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於2018年12月15日凌晨,病逝於北京。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外讀者熟知。
還記得《開講啦》裡二月河老師說,二月的黃河,冰凌解凍,所以我本名凌解放,筆名二月河,這是記一個作家筆名印象最深的一次 。
二月河老師對南陽玉雕行業非常關注,對獨山玉更是關愛有加。玉神公司在《玉獨神光——獨山玉雕刻藝術》編纂之時,邀請二月河老師作序,序言中對南陽獨山玉和鎮平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均作了很高的評價,概括南陽獨山玉「獨玉、獨厚、獨步、獨秀」,稱讚玉神公司「一直致力於獨山玉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將獨山玉和獨山玉雕,打造出一個獨有的世界」。二月河老師也曾在《華豫之門》節目中點評過南陽的獨山玉,老師寫的《鎮平的玉皇》一文更是讓南陽的玉雕人倍感自豪。
從此山高水長!願先生一路走好!
《玉獨神光——獨山玉雕刻藝術》序言
二月河
就山而言,南陽的獨山,的確不必誇誇高論——既沒有拔地而起的美譽,也沒有層巒疊嶂的險峻,更沒有莽莽蒼蒼的豪放。因是它太孤獨、太單調、太不起眼,所以,古來的詩賦之作裡,從沒把「千古一秀」、「一覽眾山小」之類的美言,垂青於它。對於這一點,我們當然不能埋怨那些山水詩賦的缺憾,不能指責那些山水文人的吝嗇。不過,南陽的獨山,並沒顯得失意和落寞。相反,它的名氣,卻是很大。它,一直名列在中華民族的史冊裡,始終顯揚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藝術裡。獨山出美玉,獨山玉內涵無限,坦蕩的胸懷和奇特的良質,讓擁有高科技和高智商的現代人,也無法給以準確的估量和定位。
20世紀70年代,南陽鎮平安國城文化遺址出土了一枚帶穿孔玉鏟,經專家鑑定屬新石器古期早期的遺存,且是由一種特殊的玉石磨製而成。它就是如今享譽四海的南陽獨山玉。
南陽獨玉,一度被稱為河南翠,還叫得很響。好像一搭上緬甸翡翠這架梯子,跟它搭襟聯姻,南陽獨玉才能添身價,才能長光彩。其實,南陽獨玉,完全沒必要去玩那種狐假虎威的把戲。它不論從硬度,還是從色彩,多能與緬玉相媲美,甚至,在它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蘊面前,緬玉翡翠顯得那麼的單薄。
「獨玉、獨厚、獨步、獨秀」——南陽獨玉的顯著特點,就是一個獨特。沒有這個「獨」,就難能成為玉中的明玉了。好多年來,不少的專家學者都在追蹤和氏璧。追來追去,就追到南陽來了。許多的文論,都考證出兩千多年的那塊惹出許多故事的和氏璧,竟然是南陽獨玉,那位三獻寶玉被砍去雙足的卞和,竟然是鎮平縣人。當然,是否真的如此,且有那些專家學者們繼續研究。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既然專家學者們能考證到這一點,南陽獨玉的獨到品位,就已顯現得十分明晰了,未必再等待和氏璧論證的最終答案了。
