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東在白板前講解
這個主任很奇怪,辦公室不掛錦旗掛白板
他說:錦旗代表過去,白板可描繪未來
周主任的白板用途:學生稱它為碰撞思想火花、演繹醫療技術的沙盤。
周主任的白板效應:全科取得各級科研課題26項,發表論文180餘篇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學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呼吸內科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衛生專業高級職稱評委、重慶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國家藥監局保健品評審專家、國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專家,任多種國家級雜誌編委。長期從事呼吸內科臨床工作,對常見、疑難病的診治有著精深把握,尤其對慢性氣道炎性疾病的治療有獨特手段,療效領先,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
在重醫附二院呼吸科,因醫生們醫德良好,醫術高超,患者送來不少錦旗。然而,在該科主任室裡,除了掛著一塊白板外,卻看不到一面錦旗。昨日,該呼吸科主任周向東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錦旗只代表過去,這塊白板卻可以描繪未來。」
辦公室成交流陣地
周向東的辦公室實在是簡單,除了一張辦公桌和椅子,最顯眼的就是對面牆壁上掛著的一塊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醫學方面的內容。醫院辦公室掛白板,難道還要在這裡給學生上課?
「這是我們的作戰地圖。」一位周向東帶教的博士研究生告訴記者,工作之餘,周主任的辦公室就成了學術交流的陣地,而這塊白板就成了大家碰撞思想火花、演繹醫療技術的沙盤。這位博士研究生說,每次交流的結果,周向東都一一梳理出來,工整地書寫在白板上,成為大家一段時間學術研究的戰略方向。
在這塊白板上,記者看到,書寫有課題方向、臨床病理研究思路、試驗幹預策略、文章規範、選課題順序等板塊。
全科發表論文180篇
周向東從1997年開始任碩士生導師,2003年任博士生導師,現在帶教研究生1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已畢業博士生5屆,並和法國巴黎第五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學術無止境。」為了讓學生熟悉本專業的醫學進展,具有前沿的科研嗅覺,科研立題新穎,動手能力強,論文撰寫文筆流暢,周向東告訴記者,錦旗只代表過去,而學術永遠在發展,讓學生們利用這塊白板,在實踐中交流、碰撞,然後總結出學術研究的方向,才會少走彎路。
正是因為周向東創新的思維,改變了以往本學科無科研課題、獎項及高檔次論文的三無狀態。近年來,全科人員取得各級科研課題26項,做到人人有課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1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180餘篇。特別是主要研究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粘液高分泌的發生及幹預,此方面研究已走在國內前列,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擔當在前名利在後
雖然在學術研究上,周向東總是衝鋒在前,然而在名利面前,這位主任卻總是默默地甘於人後。
去年初,來自長壽區的孕婦張靜(化名)因嚴重感冒住進重醫附二院,呼吸科專家果斷將她隔離,後證實為重症甲流。
張靜進醫院時,呼吸困難,已處於淺昏迷狀態。周向東回憶,如不當機立斷,對孕婦使用甲流治療方案,可能等不到結果出來,再耽誤十個小時,大人和胎兒都將有生命危險。張靜家屬已作好了放棄胎兒的底線,只希望能將大人救活。
這樣的異常病情,不但折磨著病人家庭,對醫生也是嚴峻的考驗。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周向東站了出來,主動擔當起張靜的救治工作。
救大人保胎兒,張靜昏迷長達10天後,終於甦醒過來。離開醫院時,張靜喜極而泣:「做夢也沒想到,還可以抱著孩子活著回家。」
然而,面對鮮花、掌聲和讚譽,周向東選擇了退讓。他說,作為科室學科帶頭人,要做到公平公正,照顧大家的既得利益和個人發展,在工作上能勇於承擔責任和風險,還要低調踏實,營造和諧的科室氛圍。(記者 彭瑜 實習記者 黃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