築了集課業輔導、文體娛樂、心理疏導、法治教育、關係調適和家庭教育等為一體的關愛服務主陣地。
  • 連雲港市海州區為274名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打造專屬健康套餐
    近日,在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小學,新壩鎮50名留守兒童在這裡接受了免費健康體檢。記者獲悉,這是該區為全區家庭較為困難的274名留守兒童量身打造的「專屬健康套餐」。通過體檢,全面掌握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以便更加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幫扶。該區包括板浦鎮、浦南鎮、寧海街道以及崗埠農場的224名留守兒童,將進行同類型的免費健康體檢。
  • 台州仙居朱溪:留守兒童有個「快樂家」
    原標題:朱溪:留守兒童有個「快樂家」 12月11日下午一放學,9歲的周以昕在老師的帶領下,與班裡的小夥伴們來到鎮政府邊上的兒童之家,「搶」了包水晶泥玩了起來。 周以昕是台州仙居縣朱溪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父母都在縣城務工,平時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11月底剛通過驗收的鎮兒童之家,如今已成為像她一樣的留守兒童的「快樂家」。
  • 為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 讓他們有個「心家」
    吹蠟燭、切蛋糕,和父母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卻是一種奢望。4月22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者們點燃生日蠟燭,伴著歡快的音樂,大聲齊唱生日歌。
  • 關愛留守兒童 惠迪吉:為社會打造「愛的共振腔」
    人民網上海8月29日電   8月22日,上海大劇院中劇場內,由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愛的共振腔」真實案例改編原創的互動體驗心理劇《小藝的故事》正在上演,與此同時,在山西呂梁離石區,惠迪吉「愛的共振腔」之合家歡團輔活動也讓近50戶留守兒童家庭深受觸動。
  • 新蔡縣棠村鎮團委為留守兒童打造安全充實快樂的成長環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韓超)近日,新蔡縣棠村鎮團委針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監護等諸多問題,精心謀劃,積極作為,採取有力措施,關愛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打造安全、充實、快樂的成長環境。摸清基本情況。
  • 「文明實踐在醴陵」「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不孤單
    紅網時刻株洲12月3日訊(通訊員 陳君)12月1日,位於醴陵市李畋鎮富裡社區的最後一處村級留守兒童之家檢查驗收完畢。至此,2020年醴陵市村級留守兒童之家項目的創建評估驗收工作順利完成。近年來,醴陵市為保障民生、做好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促進社會穩定,為此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研究出臺《醴陵市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實施方案》,明確兒童之家室內面積不低於100平方米,室外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需配備圖書、期刊、報紙和文體器材等,同時設置文體活動、圖書閱覽、親情溝通、手工製作、檔案管理、心理輔導等多個功能區。
  • 共青團「童心港灣」:給留守兒童一個家-中青在線
    而要成為合格的「童伴媽媽」,她們需要學習,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將最樸素的「幼吾幼」式的母性關懷傳遞給身邊的留守兒童。    劉倩是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茨林樹社區的一位工作人員,同時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在參加培訓前,她接觸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並不多,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走進他們心裡,這些對她來說都很陌生。
  •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連雲港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發布日期:2020-11-30 17:19 來源: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連雲港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今年,全市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 我市今年建成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20個
    在東海縣洪莊鎮車站村,一到周末,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就會熱鬧起來,孩子們在這裡看書、跳繩,還有本村退休老師免費為他們輔導功課。 為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市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建設。
  • 貴陽市老乾局、關工委資助開陽縣高寨鄉建設「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12月4日,貴陽市老乾局、關工委資助開陽縣高寨鄉谷豐村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捐贈儀式在該鄉谷豐小學舉行。貴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乾局局長姚紅豔、市老乾局副局長楊志軍、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楊雄剛等出席。據了解,谷豐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由貴陽市關工委出資6.7萬元打造,旨在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留守兒童之家利用學校閒置空房建立活動室,添置書桌、書櫃、圖書、餐桌等,為學生提供閱讀學習、娛樂活動的場所,同時還新建親情連線室,配備電腦等設備,讓留守的孩子能遠程和父母視頻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