南陽這地方的獨到之處,不僅僅限於其玉能獨步獨秀,連玉雕藝術和玉雕藝術專業人才,也都能在玉雕領域裡引領風騷獨厚其秀。2010年5月,我和劉曉強先生在河南衛視「走進南陽玉博會」欄目相遇。此間,我們和文藝界幾位朋友,就獨山玉文化這一命題,作了深入的交流和饒有興味的探討,很有意思。曉強年輕,一直致力於獨山玉文化的弘揚和傳播。他和他的玉神公司,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將獨山玉和獨山玉雕,打造出一個獨有的世界。他們獨上高樓,海納百川,以兼容並蓄、穩健雄渾、大氣開合的風格,彰顯著獨山玉雕濃鬱的地域文化特色,吸收著當代的先進文化和時尚元素,從而開創了當代寫實主義的中原玉雕氣象,代表了獨山玉雕當代主流和未來方向。玉神公司推出的《妙算》、《和諧家園》、《太行春早》、《蘇武牧羊》、《大唐飛歌》、《心路》、《雲煙如畫》、《把酒話桑麻》等,都屬於走出了傳統表現手法,巧妙地利用獨山玉的豐富色彩,大寫山水、描繪田園、講述生活、表現歷史和傳奇的作品,都屬於東方美學和西方美學有機結合的作品。因此,它們都成了當代獨山玉雕最經典的作品。
獨山是神山,獨山玉是神玉,以我們這代玉雕人的神技,必將雕琢出一尊閃耀史冊的玉神來。
《玉獨神光——獨山玉雕刻藝術》由我國著名玉文化專家奧巖主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鳳民、著名作家二月河分別作序,地質出版社出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玉神小芳」的微信號諮詢。
鎮平的玉皇
二月河
鎮平給人的感覺是,山清水秀,藝術撲面。細品,這裡既有大地的神工,又有鎮平人的神工,是天地和鎮平人在這裡釀造出了獨特的文化背景。
鎮平的先民們從新石器時代起就開始了磨玉,他們用南陽的獨山玉磨就的帶孔玉鏟,至今還在共和國的文物館裡熠熠生輝。他們磨了五千年的玉,把日月磨老了,把歷史磨長了,把世界磨出了一個我們不得不去探討的重大課題。
先民們最初的磨玉是為了生產,很快就被王者所用。王者們以玉祭祀神靈,以佩玉作為他們身份和權力的象徵。《周禮》說:「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王,是很厲害的,威風八方,獨霸一方,但不盡意,需得加上一個亮點。「王」加一點為玉,層次就高了,可一般的王者們享用不了帶「玉」字的名份。帶「玉「字的名份,讓無所不管的那位至高無上的王佔有了。這就是玉皇。玉皇是大帝,所有的帝王都由他去指點,可見玉的身份、玉的價值了。人間的王者們只配佩玉、賞玉、收藏玉、隨葬玉,包括始皇帝、漢武帝以及康熙帝、雍正、乾隆等皇帝。歷代人間的帝王們到底收藏了多少玉品?這是無法計算的。而這些無法計算的玉器裡,有多少是出自鎮平磨玉人之手?同樣是無法計算的。據考證「和氏壁」就出自他們之手。
鎮平的磨玉人,跟這塊土地一樣的醇厚。他們不計較創作權,不要版權,他們從不在他們的作品上雕刻他們的名字,他們只知道追求藝術,他們尊重的是生活。查鎮平歷史,五千年中鎮平人沒有當過王的,「萬戶柴扉內,硃砂琢玉肌」,只有磨玉的平凡人。如果說昭王以十五城兌換一方和氏壁,這些磨玉人完全有可能用他們的玉製品,去兌換個王位。而這些磨玉人不曾想過,不曾被名聲和權力所誘惑。年年月月、世世代代腳蹬玉器車,在渾濁的紅砂水裡,他們一心一意地打撈著他們的藝術信心和藝術耐心,一心一意地為人間創造著藝術的精品、美好的精品。
如今鎮平的磨玉人把他們的玉產業做大了,「借他山之石」講述故事,作詩唱歌寫文章,抒發他們的情感。他們二十幾萬人的玉雕軍團和浩浩蕩蕩的玉雕產品行遍了天下,讓天下燦爛,讓天下都讀醉了。因此,天下人都說,鎮平是「玉雕之鄉」,是玉雕王國。40多個國家的玉料,被鎮平玉人召喚來了,都在鎮平人的手裡,無怨地接受編排。
鎮平人是玉王,準確地說,鎮平人為玉王,有點委屈,應該叫玉皇。因為,不少的玉皇大帝的玉器形象,都是咱鎮平人的切割揉磨、增光添彩才塑造成型的,鎮平玉人才是真正的玉皇。